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从1980年春发现转移以来,已经历过整整三十度春秋寒暑。在此期间,原发再发、治疗复治疗、反复又反复,如此这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年累月的抗癌生涯,可谓多灾多难。尽管时至今日依然还算个活标本,可也绝数不上什么“抗癌明星”之流,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说是个斗争的失败者。因为三十年来已经经历过多次发癌(仅就有病理切片为证的已有三种原发癌),前前后后也不知已有过或还会有多少种原发癌,兴许此生再难见到了。
及时发现,积极治疗,说起治癌众口一词“贵在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早”这三字经脍炙人口,念起来朗朗上口,做起来却千难万难,真应了那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万事开头难,千难万难就难在“早发现”上,要是能早期发现,才能有机会早诊断、早治疗,其预后也会要好很多。在癌症预防普及教育尚未能家喻户晓的今天,可惜只有少数先知先觉者凭怀疑症状投医得救,而一般多数患者在疱块长成累及周边出现不适应后才投医就诊,按说多已到中晚期(或已扩散转移),自己就属于这种后知后觉的一员,首发癌症不知不觉,直到淋巴结肿大抗生素治疗无效才取样活检,认定转移已是马后跑。
“早发现”固然不易,“早诊断”亦非轻而易举,除非已找到原发灶铁证如山。我的首发癌只是出现孤零零一只淋巴结转移癌(病理:左颈淋巴结转移性大园形细胞癌,考虑来自鼻咽),原发部位隐蔽、深藏不露、检查棘手,诸多困难均是事实,几经周折翻箱倒柜(空腔)反复抄家也不见原发灶踪迹,在排除相关部位(脑CT检测未见占位性病变)的可能性后,经鼻咽取样活检亦未检出癌细胞。而按颈转移三分法属上部。最后按专家会诊定下“按鼻咽癌治疗”。说什么也别耽误及早治疗才是硬道理。
“三早”最后就该数“早治疗”了,说真格,这方面习惯性地一直主要依靠医生安排,个人没法主动掺合,甚至没有发言权,事实上只找家属签字,由不得病人自己做主。去年夏天乳腺癌变根除术(切除瘤体及受累腋淋巴结)后按说可做些辅助治疗以巩固手术成果,只可惜医生按规矩(以保护老弱患者生存健康为由)婉拒放、化疗,经过再三要求也不给做(善意可以理解,做法不敢苟同),哪怕患者自愿,出具“生死状”都不成。无奈之下,也只能退求其次,回家吃中药这点自主权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稻草属实,救不救命另当别论)。
兴许有人会提出疑问:这三种癌(颈淋巴结转移性大园形细胞癌、舌缘鳞状细胞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也太离奇了,莫不会有误?
个人对癌细胞存活并不质疑,理由:
1、全都从发癌实体切片病理检测所见,过保存期的可能已看不到原片,但据回访推测病历应还保留有据可查;
2、全部经二家医院(其中就有一家属省级医院)看过病理切片复核无误。
癌就是癌,货真价实,应该说没什么可多虑的。
那是在首发转移的七年之后,当时发现舌右中段溃疡,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警觉到可能癌变,遂投奔专业医院,经检查认为是癌的“可能性不大”。
仍不死心,再投专科医院要求取样活检,结果不出所料,检出鳞状癌细胞,又返回专业医院救治,在等候病床的时间间隙先行门诊化疗,一疗程过后行实体部分手术切除并施同侧颈淋巴清扫术,其结果却大出所料,居然不见任何癌细胞踪影,着实虚惊一场,很是尴尬、狼狈,最终还是复核了专科医院的病理切片定性为“舌癌”,也不在作进一步治疗。即使个人遭罪不浅,却还是且喜且悲(喜的是一块石头落地?悲的是不明不白!)。
男性乳腺癌是乳腺癌发病率的百分之一;乳腺癌是男性恶性肿瘤的千分之一;多发癌占癌症总数的万分之一。自己一门心思惦记重点要害部位的异常变化,曾按照线路图设想过可能会得这种癌、那种癌,压根儿想都没想过会得乳腺癌,从来就没有关注观察过这个部位,要说这才是明显的重大失误所在(80岁老头得乳腺癌这不是天大的笑话,而今着实落下天下笑柄)。
要按乳腺癌细胞倍增率算,长成这样少说也要十几二十年,至此追查当期影像资料对眼下治疗癌症已无现实意义,痛定思痛,强烈呼吁一种简便有效的检测技术以取代现行常规检测手段。居家健康。抗癌不止
人一上岁数往医院跑的次数也与日俱增,三十年来进进出出加起来总共住院日子也不过区区几个月光景(充其量不过十分之一),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在院外度过的。
成千上万的癌症患者出院后走上这条自立自救、健身康复的康庄大道。不论是组织起来集体活动也好,还是分散独立的个体活动也罢,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尽量调动一切自身的积极因素向癌魔作最后的斗争!
自我康复这个命题重点落在运动健身上,自己并不刻意追求被动施治(治是要治,绝非放弃治疗),而更要注意主动地运动身体,不“唯药”而“尚动”。
体育锻炼贵在坚持,锻炼健身是一桩自找苦吃的差事,苦中亦有乐,活动过后那种身心愉悦、开怀舒畅的境界,亦非亲历其境者所能感悟到的。既然是桩苦差事,难免会有萌生退意的“一闪念”,尤其在寒风飞雪中离开“暖被窝”、挥汗如雨时不停“动手脚”,每逢关键时节,容易打退堂鼓,此时还会以“只此一次,下不为例”来安慰自己,寻求解脱,如此下去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要坚持十年如一日真不容易,除了与癌魔斗,还要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首先要战胜自己,斗争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没有终结,不会毕其功于一役,还是那句话,“生命不息,抗癌不止”。
最后老人还留下了这样一段发自内心的感悟,留给大家共勉:
“其实出院只意味着告别借助外力(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同癌魔做斗争到殿堂,回归日夜守望的家园。离院当时缺医少助的失落与回家重新生活的向往交织互动,心态复杂。这其中还掺杂有住院留下挥之不去、抹不尽的阴影,眼前时不时闪现患者疼痛难忍,求死跳楼的悲惨画面,历历在目;耳边动不动就响起那夜深人静时过路送往太平间的手推车隆隆声和伴随亲属送别的哭泣声,声声在耳。除了这些耳濡目染的亲身经历之外,也还有另一类声音在绕梁回荡。那就是临床医生的出院叮嘱“好生养病,多吃点好的”(一语双关)以及留院病友的齐声祝福“早日康复”在此当口最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改“全靠医助”为“徐图自救”。莫指望天工造化仙人指引抗灭癌,西天取经路在脚下,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自救之路。有首歌词说“世间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想创造居家新生活要靠自己救自己。如若自己都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即使别人有心救你也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