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旅游 >正文

乡土桐城|在岱鳌山的羽翼里感受桐城文化的缕缕清香

2021-11-07 10:04    

岱鳌山

文|汪传荣 来源|桐城报道

岱鳌山在桐城、枞阳和庐江三地的交界处,形貌似岱鳌。山和鱼联系到一起,一定很有趣。于是,挑一个阳光明丽的冬日,几个文友一起去看岱鳌山。

在山脚,抬头望去,初冬的山景保持住了秋天的色彩,黄的红的和绿的,自然地交织。久耽于水泥丛林的眼睛,一下子享受到饿极而食的愉悦快感。

然而,看到满山的石“鳌鱼”,愉悦轻松不再,立刻替换成惊悚了:“鳌鱼”占据了整座山的阳面。树棵里,草丛间,一堆堆、一坨坨地从土层中突露出来。它们不仅外形酷似,有长吻,有皮肤摺皱,而且还有鳌鱼的鳞甲。那比真鳌鱼大上几十倍的个体,以及逼真的烟灰色或浅褐色,都增加了凶恶的气息。它们或单体突出,或两三个聚于一处;有的只露出头,有的伸出大半个身子;或长或短,或高或矮;或昂头,或伸颈,姿态逼真,各具情态。恍惚间,满坡的大鳄鱼都是活的,爬行,卧伏,随时会攻击我们。

“鳌鱼”石质疏松,一看便知是火山喷发的产物。有人说,这就是浮石。将它们放入水中,能浮于水面。可以想见,亿万年前,海底曾经过何等的伟力,经历过一番怎样的闹腾。滚热的岩浆奔腾喷涌,炽热的熔岩遇冷时凝固,淬火时扭曲,扭裂生成千变万化的筋络纹理,才形成这满山的“鳌鱼”。

感叹上苍造物的神奇,感慨没有淬练,便没有奇伟。

仔细看,大大小小的“鳌鱼”头都指向西方,仿佛要脱离山体,奔西边而去。心下大惊,难不成亿万年前也和当今世界一样,也有向往西方的渴念?

在山顶,我们见到两座更大的“鳌鱼”。和山腰的不同,它们的头直指东方。我们知道,凡事一边倒,难免因偏重偏轻而有失平衡。山顶两“鱼”占鳌之头,把握的方向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我感觉心里悬空的地方至此归了位。

立于山巅,视野一下子开阔了。那感觉可以用一个字形容:爽。

标签

仿佛山的元气都在南面的“鳌鱼”上耗损殆尽,留给山的东、西和北面的不是悬崖,就是陡坡。北边庐江县方向是悬崖,对面断续的山脉(还是岱鳌山)绵延往东北而去,直至很远。其西北和东南分属桐城和枞阳两地,皆平野千里,稻田万顷,村庄与河流点缀其间。

山顶道观里的杨主持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当年,秦始皇要往东赶山填海。海龙王着急不干了,便点化巨鳌成山峰来阻拦。因由神仙点化,秦始皇便赶不动岱鳌山,但他的权威也不容轻易挑战,于是神辫挥舞,猛抽三下,一座山就断裂为四截。突然有些明白了,原来“鳌鱼”西奔,莫非秦始皇的神辫发威于山之东,引发的一场慌乱与恐惧?

想寻一点文明的踪迹,杨主持对此却谈不上来。她不清楚有桐城张氏的故事,曾有张氏三位祖姑同游岱鳌山,因喜爱此山发愿为尼,直至终老于此。后来十世孙张廷玉做到大清朝宰相,出资在山的西边谷地立祠纪念,修建三圣庵,或称三贞庵。

还听说,在两山之间的平地,有姚氏祖坟地,桐城派三祖之一的姚鼐的先祖就葬于此地。

我俯视山下原野,向枞阳的方向望去,目光在冬阳下的村庄寻找,这些长相一样的村庄里,辨不清究竟哪一座是美学家朱光潜的出生地。

因时间关系,我们不再一一踏访。遗憾是有的,好在,那活跃在中国古今文化舞台之上,一直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最灿烂的文化,不管是远古的传说,还是清代享誉文坛的桐城派,驰名政坛的桐城张英和张廷玉父子双宰相,抑或当代美学,我们都在岱鳌山的羽翼里感受到了文化源的缕缕清香。文友吴春富尽地主之谊,将中餐安排在漂亮的酒店——龙之梦。我心下暗忖,“龙之梦”为我们岱鳌山之行作了很好的注脚。正是世代龙的传人的无尽梦想,才创造出灿烂的华夏文明。

标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