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科技 >正文

从产品角度看iPhone X

2021-11-07 13:21    

转眼间,iPhone X从首发入手到现在也有一星期了,在度过最初两天剧烈的兴奋与失落后,现在它已经无缝融入到了我的日常生活中。

和其他测评不同,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我想发挥一下职业能动性,重点来说一下和产品逻辑、用户体验相关的感悟吧。

1

屏幕:卓越的屏幕和遗憾

擅长定义“好屏幕”的苹果与充满争议的oled技术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块卓越的屏幕。

色彩、亮度、对比度都足以给使用者留下深刻印象。

尽管oled的特性给ppi减分,也是瑕不掩瑜,我当然是选择原谅他,顶着烧屏的风险也要买apple care+。

若说对这块屏幕的遗憾,大概只是它不够大吧,毕竟眼睛的贪婪就像遇到糖果的儿童,只要见识到了美好,就总是希望它更多些。

2

工业设计:薛定谔的齐刘海

iPhone 4的惊鸿一瞥后,苹果的工业设计一直在为工程需要妥协,直到这一代恢复成玻璃材质背板,借此契机去掉带状天线,iPhone的背影颜值才回到了正常审美的轨道上。

比如手边这台银色版新机,银色美背配上张扬的不锈钢边框,和谐又充满个性,几年来第一次让我产生了利用碎片时间对一台iPhone进行把玩的冲动。

即使苹果的审美眼光在后背和侧面重新上线,但人们的关注点仍然在它的“齐刘海”上。

标签

数天的使用过程中,齐刘海有时会猛然出现在眼前,有时又仿佛可以彻底被忘掉;它的出现有突兀的一面,却又成为了这块全面屏标志性的存在。

每每试图刻意去观察它时,它时而和谐如天使,时而化身碍眼的魔鬼,就如同“薛定谔的齐刘海”一样难以捉摸。

那么“齐刘海”究竟有多影响使用呢?

如果对它心怀介意和不甘,那么它也会持续影响你,直到习惯或忘却。

如果将它看做革新的标志,那它也会持续提醒和激励你,最后同样会趋于平淡。

如果只是想好好用手机而已,伴随着应用逐渐适配,不会有太大影响,偶尔的出现也只是调剂。

3

Faceid:隐私与易用的完美平衡

如果说“薛定谔的齐刘海”也是为了工程需要而做的迁就,那这个迁就我一定要说——相当值得!

因为这种迁就带来了崭新的手机解锁交互形式——Face id。

大家都在关注faceid快不快,准不准,但我的职业习惯却驱使我去关注它对解锁流程交互的改变:

标签

faceid作为一种交互方式,很“轻”,不刻意,也不隆重,在用户使用手机的主流程里,不需用户操作而被动生效,非常灵活和百搭。

相对的,任何形式的指纹解锁,都很“重”,因为它需要用户主动操作,而任何的主动操作,都需要付出操作成本,更承载了用户“期望”:“我这一下点击,是为了解锁而来”。

而一次解锁过程只能容纳一次“重”交互,用户主动做了“重”的指纹解锁操作后,一定要完成解锁进入主屏幕的全过程以满足用户期望(很难想象用户按过指纹后还要求ta再划一下屏才能完成解锁)。

指纹解锁的局限就在于此,它只有两个阶段:

锁屏通知界面

指纹解锁(重)

主界面

Before

After

标签

1. 习惯用点home键亮屏的用户,亮屏同时会解锁进入主界面,锁屏上的通知列表只会一闪而过,形同虚设。

2. 当习惯于举起手机亮屏后,想点开某条锁屏通知时,却需要先点该通知,再补一个home键才能跳转至目标app,整个流程十分冗余别扭。

3:锁屏通知隐藏细节(显示为“1个通知”)则信息量太少,而不隐藏细节就意味着别人不需解锁也能看到很多隐私。

而以faceid为代表的“轻交互”则有三个阶段,多了一个“已解锁的通知界面”:

锁屏通知界面

faceid解锁(轻)

已解锁通知界面

向上划屏(重)

主界面

Before

After

面部解锁后,锁头图标打开表示解锁成功(After),仍停留在通知界面,可以在从容读完通知后选择划屏进入主界面或点通知唤起相关应用,从交互逻辑上进退自如。

用上了faceid的IOS锁屏通知体系,才是真正兼顾了信息量和隐私安全,能做到交互平滑流畅兼容并包的完全体。

通过“新增的中间阶段”,解锁过程具备了以下几种可能:

a.在锁屏界面隐藏通知,在新增的中间阶段显示通知,确保隐私不在锁屏界面泄露。(传统方式要么永远隐藏,要么一直泄露)

b.在新增的中间阶段,用户可以统一阅读所有通知的详情,以决定后续的操作(传统方式一旦解锁就不得不跳过此步骤,进入主界面)

c.在新增的中间阶段,点击通知后可以直接跳转app(传统方式需要补充一个指纹验证才能跳转)。

但随着faceid的加入,解锁过程真正变得信息量丰富且操作自如。

这一系列变化使手机的隐私性和易用性达到了更好的平衡,这不仅是齐刘海“黑科技”的胜利,更堪称黑科技与交互逻辑互相成就的典范。

标签

4

摄像头:科学“PS”的魔力

都说“摄影是用光的艺术”,拜“齐刘海”和后置双摄所赐,iPhone的前后置摄像头均可对人脸进行立体建模,并通过AI计算模拟光照效果的形式对人像照片的效果进行“PS”,要注意这并非是美颜相机式的涂抹。

经实测效果相当不错,在突出面部立体感的同时避免了相片的失真,毫无PS痕迹却又效果斐然,在大部分肖像照都用于社交分享的当下绝不会缺少它的舞台,通过“摄影棚灯光”或“单色舞台光”这样光影效果的加持,就连我这个油腻中年男士也因此重拾自拍的自信。

至于非人像效果和录像效果等的效果,还请参考专业机构的评测。

5

新交互:后home键时代的本能

失去了home键的iPhone X让很多人手足无措,既然在过去种下以home键为核心的“因”,就一定会在今天收获home键依赖症的“果”。

没有home键的参与,不断的有人问“怎么关机”、“怎么截图”“怎么关闭进程”这样的问题,若不是苹果的品牌强到足以驱使用户主动去适应的程度,简直会酿成一场灾难。

然而在“后home键时代”,刚才那些不知如何关机截图的同学们,却全都可以短时间顺利跨入“向上划屏”新时代,屏幕底部那根横线仿佛可以唤起身体里的某些本能,并可获得比home键更多的操作,非常流畅,非常自然;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

总结:一些组合键的设定和引导值得商榷,向上划屏的交互接班相当成功!

6

总结

不代表大众,不代表专家,只代表自己来个总结吧!

这是一部卓越、激进、软硬结合堪称典范、达到隐私、易用、流畅平衡新高度的好机器。

它的不完美和昂贵会使人遗憾,也会使人望而却步,但它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为今后好几年的新机定立了标准。

会如同iPhone4一样,在历史上写下它的名字。

标签
标签:角度 iPhone 产品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