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2亿、1271亿,随着天猫、京东等电商销售数据的出炉,一场被网友称为“史上最难的双十一”宣告结束了。提前预售、定金膨胀、跨店满减……花样百出的“烧脑规则”,让网友很是心累,让人感到有“智商不够用”的深深挫败感。
毫无疑问的,天猫又一次创造了“中国奇迹”,一天销售额1 682亿足以让在双十一作为主场的它傲视群雄。而今年京东也是多年来第一次公布双11“全球好物节”的数据,京东方面称双11“全球好物节”累计下单金额达1 271亿。
从双十一凌晨2点多,京东宣布11月1日至11月11日凌晨累积下单金额超过950亿元。而在双十一结束,京东这一数字最终定格在1271亿。
在双11未落幕时阿里巴巴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评论为“京东数学很好”,暗指京东统计的是11天的数据;随后,京东集团CMO徐雷则在朋友圈回怼:为啥你家可以提前预售20多天,然后算一天销售额。
京东计算的是11天销售大家都清楚,暂且按下不表。小编更想说的是风光的千亿销售数据背后,其实暗藏着京东平台增长乏力的隐忧。
双11如同大考,各平台都会把自己已拥有的、即将拥有的甚至还在概念中的一切力量作最大的展示,动用一切手段去吸引消费者。在购物节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京东与多家电商平台之间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口水战”,感觉大战随时都会一触即发。
但是,最终京东的销售与阿里相比还是存在难以逾越的差距。而刘强东曾经放的狠话“5年时间超过阿里”,要实现应该很难吧。
再说回京东公布的千亿数字,其背后也存在销售危机。
梳理一下京东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618的销售额是1199亿,双十一是1271亿,加起来是2470亿。京东上一财年GMV 为6 582亿元,按照市场预测40%左右的增速,京东今年全年GMV算下来 9214 亿元。可以得出,京东仅2个大促就占到全年GMV的26% 。而这两个促销期加起来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标签另外市场预测京东2017年第4季度GMV约为2931亿。那么京东双十一的GMV就占到整个季度GMV的43%。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京东的两次大促占全年GMV比例超过1/4,如果没有大促,普通日子里会遭遇消费冷门,消费者的复购率不高。
而大促期间,平台前期投入了大量的宣传成本,而加上以价格战为主,销售利润率肯定相较平时低,而且“薄利多销”的状况不能持续。同时对商家来说,大促流量成本越来越贵,利润薄,但是没有大促,生意又门可罗雀,恶性循环下去只能面临亏损。
今年的双十一除了预付定金等众多让人搞不懂的规则以外,还被爆出很多刷单的情况,就为了引流顾客。据新京报调查,在双十一到来前,多家刷单平台生意火爆,在这些平台上,商家可任意派单,刷手接单后每完成一单任务,即可获得几元钱的佣金。
而大家应该还记得节前京东频繁爆出的超1 000余项目深陷其中的刷单丑闻吧。而另一件有名的就是婴幼儿奶粉事件。
京东好物节开始的前几日发布战报显示,婴幼儿奶粉销售额同比增长180%,婴儿尿裤销售额同比增长200%。并在此前宣传中高调宣布,已获得全球百余母婴知名品牌“站队”,言下之意,精准备货没问题。可是双十一还没过半,就有消费者站出来打脸京东。“别吹啦,一款奶粉持续缺货好多天,价格还变来变去,耍谁玩呢。”
有知情人士透露,出现上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说白了,一切都是“冲销量”惹的祸。实际上京东扮演了一个“刷单者”角色,先将货倒卖给批发商,再从批发商手里把货进过来,一来一回,期间经过多次“洗牌”,为的就是吹大数据泡沫。
京东惧怕竞争对手,只能用好看的战报刷屏,这种做法无端绑架商家。双十一前,就有不少商家纷纷撤出京东,平台最终自食恶果。
而夸大数据泡沫背后,最终是消费者的权益无法保证。但是它也许忽略了一个事实,在线上流量增长遭遇瓶颈的情况下,越来越精明的消费者一定是用脚投票的。
从今年京东高调宣布双十一销售额可以看出,它热衷于以数据量化效果,仿佛只有数据才能证明其平台的实力。但是,它的数据水分应该是一本比各种烧脑满减规则还不容易算好的糊涂账。如果一味被数据至上的理念绑架,那“即时狂欢”的背后应该是无尽的酸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