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心理 >正文

福州名小吃传之——蛎饼

2021-11-06 09:36    

每次去超市里买早点储备粮时,看见黑芝麻糊,耳畔就响起了那抑扬顿挫的叫卖声“黑芝麻糊哎——”,“一股浓香,一缕温暖”撩拨心头,常会不自觉的会心一笑。不久的不久以后,我知道了那广告表现手法叫“情感诉求”;不久的不久以前,始明白每个人都会有淡淡的所谓乡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觉将日益强烈、

有人说,爱家乡就是爱家乡的食物。乡音会唤起乡愁,乡味能勾起乡思,而妈妈做的菜却是最让人魂牵梦萦。所以会说世界上最好吃的菜是家常菜。而在福州,最契合家乡风味最平民本色的大概要数那蛎饼。声明,是油炸的那种,不是海蛎煎哦。

圈形的蛎饼,又叫虾酥

福州人口味偏甜酸,几乎每道菜里面都要加糖。来福州后,刚开始吃饭成了一头疼的事。那时学校宿舍楼就近的餐馆本来就屈指可数,一堆乱糟糟的配菜里头又就荔枝肉和胡子鱼做得地道看起来也顺眼。别无选择,大一大二时寝室八个人几乎每天必吃,这种情况断断持续到临近毕业一年。我们终于常有机会有借口去外面觅食,偶儿不得已要就近解决,荔枝肉和胡子鱼却是宁死不从,吻到那味就有撒腿想跑的冲动。

在这种物质食粮极度匮乏的时景,每次有谁回乡探亲访故,总会顺便带些家乡风味。一群人大快朵颐,好不惬意。这其中,又当数家乡的“油菜饼”人气最旺。因是鲜货在包里捂得严实,路上耽搁时间又短,有时拆开来还带着点微微的温度和扑鼻的花生油香味。每每一霎眼功夫自个儿没尝个鲜就空底了。

后来遍寻大吃小吃,知道福州著名的特色小吃蛎饼,其实与家乡的“油菜饼”并无二致。都是将磨至稀稠得当的米浆,舀到一个像倒置茶杯盖的有柄铁瓢内,在其中放些肉糜、菜泥,外加一只牡蛎,再浇些米浆,把它盖满封密,然后放入油锅中氽,直到两面焦黄,色香俱佳,即可捞起装盘。外酥内嫩、油而不腻、鲜味扑鼻。特别是与鼎边糊配着吃,当与沙县小吃中的“情侣套餐-拌面扁肉”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干一稀,风味佳美。

至于蛎饼为什么要这样制作,据说这里头有一段有趣的民间的传说。说是清初有一位年青入,继承父业在闹市设摊卖早点,他虽然勤劳,但生意清淡,只能糊口,不能成亲.他朝思暮想,如何才能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成家立业,一天晚上,他梦见一位白发老人对他说:"你的后运好!"他急问:"好运向何处求?"老人不答不理,飘然而去,他追赶不上,这时只见天上月白云清清,星星闪闪,他看了出神,接着月亮下沉,黄色的太阳,从东边升起,霞光万道.醒来却是一场梦.后来,他从梦中悟出了奥妙,就用米豆为原料磨成浆,把似明月般的蛎饼放在油中炸。饼在油中翻滚,似在彩云之间,熊熊火焰犹似霞光万丈;蛎饼熟时呈金黄,好比金黄色太阳、这就是由月亮到太阳的蛎饼制作来历.开市之时,顾客尝了,拍手叫好.于是生意兴隆,发家致富,后人争相仿效,一直流传至今。

在福州名小吃的菜谱里头,相比如雷贯耳的“佛跳墙”,蛎饼实在是算不得什么,最平民最无姿态的。友人谈起,有时不免也要问询“佛跳墙”的那口味儿。我总是淡淡地说:如此佳肴珍馐暂时与我无缘。偶本素衣,口袋里哪兜了那么多MONEY,譬如蛎饼、鼎边糊之类的小食。就已足矣填饱那没有野心的小胃了。

标签:福州 小吃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