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0年代国外首次采用无线电操纵的模型飞机作为靶机以后,无人机的发展十分迅速。40年代,低空低速的小型活塞式靶机投入实用。50年代出现了高亚音速和超音 速高性能的靶机。60年代以后,随着微电子技术、导航与控制技术的发展,一些国家研制了无人驾驶侦察机。
中国无人机的研究始于50年代后期,1959年已基本摸索出安-2和伊尔-28两种飞机的自动起降规律。
60年代中后期投入无人机研制,形成了“长空”1靶 机、无侦5高空照相侦察机和D4小型遥控飞机等系列,并以高等学校为依托建立了无人机设计研究机构,具有自行设计与小批生产能力。中国生产的各种型别的无 人机,基本上满足了国内军需民用,并且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1月4日报道称,设计用于在海拔12.5英里(约合2万米)以上的“临近空间”活动的中国新型无人机能够突破防空系统,避开雷达探测并搜集宝贵情报,同时停留在远超防空炮火射程之外的高度。
在这样的高度活动一直是一项令各国工程师望而生畏的挑战。但在最近一次测试中,中国工程师超越了这一纪录,他们的一款试验型无人机达到了8.2万英尺(约合2.5万米)的飞行高度。
这款无人机配备了多个传感器,包括地形测绘仪和使之得以精确定位目标的电磁信号探测器。它的机翼和机身被天衣无缝地融入扁平的无尾式设计中,能够在临近空间的稀薄空气中产生推力。一些样机——比如最近测试的那两架——甚至没有发动机,而是像滑翔机一样滑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