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璀璨生辉——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金银器

2021-11-07 04:26    

清 乾隆八年款双龙纽攫珠龙倍南吕编钟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在中国古代,金银制品为皇家、贵族、达官贵人等上层社会所尊崇,既是宗教祭祀、礼仪典制的体现,又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至清代,手工业的发展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金银器概莫能外,制作工艺更为上乘,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不仅流行于宫廷,更是遍及民间。

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量金银器中,清代金银器数量较多,尤其以清宫传世的帝后御用品最具特色。类别丰富,有饮食、祭祀、礼乐宗教、陈设、马具、武备、首饰佩饰,等等,涉及清宫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造型别致,纹饰精美,更是工艺精湛,包含多种技术手法,是清代宫廷生活的实物见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下面择要述之。

一 饮食器具

清 镀金银碗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生活,饮食考究,使用器具也极为精美、典雅,所谓『美食需美器』,集实用性、艺术性、政治性于一体。清朝帝后的饮食器具以金银器为主,基本为清宫造办处所做,清末时期,造办处衰微,无力承担全部清宫生活所用,便从宫外的金银店里定做,如光绪大婚用金银器,就有从宫外定做的记载。

金器,是彰显皇家风范与权势的最为明显的标志。清代帝后的饮食餐具中,按制有金碗、筷、碟、盘、杯等。清顺治皇帝御制《端敬皇后行状》中透露了当初废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情况,原因之一就是她『癖嗜奢侈』,『尝膳时,有一器非金者,辄怫然不悦』。

清 刻花银盅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至乾隆时期,金餐具的使用载入国家典章,做为清宫大宴的必备之物。如史料所载的乾清宫家宴中,皇帝的金龙大宴桌上,所摆餐具为金盘、金碗,由里向外摆八路膳事。靠近座位正中处摆金勺、镶金象牙筷、金碟等餐具。皇后所用餐具也为金碗、金盘、金蝶或黄里黄面暗云龙纹餐具。皇贵妃等则依制用其他颜色。可见,金器为帝后身份地位的象征,不容僭越。

清 银大执壶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除金器外,帝后所用餐具中,绝大部分都是银器。往往一餐之中,金银器并用。如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十一月初三日《御膳房金银玉器底档》所记餐具:金羹匙一件、金叉子一件、金匙一件、金镶牙箸一双、银西洋热水锅两口、有盖银热锅二十三口、有盖小银热锅六口、无盖银热锅十口、银锅一口、银锅盖一个、银饭罐四件、有盖银铫子六件、银镟子四件、有盖银暖碗二十四件、银盖碗六件、银錾花碗盖二件、银钟盖五件、银匙两件、银羹匙十三件、银桶一件、内盛金镶牙箸两双、银匙两件,等等。又如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东巡盛京期间,据《盛京照常节次膳底档》载:东巡途中,随侍大臣进献银盒、碟小菜……中秋佳节,皇帝用膳,餐具用金银器、如金碗盖等。

可见皇帝的御用餐具中,金银并用,银器居多。究其原因,金器是彰显地位权势,多为礼制性、典仪性用具。如故宫博物院所藏著名的『金瓯永固』杯,是元旦盛装屠苏酒,用于开笔仪式的专用酒器。而餐具则多从实用角度出发,银器具有试毒、防变质及杀菌等实际功能,更利于保证皇帝饮食的安全。

清 银大执壶 局部

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金银餐具中,以银为主,少部分银鎏金。器形上多为杯、盅、盘、碗、碟、筷、勺、壶、酒提、茶托等传统式样,如编银丝杯、刻龙纹银高足杯、烧蓝银盅,素面银盘等,都是一套多件。也有少数民族喝奶茶等使用的龙头纹银壶、银大执壶、银多穆壶多件。更有体现清宫饮食习惯的火锅、火碗等。清宫中,流行『野意火锅』一菜,为满族游牧民族饮食传统的保留,是清宫御膳中的代表菜。所用器皿即称为『野意家伙』,包括火锅、火碗、盘、碟、筷子、攒盒、方盘、镟子等。制作野意菜肴的主要盛器是火锅,多为银或铜,有的外部鎏金。嘉庆四年(一七九九)正月的『野意家伙』档案中记载,使用的是银火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有道光款、同治款、光绪款、宣统款银火锅等系列器皿,和配套使用的火碗、漏勺、银筷等。所有火锅、火碗均由可拆卸的几部分构成,最主要的是有支架和用以盛放燃料的小碗,可以起到煮熟食物、加热及保温的作用,实用科学。

