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仟叶教育「成功启示录」初中学历的儿子成了数据库专家

2021-11-05 07:22    

图片来源/花瓣网

成功类型:学历只有初中,却是亚洲最年轻的数据库专家。

家庭背景:一般工薪阶层。母亲是编辑。

家教特点:善于及时反思育子方法.转变狭隘的成才观.注意时代环境对子女成才的影响。

我从不认为自己是好母亲,每当我反省教育儿子的方法时,总是沮丧地发觉失败更多,因而老是处在反省中。

当年,中考成绩不佳的儿子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上普通高中,要么上中专。朋友们劝我,上普通高中,将来仍然很难考上大学。我掂量来掂量去,终于引导孩子报考了中专的计算机专业。

上学的第一天,拿到教科书时,我这个电脑发烧友一看,心中便灰了半截:教材上基本是已经过时的知识。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因而知识淘汰的速度也异常快,一些知识未能进入教材就被淘汰了。儿子中专还得读,我心中的烦恼却不能让儿子知道。(这是必要的,因为家长的消极情绪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对电脑和网络有着独特爱好,4年前我让孩子上了网。心想:他若上不了大学,混个电脑高手,将来也能有碗饭吃。这也算是无奈中的选择吧。一开始儿子只是毫无目的地在网上逛逛。后来,他在网上发现了一个叫“ME”的孩子们的聊天室,儿子用他在中学学到的那点儿可怜的英语与各国的孩子们吵架、交友、谈天说地。

最让他受益的是一位澳大利亚的大姐姐,她非常耐心地教我儿子英语,每天都给我儿子来一封信,因为知道我儿子是中国人,她信中语言的难度一点点加大。为了这份友谊,儿子也每天用英语回信。

几个月过去了,我儿子的英文水平迅速上升。同时,他似乎无师自通,计算机水平也快速提高。第一学期,儿子在班上的成绩排名21,到了第二学期一下子就进入了前几名,第三个学期就在全校的英语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甚至超过了英语专业和高年级的同学。

网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孩子改变这么大,我又惊又喜。昂贵的上网费和电话费对我们这个工薪家庭虽说是沉重的负担,但我决心把家庭的开支压到最低,以保证儿子每天有一定的时间上网。我能为儿子做的也只有这点儿了。

儿子的变化让我感到了一丝欣慰,网络不仅给儿子带来了无限的欢乐,而且使他的知识迅速增长。一些最新的计算机知识,我不用买书给他了,他从网上就可以下载。更使我如释重负的是:学习对儿子来说已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乐趣了。

过去是逼着他学,现在是他自己想学了。(兴趣爱好是学习的内驱力。适时培养兴趣并据此因势利导,就会出现“苦学”变“乐学”、“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可喜局面。这正是家教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然而不久,更深的忧虑向我袭来:这时儿子上中专二年级,还要用两年时间去学习很多对他来说几乎无用的知识。我总觉得,一个人在60岁时浪费两年时光也许并不可惜,而在16岁时浪费两年,代价就太高了。

恰恰这时,国家的教育政策改变了,中专毕业也可以考大学。是让儿子继续追寻传统的大学梦还是退学,我在反复权衡中备受煎熬。为了一纸文凭,值不值得让孩子付出一生中最好的几年时光?我终于作出了艰难的抉择――劝说儿子退学,尽管这样一来儿子的学历就只有初中了。(不为文为“我要学”的可喜局面。这正是家教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然而不久,更深的忧虑向我袭来:这时儿子上中专二年级,还要用两年时间去学习很多对他来说几乎无用的知识。我总觉得,一个人在60岁时浪费两年时光也许并不可惜,而在16岁时浪费两年,代价就太高了。恰恰这时,国家的教育政策改变了,凭,不惟学历,只图成才。这种人才观,高,实在是高!)

就这样,儿子在上了两年中专之后就退学到一家报纸的网络版当网络管理员。我忐忑不安地对他说:“妈妈也不知道让你走退学这条路是对还是错,也许是一条捷径,也许会让你一生备受磨难。从现在开始,你就要自己给自己当教授,安排自己的学习了。”儿子好像突然长大了。

他那一脸沉稳的神色让我颇感安慰,让我相信他会因此成熟起来,会很慎重地选择自学的课程和今后的人生道路。果然,他做了让我这个推崇“另辟蹊径”的母亲大为吃惊的选择:他的第一个选择是学习微软公司在1998年研制、而1999年即成为国际性考试的一种数据库语言MCDBA(微软数据库认证专家)。

当时,有网友讥笑他年少轻狂,竟敢在17岁的时候问鼎MCDBA!据我了解,大多数中学生根本不知道MCDBA是什么东西,敢去学这门课的年轻人大部分是研究生,而儿子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初中生。我真不明白他本性中胆大包天的一面究竟得了谁的遗传?

更没想到的是,一年后,与他同龄的孩子进入高考时,儿子还真的通过了MCDBA的全部考试。不久,又通过了MCSD(微软解决方案认证专家)的考试。MCSD与MCDBA是微软认证考试中难度最高的两项国际性考试,由于对英语和计算机水平要求较高,因而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几乎没有人参加。

即使在我国IT界,参加这两项考试并全部通过者也很少。据称,全球范围内通过这两项考试者仅有数千人,且大多在英语国家。据了解,在亚洲地区 20岁以下的青年算是初中生。

除了我的儿子外,还有印度一位19岁的青年通过了MCSD考试。不久前,几家中央级报纸都以《亚洲最年轻的数据库专家》为题报道了此事。就在这段时间里,儿子调到一家香港公司任数据库主管,并独立设计完成了包括模糊查询等先进技术在内的影视资料数据库。

这时,习惯于反省的我又开始反省。因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儿子走到这一步,恰恰是我教育失败的结果。我并非不想让儿子得高分,却无意中在儿子心中种下了一颗对现时教育叛逆的种子,而发芽的恰恰是这颗种子!这使我想到儿子这一代人:我的儿子只能算是天分平平,比他出色的人不知有多少!

