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大V观点 >正文

守望界碑,塔斯提连官兵这样写就自己的无悔青春

2020-11-23 15:59    

在塔斯提连前哨班的钢铁哨楼上,佩戴钢枪的哨兵正紧盯边境线,观察着方圆数公里的风吹草动。哨楼正下方的根雕上刻着“家国情怀”四个大字,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火红。官兵们喜欢红色,他们说这代表着忠诚。

国防大学古琳晖教授在塔斯提连前哨班为官兵进行微课讲解。中国军网记者丁杨 摄

7月4日,军委政治工作部“理论服务走基层”活动赴新疆某边防团塔斯提边防连小组一行来到连队前哨班,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古琳晖教授利用执勤间隙,与官兵们肩并肩坐在一起,共同讨论起“革命军人为什么更要有家国情怀”的话题。“家”、“国”,这些个关键的字眼,无不直抵边防官兵的心窝。

战友绝对不会成为往事,因为我们都是一块成长的。

崇山之间牛马成群,野花烂漫清香阵阵,布尔干河缓缓流淌......初到边防,一切都是诗情画意之感。上士杨珂熙笑称我们赶上了边防最“温柔”的时节。六年前,杨珂熙参军入伍,决心要成为家人的骄傲。新兵下连的那天,他颠簸了三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这里,一下车便傻了眼——一眼望不尽的山头、张张嘴就灌进肚子里的寒风、没过膝盖拔不出腿的积雪,他不敢想象期待已久的军旅生活竟然是这样的。

改变源于车延聪班长送给他的一颗旺仔牛奶糖:“不想吃饭就吃块糖,补充能量。边防也没你想得那么可怕,你需要给自己一点时间发现其中的‘甜头’。”

自此之后,车班长参与了他的每一次成长——给他讲“卫国戍边”纪念章的故事,告诉他这是边防军人独有的荣誉;五一假期带他去小白杨哨所执勤,游人对这身橄榄绿的依赖让他觉得自己很重要;民舍着火,他们一起扛上铁锹去扑火,救下了好几家牧民......

“你有什么话想对班长说吗?”古教授趁此为杨珂熙提供一个表达谢意的机会。

“我现在就想在边防一直干下去,这是我的老大哥,这些都是我过了命的亲兄弟。”杨珂熙指向车班长,以及身边围坐在一起的战友们。

过命交情,在边防是真真切切的。

塔斯提边防连官兵守卫的206号界碑。中国军网记者丁杨 摄

每年冬季,大雪封山,三四米的积雪巡逻起来连马都累得一动不动,但边防军人执勤的脚步却从未停歇。

杨珂熙说:“只要有杨鹏在,我心里就踏实得多。”

杨鹏班长是连队的驾驶员,九年来,边境的巡逻路,他走得次数最多,也没有人比他更熟悉。一次,他们像往常一样,早上八点多从连队出发去巡逻,路走到一半,寒风呼啸,上一秒刚刚走过的路,下一秒连脚印都寻不见。迷失在这诺大的边境线上,杨鹏班长也慌了神。他唯一的信念就是要找到边境线上的铁丝网,顺着铁丝网架起的方向,找到回连队的路。在经历了近十五个小时的跋涉后,杨班长成功将其他四位一起巡逻的战友带了回来,杨珂熙就是其中一个。回来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多,连队的战友们都正在门口焦灼地迎着他们。

听着班长们多年戍守边防的故事,古教授深受感动:“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为身边的战友付出一切,为牧民的安全付出一切,为守卫祖国的领土付出一切,这就是我们边防军人最崇高的家国情怀。”

崇高扎根于平凡,光荣根植于坚守。

塔斯提连前哨班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中国军网记者丁杨 摄

王克怀默默坐在战友中间,是连队里资历最老的班长。戍守边疆12年,他很少有豪言壮语,也很难将“崇高”二字和自己联系在一起。有的只是在战友生病时给他们端杯热水开些药,在战友下哨后拿出为他们预留的饭菜,为了建设连队的环境“鼓捣”着种下又死、死了再种的花草。

惟一能打开他的话匣子的,是古教授在谈及他的家人时,他想起了自己四岁的儿子。

“他可喜欢来连队里玩了,跑到各个班里去,大家都照顾他。每天起床后连队里播放《小白杨》、《我和我的祖国》这些歌曲,他都能唱出几句。他还学着战士们唱饭前一支歌的样子,每天睡前给我‘指挥’,然后喊一二三让我唱。这不,最近又在闹着要让他妈妈带他过来。” 王班长一边讲着一边笑着,笑得非常温暖、开心。这大概就是边防军人思念亲人的方式吧。

“我们中国人很看重家的温暖和亲情,但更看重国的安危和强大,从来是把家和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家国情怀’说到底,就是‘以国为家’、‘国重于家’的情怀。”这些天,古教授来到官兵中间,以普通战友的身份和大家一起吃、一起睡、一起登哨楼、一起巡界碑,用官兵身边的一件件小事、一丝丝变化引导官兵对“家”和“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边境线上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塔斯提连的官兵说,在一年365天的每一个清晨,前哨班值勤的战友们都会将国旗升起,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国旗升起来了,来到边境的人们就能看到,他们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