二 法器乐器

清 乾隆款鎏金铜杵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封建社会,宗教祭祀、祭礼历来被视为与武力平天下同等重要的精神统治方式,以宗教信仰、礼乐制度来教化民众。清代,民族关系复杂,为巩固统治,在原有的萨满教信仰之外,多元化发展,尤其是佛教,进入统治阶层及民间社会的信仰中,并在有清一朝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满族入关后承袭中原传统文化,发展传统礼乐制度。因此,留下了大量相关的宗教祭祀与礼乐类文物。

清 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 局部

反映宗教信仰的器物,多为金器,有纯金打造,也有鎏金制品。如体现清宫中萨满祭祀的萨满帽、腰铃、萨满刀等,皆为鎏金制品;数量较多的是佛教相关的器物,包括鎏金佛教人物造像、鎏金香炉和金七珍、八宝、须弥山、鎏金铜杵、鎏金梵文钟铃等法器。

清 鎏金梵文钟铃 局部

七珍、八宝,均为佛教寺庙供奉用法器。七珍包括:金轮宝、主藏宝、大臣宝、玉女宝、白象宝、胜马宝、将军宝七种。沈阳故宫博物院现藏其中两种。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依序为:宝伞、金鱼、宝瓶、莲花、白海螺、吉祥结(盘长)、胜利幢(宝盖)、法轮(金轮)。现存其中五件。这套七珍八宝总计七件,均纯金打造,基本形制相同,大小相若,全部为纯金制成,每件为一个独立体,呈上宝下座式,两面雕铸纹饰皆相同。各形象皆有椭圆形背光,器物中下部为须弥座式,雕仰、覆莲纹,束腰处为卷草纹。錾刻精致,纹样精美,意义非凡,价值极高。

清 鎏金梵文钟铃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鎏金杵、梵文铃等皆为佛教修行用法器。杵可断烦恼、伏恶魔。铃,即金刚铃。上半部为铃身,有一圈法轮图案,并铸梵文,下半部分为手柄,呈半个金刚杵形状,柄端有佛头。内有舌,摇晃以发声,有令人惊觉、警悟之意。在和金刚杵一起使用时,使佛性更为完备。院藏的杵与铃,有带乾隆年款的,也有无款之作。

清 金须弥山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礼乐制度,自古就作为统治阶级的利用工具,甚至是国家秩序的一种体现。『礼崩乐坏』,即国家陷入混乱。清代,礼乐制度与各类典章制度相结合,形成了自身完备的制度体系,用以彰显皇权的威严,宣扬『君权神授』。宫廷用乐是封建社会礼乐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以乐的形式体现礼的内容,以礼乐统治思想,以思想控制达到政治目的。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典制类金银乐器,有金编钟二套。其中一套乾隆八年款的,共一组八件,为乾隆八年(一七四三)清宫内府奉旨制造,送至盛京皇宫(今沈阳故宫博物院)使用。通体为长圆形,腰径稍大,下口平齐。钟上部为双龙纽,钟前部分别铸有阳文律名,后部各铸阴文『乾隆八年制』年款,两侧铸有凸起的攫珠龙纹,衬以流云图案。另一套为乾隆三十四年款,共一套十六件,即十二律加四个半音。与铜编钟以大小不一来定音不同,这两套编钟,每套中的各律造型、做工均相同,外表大小一致,仅以钟壁厚薄不同调节音律高低。使用时按律名悬于木制金漆架上,用于宫廷内雅乐的演奏、属于礼制用乐的范畴。加上风磨铸铜鎏金材质,当属稀世之宝,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清 金须弥山 局部

此外,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的一件用于皇帝仪仗的金提炉在清代宫廷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清朝典章规定,帝后仪仗有金器八件、即提炉两件、瓶两件、金唾盂一件、金盥盆一件、金香盒两件。国有大典,从太和殿至天安门都陈放卤薄仪仗,而金八件则陈列在皇帝御座两侧,金提炉陈设于最前。此金提炉即为金八件之一,提炉为纯金制作,由炉杆、炉链和炉身三部分组成。上部为盖,桃形纽,纽下及盖口边缘均为莲瓣纹饰。炉口边镂空缠枝花卉纹,炉身刻云龙纹,龙身矫健,穿于流云间,肩部三系,上缀三条银质长链,链顶部固定一处,另安有长柄提杆。整体制作精良,熠熠生辉,彰显了帝王的气势,是标志清代帝后尊贵身份的代表器物。

清 金提炉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清 金提炉 局部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