我周围就有许多优秀的孩子啊!如果能够得到适合于他们每个人潜能开发的个性化、多样化教育,这一代人该激发出何等巨大的创造能量啊!但是,这一代孩子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生命的全部赌注押在高考、留学等狭窄的路上了。

有时看这些孩子真是可怜,每天把十几个小时花在各种辅导书和题海中,童年已没有任何快乐可言。父母也因此备受煎熬,不知道该怎么做父母。因为人们苦苦追求的只是一个东西――高分,教育因此变成只有一个标准,人生的道路也因此只剩下了一条。

难道中国几亿青少年就只有这一条路可走?过去说高考是独木桥,现在这座桥越来越窄了,难道只有这个模式才能让孩子成才?我常想,当我们为保护藏羚羊、保护生物种群的多样性而呼吁时,我们是否想到过,最需要保护的恰恰是我们人类自身的多样性?当我们过度地致力于塑造孩子时,我们是否想到过,最该塑造,或者说最该小心呵护的恰恰是他们个性的多样性、爱好的多样性、理想的多样性、能力的多样性,甚至习惯的多样性?

像所有的女人一样,我一直努力做好母亲。这大概是做女人的最高境界吧?正是出于这种本能,我这个从不相信“棍棒出孝子”的人也曾为了儿子一次考试成绩不好而大打出手,然而越打,儿子对学习越反感,我也徒然苦恼,心力交瘁。

这些年来,想想自己也是活得没意思极了,全部生活内容除了工作就是和儿子较劲。我不知道,在中国,有多少像我这样焦头烂额的父母!我有时还会想,在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其实在子女和父母之间一直存在着一场“战争”:过度教育与反教育的战争,而这场战争使双方的身心都备受折磨。

如果这种两代人的痛苦最终能培养出人才,也算是“功德圆满”;若是我们的暴力压抑了孩子的潜能,造就了无数平庸之辈,那我们以两代人幸福的代价换来的是什么?失去的又是什么?我不知道,生命中还有什么比自由地成长更幸福,或者说比剥夺这种权利更大的悲剧了!

大概是10年前,我到作家史铁生家里约稿。聊天时,从未做过父亲的史铁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其实对父母来说,培养人格完善的人比培养高才生更重要。这句话让我警醒。尽管我时时克服自己的母亲情结(想让惟一的儿子出类拔萃的愿望太强烈了),然而也就是这句话,最终使我没有逼儿子去挤“上大学”这座独木桥,用儿子的话来说,是采取了“曲线救国”的方针。

在今天这个急骤变化的时代,有两个因素看上去似乎与教育无关,但它们是改变孩子未来命运的关键因素,这就是因特网和中国加入WTO。今日的父母,说到网络,大多有一种技术恐惧感,面对一种说不清的东西,怎么让孩子去尝试?

而说到WTO,则又觉得离自己太远――那是国家大事。在许多父母眼里,只有分数是清晰的、具体的,那才是孩子的前途!这使我想到中国的一句古语: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拿分数和这两个看起来与孩子命运风马牛不相及的因素比起来,哪个是芝麻?哪个是西瓜?

作为曾走过无数弯路的母亲,我要说,这两个因素对孩子来说比分数更重要。分数未必就等于前途,而这两个因素会真正改变孩子的未来,这是今日做父母者不可不正视的。网络时代,学生需要的不再是灌输知识的教师,而是引导者,根据具有的潜质和社会发展方向,告诉孩子应该学什么,往哪儿发展。

剩下的就靠学生自己创造性地发挥了――反正网上什么都有,关键是什么新知识都有。这个引导者谁都可以做,包括母亲,因为母亲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当我们周围成千上万的父母整天为孩子的分数高低、能否考上大学而烦恼、焦虑时,这位母亲头脑里思索的却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子女教育的关系。观念新颖,视野开阔,高人一筹!)

母亲是什么?也许我们自身是个悲剧:可能我们已经无法真正了解计算机、网络、移动通讯、新经济、宽带等许许多多新东西了,也许我们无法避免被淘汰……如果这是悲剧,就让我们用自己的躯体做孩子的垫脚石,他们站在我们的肩上,一定会看得更高,更远。

作者:曲兰

点 评:

家庭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是:破除平,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这位母亲的两次抉择终获成功,其基本经验或高明之处亦在于此。

你看,第一次,她根据孩子“中考成绩不佳”以及“对电脑和网络有着独特爱好”,引导孩子报考中专计算机专业;此后,又根据孩子在“四年前”就“上了网”,中专教材知识陈旧、对孩子“几乎无用”的情况,劝说孩子退学到一家报纸的网络版工作;而不是盲目从众,追求高分,追寻大学之梦。

不为文凭,不惟学历,而是根据孩子的特点或水平,因势利导,十分难能可贵!正是由于这位母亲的正确引导,计算机和网络给孩子“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使他的知识迅速增长”,“学习已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乐趣”,终于使只有初中学历的孩子成为亚洲最年轻的数据库专家。

这位母亲教子成才的另一个感人之处是:经常“反省教育儿子的方法”。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认真探索,不断反思,及时调整、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才有可能把握其真谛,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点评者:陈学超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