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偷袭珍珠港是日本的战略失误?

2021-11-05 10:07    

正如前面已经有人指出的,在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在亚洲战场不但没有呈现出丝毫败象,反而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

虽然因为兵源不足的问题,日本在中国战场上自1939年之后就没有再取得比较大的进展,但基本上形成了对中国军队的全面压制。而且,蒋介石一直在和日本接触,进行关于媾和的谈判,是有可能取得成功的。

更重要的是,日本海军这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损失。所以,日本有理由认为,只要一举摧毁美国在夏威夷的军事基地,就可以完全控制东亚和整个西太平洋。因为夏威夷基地是当时的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主要基地,失去这个基地,美国就会失去干涉西太平洋的权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偷袭珍珠港并不是作死,而是其总体战略的自然延伸。只有摧毁美国的夏威夷基地,才能巩固日本在压轴已经取得的胜利成果。

在二十世纪初,美国才刚崛起的时候,经济上已经崛起,但政治上还没有完全崛起,英国仍然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头号霸主。日本正是通过与英国结盟,才在20世纪初加快了在东亚形成军事优势的步伐。

一战中,美国在后期参战,成为一战最大的受益国。同时,这也是美国自南北战争以来,第一次进行全民动员,让美国的战争潜力初步凸显出来。日本也通过对德宣战,占领了德国在中国的主要势力范围,也就是山东,加强了其在中国的战略优势。

这种情况下,美国和日本都希望完全控制太平洋,确立自己的霸权地位。但这时候美国的军事实力并没有后来那么强,还无法全面压制日本。因此,美国与日本在1917年签订了蓝辛石井协定,美国承认日本在亚洲中国的优势地位。日本则承诺继续奉行“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原则,承认美国在中国的商业利益不受侵犯。

可以说,日本的崛起是英国全球霸权在亚洲衰落的结果,同时又没有其他霸权能够对日本形成制约,才造成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日本在中国的步步紧逼,也是英国和美国纵容的结果,一直到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即便是在日本已经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之后,因为日本仍然没有侵犯英美在华利益,所以英美并没有对日本采取实质性的制裁和制约措施,反而怂恿日本北上进攻苏联。日本在诺门坎之战遭到失败之后,意识到入侵苏联是不明智的,转而寻求向东南亚扩张,迫使英美退出东亚和南亚,自己独霸亚太地区。

进攻东南亚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彻底断绝蒋介石寻求外部援助抵抗日本的希望,让蒋介石死心,促使蒋介石加快投降的步伐。也就是在这段时期,蒋介石的日子最不好过,军事上节节失利,只能退保西南一隅,英美援助迟迟不到,蒋介石只能和日本边打边谈。

日本要想在东南亚大打出手,不可能不与英国发生冲突,也不可能不危及美国殖民地菲律宾的安全。也就是说,只要日本向东南亚扩张,就必然会与英美发生冲突。既然冲突不可避免,那么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就是,要先下手为强,摧毁美国在夏威夷的军事基地,切断美国在菲律宾的军队与美国本土的联系,围而歼之。

从结果来说,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之后,确实也达到了其战略目标,进而迅速南下,击败了东南亚的英美军队。在军事上,美国在珍珠港遭到偷袭之后,给美国的心理震撼是非常强烈的,美国甚至都开始进行全国总动员,准备抵抗日本对美国本土的进攻。东南亚的英国军队则被日本迅速击败,从缅甸退出,退守印度。

也是在此之后,日本在从三峡正面进攻困守西南的蒋介石没有取得进展的情况下,又开辟了从缅甸北上,从广西、贵州进攻国民政府的战场。日本此时的目标并不是彻底消灭蒋介石,而是迫使蒋介石投降。

只要蒋介石投降,日本能够从中国抽调军队加强在东南亚的攻势,就完全有可能迫使英国和美国从亚太地区退出,实现日本独霸东亚的目标。当然,前提是德国能将英美军队拖在欧洲战场上。只要日本能在英国和美国彻底击败德国之前通过持续的进攻迫使蒋介石投降,就可以迫使英美承认日本已经取得的军事胜利成果。

也是在这一时期,蒋介石的军事利用价值陡然增加,丘吉尔和罗斯福都对蒋介石各种示好和拉拢,承诺给予军事物资援助,以使蒋介石能够拖住日本,让英美在欧洲战场的战争结束之后,再回过头来消灭日本。

真正改变了战争走向的,其实是苏联。苏联在经历了战争初期的重大损失之后,通过莫斯科保卫战,稳住了阵脚,并逐步开始反攻,最终战胜了德国。在欧洲战场的战争结束之后,日本的失败自然就是早晚的问题了。

所以,从军事上说,日本偷袭珍珠港并不是头脑发昏的作死,而是有其非常清晰的战略利弊得失算计的。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