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啤酒行业:整合集中度提升
在我国源远流长数千年的酒文化中,啤酒的饮用历史只能算是短短的一瞬,现代意义上的啤酒自19世纪末传入我国至今也不过一百年的时间,但近三十年产能和需求的快速扩张,早已使我国成为了全球啤酒产销第一大国,行业也由初期的群雄割据演变为了当下大厂的独占鳌头。
产量早已成为世界第一,但行业集中度仍有明显的上升空间。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啤酒产量即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16年产量达到4562.71万千升,占全球总量1.93亿千升的24%,超出第二名美国近一倍。其他主要的啤酒生产还包括巴西、德国、墨西哥、俄罗斯、日本等,排在前七位的生产国合计生产1.13亿千升,合计占比59%,显示出了较强的规模效应。 过去的二十年经过一系列并购重组,我国的啤酒行业市场集中度已有了显著提升,但与全球其他啤酒生产国相比,仍有上升空间。2016年我国CR3为59.0%,CR5为73.3%,仅高于德国(种类丰富,小型精酿酒厂多),与俄罗斯、英国基本处在同一水平,而落后美国、巴西、墨西哥、日本等国15-20pcts,行业内依旧有着较大的整合机会。
我国啤酒产量世界第一,占全球总量的24%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消费基数减少叠加同质化竞争,啤酒量增动力略显不足
中国啤酒行业目前已跨入成熟发展期,格局基本稳固,竞争程度较为激烈。作为舶来消费品,啤酒行业在中国的市场认可度逐步提升,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啤酒行业品牌竞争与消费需求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统计,1980-2013 年期间,中国啤酒产量持续增长,年复合增速约为 13%,历史最高增速超过 40%,行业规模日益庞大,2014 年后行业进入缩量调整期,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产品品类也逐步丰富。现阶段,行业整合和扩张基本到一定阶段,大规模整合难度加大;同时近几年进口啤酒冲击加剧,消费需求呈现高端化、多样化与个性化,消费边际增长动能减弱,但由于国内产品同质化仍然较为严重,导致行业竞争程度较为激烈。
主要消费人群 20-39 岁人口占比从 2012 年开始下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1-2016 年期间,中国啤酒行业新增产能总计约为 1817.83 万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精酿啤酒消费规模仍然较小,未来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以世涛和深色啤酒为例,在 2011-2016 年期间,我国精酿啤酒的消费量在持续增加,其中 2016 年约为 39万千升,占国内啤酒市场的份额不足 1%,远低于美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精酿啤酒在美国啤酒市场的市占率超过 20%);同时我国精酿啤酒的消费增速近年来保持在 40%以上,现阶段中国精酿啤酒市场仍处于快速导入期,且未受到行业缩量调整的影响。
中国精酿啤酒消费规模较低,但增速较快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期增量潜力:中西部消费存在提升空间,发达地区引领消费结构升级
啤酒市场具备典型的地域失衡特征,中西部消费力相对较弱。以 2016 年为例,全国人均啤酒消费量约为 33 升/人,仅有北京、山东等 13 个省份的人均消费量达到全国平均线,且基本分布在东部,其中北京和山东的人均达到 60 升/人以上;而其余省份则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线,如海南的人均消费量仅是全国平均值的 1/6 左右,地域分布上大多数位于中西部省份。
人均消费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大多数位于中西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大众消费能力的增强,以及啤酒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从“拼量”向享受高品质啤酒转变,中高档啤酒的市场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总量难以进一步增长的情况下,需求结构的改变也将倒逼生产企业升级产品结构,加大高档产品占比,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目前主要的产品升级路径包括自主推出新产品和直接引入国外成熟品牌两类。雪花推出的脸谱、晶尊系列,青岛推出的奥古特、鸿运当头系列,为国产品牌的自主高端化尝试开辟了路径;而嘉士伯、百威等国际巨头则采用或原装进口或交由其在国内控股厂商代工的模式,直接将旗下的国外成熟产品引入国内,并凭借的品牌优势迅速打开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