12月16日下午,伴随着大笛子戏传统剧目《杨景征南》落幕,“文脉传承 继往开来”2017聊城市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周圆满落下帷幕。如雷掌声,经久不息。原创之纯,水平之高,观众为之赞叹;形式之创新,内容之向上,观众为之动容……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围绕这一指导思想,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主办的此次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以“推动我市艺术创作创新,增强文化自信”为主题,自12月8日起,先后推出了音乐、话剧、戏曲等多种形式的6场精彩舞台作品,坚持讲好国家民族故事,讲好水城百姓身边故事,文化惠民活动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古乐汇演,聆听穿越时空的回响
古乐汇演
12月8日晚,聊城市影剧院的演出大厅内座无虚席,“至和雅乐 醉美水城”聊城古乐汇演为市民奉上一台中国优秀传统古典音乐的文化大餐,以礼、乐、舞来展示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1000余人沉浸在古乐之美中。
如江河行地,音节清莹透亮;似日月经天,天人合一源远流长……“天与人欢乐歌舞、共庆盛典”的意境被表达得酣畅淋漓。开场古琴曲《神人畅》,为上古唐尧帝所创,唐代以前仅两首记载下来以“畅”为题材的古琴曲之一。
琴、筝、埙、笙、笛、箫、鼓、铎、箜篌、琵琶、尺八……聊城至和雅乐团、聊大东昌学院带来的古乐和古典舞蹈专场演出,汇集了多种古老乐器。围绕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编排的《鱼山闻梵》古典舞,《流水》《十面埋伏》《重回汉唐》《鱼跃龙门》《金曲联奏》等节目,全面展示我市古乐文化魅力。结束曲目——琴埙颂《阳关三叠》,丰富了“至和雅乐·醉美水城”的主题,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标签“这次来聊城观看演出,对聊城古乐有了进一步了解,知道了尺八和梵呗都是源于聊城。挖掘聊城本土的音乐文化这一主题在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天津师范大学的大三学生付培杰告诉记者。
12月10日晚,竹铎轩·刘哲尺八独奏暨刘哲、陈婷作品音乐会在《清平夜月》的曲调中拉开序幕,全曲以舒缓典雅的风韵表达了对“尺八之祖”吕才的敬仰之情,极具传统古乐之风。《虚铎》《鱼山梵响》《运河小唱》《铁塔烟霏》《耕莘钓渭》等将聊城地方风情和尺八演奏相结合,曲声静谧广阔。
舞台艺术,演绎爱国爱乡的深情
话剧《白杨树下》
12月9日和15日晚,市影剧院上演了两场原创话剧,动情地演绎了爱国爱乡的浓浓深情。
从轻快愉悦到催人泪下,现场观众的心思伴随着场景的变化而跌宕起伏。由聊大东昌学院演出的话剧《白杨树下》,讲述了女大学生董娜回乡支教的动人故事。为提高家乡的教育现状,女主角董娜与同学回到家乡支教,期间与同学许一阳擦出爱情的火花。出于各种原因,同学们纷纷离开,只留董娜一人坚守岗位。不幸的是,山区突发地震,董娜为保护学生在地震中失去了生命。许一阳得知此噩耗后,毅然放弃工作,回到董娜曾经坚守的岗位。
话剧《光岳英雄》
话剧《光岳英雄》,题材选自1981年出版的山东革命斗争回忆录丛书《光岳春秋》,讲述的是我军分区侦查排长郗德胜在沙镇除掉叛徒王金鹤的故事。该话剧曾作为实景剧在古城为市民演出,经进一步打磨创排成为一部讴歌抗日英雄的话剧,展现了我市军民机智灵活、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革命精神。身边的热土,身边的故事,演员也是我市喜欢表演艺术的群众演员。演出当天,市民和军分区和武警、消防驻军部分官兵观一同看了演出。
艺术传承,留住戏曲“活化石”的声音
山东梆子历史剧《海源阁》
标签山东梆子历史剧《海源阁》和大笛子戏历史剧《杨景征南》两部戏,不仅让戏迷领略了家国情怀的故事,更是留住了艺术“活化石”的声音。
新编近代历史剧山东梆子《海源阁》,以海源阁藏书楼的故事为素材,以书为媒,把人、事、情、理有机地编织在一起。从清朝晚叶到抗日战争,百年风雨飘摇中的海源阁在舞台上展现得有声有色,感人至深。
“高扬民族魂魄,彰显民族气节,以书为魂,以书为诗,以书为史,真是回肠荡气!”演出结束了,观众高志刚仍沉浸在激动情绪中。五场故事,五次心灵跌宕:一场,杨以增向亲翁傅绳勋讲述林则徐赠剑;二场,林则徐江浙组织民团深夜造访杨以增论书;三场,唐宝珊与夫杨绍和赞吴道子《仕女图》,刘鹗海源阁看书遇菖蒲;四场,乱军进入海源阁,把珍典宋元善本书撕了取暖,唐宝珊拼死抢救宝典;五场,日寇觊觎海源阁,兵临门下,90岁的唐宝珊命老仆杨安把海源阁门口和院子都撒上火药,日本人敢进来,就与楼俱焚,与书同归。
大笛子戏原名锣戏,被誉为戏曲活化石,是我国古老稀有的一个剧种。它源自唐代宫廷,寓教于乐,流传民间,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已面临灭绝的境地。近年来,在市文广新局的大力支持下,市艺术创作研究所联合原聊城大笛子剧团老演员们和河南范县罗卷戏剧团(原山东省范县大笛子戏群友剧团),将大笛戏传统剧目《杨景征南》重新搬上舞台,与观众见面,让聊城人民重新能看到这一古老剧种,留住戏曲“活化石”的声音。
《杨景征南》演绎的是南唐兴兵,宋朝以皇国母陶三春为帅、杨家父子为先行出征的故事。此剧人物性格分明,唱腔高亢,表演豪放夸张,使舞台彰显出粗犷豪爽、激烈高亢的氛围,尤其是一系列的武术动作,将我市戏曲之乡和武术之乡的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
“此次展演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演出的不仅有专业演员,还有群众演员;不仅有专业国有院团的节目,还有业余民营院团的参与;作者不仅有获得大奖的老同志,还有在校青年大学生。”市文广新局负责人说。此次展演,作品全部是我市近年来原创和挖掘整理的舞台艺术作品;无论节目内容还是形式,古乐展演都达到了全市古乐展演的最高水平;内容多为聊城故事,传承的是爱国爱乡精神。
文脉传承,是精彩,是力量;普惠民生,是文化,是精神!
记者 贾新伟 张英东 通讯员 韩银亮 徐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