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福建三明建宁:“谢家一门四进士”成为历史上的佳话!

2021-11-07 09:07    

客家先民以中原汉人为主体,自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等社会问题,被迫开始大规模南迁的,在他们带领下的南迁汉人,世居中原,世代受儒教影响,“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尽管从中原到南方,从东晋到唐宋元明清,长时期的颠沛流离,筚路蓝缕,他们并未忘记对教育的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在福建三明的建宁县,“谢家一门四进士”在历史上传为佳话,并影响到今天的后人。

建宁县地处闽西北武夷山脉中麓,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造就了许多英才闻名于世。北宋年间,建宁县城盛行诗礼传家,学风、文风浓厚。谢氏一家四人考中进士,人称“一门四进士”,在历史上留下千古佳话。

翻开《建宁县历史人物故事》这本书,我们便能看到“一门四进士”的传奇历史故事跃然纸上,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传奇历史故事的来龙去脉,我们找到了当时参与《建宁县历史人物故事》的主编聂秀荣,他告诉我们:“对我们这个小县城来说,当时人口不超过三万,这个小县城能出四进士,这简直是个奇迹。在全国来讲一门四个进士是比较少的,在那个朝代里面,进士三年一考,最多录取两、三百人,少的时候几十人百把人,全国这样有近千个县,一个省能够排到几个,你说难不难,那个难度够大的,很了不起的。”

“谢氏一门四进士”,四人即为谢炯、谢黼、谢黻、谢皓,谢炯是父亲,而谢黼、谢黻是谢炯的两个儿子,谢皓则是他的侄儿。少年时代的谢炯天资聪颖,酷爱读书,9岁能写文章,十五岁时,经史子集了贯于胸,有过目不忘的才能。20岁中举人,入太学。治平四年(1067)年,以第五名的成绩考中进士。“据人家讲:他学习是非常刻苦的,读书非常讲究的,要一些木椅,然后坐在那里认真学习,这个是非常讲究的。”

中进士后,朝庭任命他为江西临川知县。在任时,他为官清廉,心系百姓。当时,临川县里有一处千金坡,能灌溉万倾良田,谢炯就积极组织百姓兴修水利,疏池塘、通渠沟、加固加高堤坝,使之能灌溉更多的良田。谢炯还注重民情调研,改革狱制,纠正错案冤案。“当时,临川县有个叫闵通的人,他凭借自己的势力气经常干一些违法的事,谢炯多次惩办过他,地方(老百姓)都以为谢炯很恨闵通这个人,就有人到谢炯那里告状,说闵通儿子是强盗。谢炯并没有听信一面之词,和凭借他父亲的所做所为来断案,而是深入调查,实事求是断案,最后为闵通的儿子洗清冤屈,临川人见他清政廉明,秉公执法,所以称他为“谢冰壶”。”

标签

谢炯离任时,临川百姓依依相送。谢炯一生都在地方上长官,对国情、民情深有体会,在任时,对政策措施有一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变革,政绩突出。后,被朝庭封为宣奉大夫。

“学业上勤奋好学,孜孜不倦,从为人方面,为人就是为官呀,为官要会做人呀,做人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在这方面他都是非常优秀的。”

也许是受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长子谢黼和次子谢黻才华出众。哲宗绍圣元上(1049),兄弟俩同时考中进士。谢黼任吏部员外郎,作为宋国的外交官出使高丽。当时高丽国王设宴款待他,酒席进行中,高丽一名大臣突然提问:“久闻大宋乃礼义之邦,但听人说,苏杭一带青楼拥挤,就是京都开封也是红灯高挂,不知此消息是否属实?”谢黼一听,知道对方有意作弄自己,于是回答到:“此消息不够确切。”高丽大臣追问到:“此话怎讲?”谢黼说:“苏杭一带有青楼,不过几间,但不拥挤;京都开封有红灯,但不高挂。”高丽大臣回应到:“那也就是说,还是有之,对吧?”说完哈哈大笑起来,众人也跟着大笑。谢黼沉着冷静,他以古人把天地按清浊之分打比喻,非常巧妙地回答道:“谢黼说:这不足为怪。天地生成之时有清有浊,清者上浮而为天,浊者下沉而为地。若无清则无天,若无浊则无地。人活于天地之间,分三教九流,三六九等。有坦荡君子,也有龌龊小人,有华贵女子,也有烟花浪女,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组成这万千世界。在苏杭烟花巷中时见贵国妙龄女子,但我认为并不伤贵国之大雅。区区几间青楼,寥寥几个浪女,如何损我礼义之邦?你们说对不对?”

谢黼一席话,说得众人心服口服,都叹服其辩才。

侄子谢皓,父母早逝,由叔父谢炯抚养长大,颇受叔父的喜爱。“谢皓幼时父亲就去世啦,一直跟随谢炯的身边,他从小聪明伶俐,深受谢炯的喜爱,谢炯对人说:亢我宗者,此子也。意思是说:能振兴我家业的就是这个孩子啦。”

标签

此后,叔父谢炯倾心培养他读书,谢皓20岁入太学,神宗元丰五年(1082)中进士,可谓文武双全。先后任南剑司户、瑞洪二州司理,历城知县,以政绩显著,升为金部郎中。

谢皓能言善辩,关心国事,对国事和国家外交往往能提出独特的见解。北宋时,辽国是重要的邻国,在对外交往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处理好与辽国的关系,与国家安危息息相关。当时,辽国比较强大,一直窥视北宋的领土。大观三年,辽国派使者来朝,向北宋提出包括领土在内的种种非分的要求,专门负责接待的外交官张汗束手无策。这时,宰相向微宗皇帝推荐谢皓,微宗皇帝立刻命谢皓代替张汗接待辽使,谢皓在接待中既针锋相对又不失礼仪和和气,使辽使心服口服,一直到离开宋国再也未敢无理取闹,避免了一次与辽国的战争。“第二年,谢皓以太常少卿身份出使辽国。宴会完以后,辽国的官员要和谢皓比较箭法,想看一下谢皓的武功怎么样?谢皓当场答应下来啦,骑上马,一箭射中把心,辽国官员看后感叹真了不起,真是文武全才呀。”

谢皓回国时,辽国国君赠与厚礼,表示愿与宋世代友好。“谢皓当了使节以后,这个关系都搞得非常清楚,(自从谢皓)出使辽国以后,(辽国)很少再侵犯宋朝的疆界。”

如今,“谢氏一门四进士”的历史故事在建宁广为流传,成为建宁历史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恒星。“谢氏一门四进士”学识渊博,为官清廉,爱护百姓,为后人树立了榜样。““谢氏一门四进士”之后影响很大,出了理学名儒刘刚中,古文名家朱仕秀,还有爱国诗人张际亮,这些都是国家级的名人,这些人才的辈出跟“谢氏一门四进士”是非常有关系的,因为是他们开创了一代的学风啊,对我县深厚文化积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它的影响还是极其深远的。”

客家人崇文重教传统代代相传,自科考以来,建宁出举人数百人,进士达79人。正如民国建宁县志记载云:“建宁,地处偏远,在大山中,然所产人材,虽通都大邑不足与之并-----”透出了建宁的人杰地灵。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建宁孕育出文韬武略、政声彰著的众多客家历史名人,他们为发展客家文化和繁荣华厦文明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标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