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尝谓苟能置身正仓院一观所藏之物,直不啻身在盛唐之世!” 这是著有《正仓院考古记》的中国学者傅芸子由衷的感叹。其口中的正仓院收藏有宝物9000余件,多数为中国盛唐时期传承至日本的文物。几百年来,除少数达官贵胄,正仓院宝物一直秘不示人,直至1946年始,开启了一年一度的秋季宝物展,择其中少许文物,每年轮换着公开展出。
还有两天,今年“第69回正仓院展”(10月28日-11月13日)将在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落幕,“澎湃新闻·古代艺术”带您走进今年展出的正仓院之宝。
1946年正仓院首次展览
1946年首次展出正仓院宝物,人流如织的展览空间
每到秋天,念及奈良正仓院一期一会的开库展览。据说十一月初的关西,正是一年中温度、干燥度、湿度的最佳状态,博物馆、美术馆、各大寺庙集中开放,或展览,或曝画,或交流、或心赏。初秋和暮春皆为日本国四季的最佳时节,也是日人最珍惜和繁忙的秋赏假期。去年随扬之水一同前往奈良之后便有了念想,今秋再探正仓。
奈良博物馆门前
1946年参观入场券
从1946年首次展出宝物至今已有六十九回次,期间曾移师东京举办三届,后留奈良永驻,估计和宝物近在咫尺方便运输展览安全等各项实际问题有关。其实,真的不必舍近求远,千年宝物的脆弱程度可想而知,去到东京只是为了吸引和方便观众,而事实证明,为了正仓宝物,日本民众乃至世界各地古物爱好者们绝对不会介意赶赴奈良,千里迢迢漂洋过海并不在少数,足见正仓宝物魅力。此次69回共展呈58件宝物,其中10件为首度见诸于公众。
纵览展览之后策展线索大约分为三通,奈良博物馆本回选用“织物”textile品类繁多,涉及屏风、绫帐、收纳、缝带、杂带、配饰等各类生活织物,图案纹饰、质料形制皆精美绝伦。其中收于北仓的圣武天皇关联的著名羊木臈缬屏风特别引人注目,所绘对象并不繁复,硕大略为夸张的卷角羊伫立葱郁树木之下,树荫之间游悠着两只可爱猿猴,画面下端则是点缀着森木的高耸远山。绢布上如今仅有绿青和赤褐两色为主,绿青主要以天然绿松石研磨制色,用以涂绘森林、猿、草木等。褐色则分为多款略有渐变,其中用到蜜蜡热熔经过晕染的特殊技巧,据传此类处理方法或可延长赤褐颜料的持久度,所用蜜蜡已然风干外形却完好如初,亦被陈列展呈。外形轮廓略为夸张的羊表现出浓郁异国趣味,而屏风却使用了日本自制的绢布作为基地,彰显了奈良时代吸收接纳西方文化的典型案例。
羊木臈缬屏风(局部)
东大寺银盘(局部)
第二通线索是关于佛、菩萨的献礼供奉物件的庄严华美,涉及佛教用品种类丰富,绘箱(献祭用)、锡杖、银盘、犀各类珍贵材质的杯盏(犀角、琉璃、玉、玳瑁)、念珠(杂玉、琥珀)、手抄佛经等佛教寺庙器物。其中,八角型银制盘保养条件极佳,盘体散发着迷人的银色光晕,盘面光亮舜华,据说使用了特别木制磨具反复搥打锻造成型,八边在器型上仿莲瓣,规整而华美,蔚为佛家寓示。令人惊喜的是盘底背面饰有镀金唐风丰盈的花卉图案,四足亦配以叶子形状装饰(其中三足为明治廿七年补制)。盘底所铭刻的文字显示本身归属于东大寺的供养之物。
东大寺献佛用银盘
另一件绿琉璃十二曲杯,整长约22.5厘米,最窄处约10.7厘米, 高5厘米,杯口呈流线的曲口,杯身为拙笔粗雕的植物纹样,不同侧面有含苞花芽、兔子图案装饰,光照之下通体碧绿深邃,水波纹样似有若无。不难想象,斟入美酒之后的流光溢彩的美妙景象。至于杯子颜色为何如此碧绿浓重,可能是制造时混入较多的铜所致。琉璃从西域引入中国辗转至日本,在当时都是极为稀罕的舶来品。琉璃杯展柜前观者如云,迟迟不愿离去。
绿琉璃十二曲长杯
第三通线索令人耳目一新的古代乐器的展示。最古老有明确记录的乐器起源可追溯到古代亚述的乐器:箜篌(竖琴的古老形式),分为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凤首箜篌形制与竖箜篌相近,以凤首为装饰而名)三种。此次详细陈列的漆槽箜篌属于竖箜篌,主体的槽木(向上的曲木)、肘木部分(下方的横木)皆为存世残件,其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部分,并设有轸,用以紧弦。槽木原有黑漆图绘鸟兽纹饰,肘木设有23个音孔(或17),腕木、支柱、管玉及脚下端部都有细节精美雕刻植物纹饰,令人惊叹细节之繁复。有轸或无轸的箜篌均见于敦煌壁画中,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明以后失佚。博物馆特别复制同等尺寸箜篌模型,让观者更清晰地了解此类几近失传的古老瑰宝。同时也陈列了尺八,以及源于古印度神话传说迦楼罗的伎乐面若干。 综上所述,69回正仓院宝物展罗列了起源于世界各地的文化东渡日本之后和当地文明集结后更加繁盛多样,不同原材料的性状、不同产地的质料,结合本地化特征之后的璀璨,从这些珍贵文物之中或可窥得颇具国际化的天平文化,或可缅怀遥想当时的奈良社会风貌。从精心策划的展览线索中或可反映日本宫内厅正仓院的最新整理、研究、调查详实成果,以及近年的学术研究的持续倾向。
箜篌残件(局部)
箜篌复制模型(局部细节图)
暂时撇开深奥的学术研究,当我站在拥挤的人潮里近距离凝神观赏两支东大寺的竹制花笼时,浅口深口的器型十分简单,朴素一如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件(世俗生活中买菜或洗菜的篮子),经过千年传承的摩挲,它们在透明澄净的展柜里散发着迷人的时光包浆,静谧地无言地讲述着它们活过千年的所有故事,古物当下的历久弥新。
东大寺花笼
(作者系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