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熊猫杯,中国 U18 国青队 0-2 不敌泰国国青队,遭遇赛事 2 连败,门将送大礼将球拍进自家大门,前锋面对近距离空门过而不入,这就是这群 18 岁的中国国字号球员们给球迷们交出的答卷。这群人是中国足球的未来,但这样的未来,如何让人能够有所期待?
中国足球管理者们正在大力开展青训,从各种足球学校到各级俱乐部强制建设梯队都可以看到高层们的决心,但是资源的投入却不一定能将中国足球带出深坑。本质上,中国缺少足球文化,缺少足球基础,在中国,除了数量少得可怜的球场一隅,鲜有人在现实生活中关注足球,讨论足球。
网络上的中国球迷看似活跃,但实际上是 13 亿人口中的少数球迷集聚造成的焦点效应,放大到现实生活里,中国人在运动上更多选择跑步、乒乓球、羽毛球和篮球这些运动,足球在青少年人群中是少数派。可能有人说再少的人数放到 13 亿人口里也是多数,但现实是再大的基数放到 96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也是少数。
足球文化的匮乏,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足球基层人才的缺乏,或许很多体育院校毕业的都可以胜任一名体育老师,但却不一定能胜任一名足球教练,如果教练本身没有对足球的热爱,又何从谈激发小球员的热情呢?国外,更多是退役的球员从事教练岗位,但在中国,一来球员本身素质不高,二来基层教练的低收入意味着顶级联赛的退役球员们没有多少愿意从事这项工作。
不能就此断定中国足球就没有未来,但是可以断定的是中国的青训之路注定是坎坷的,而结果是难以预测的,前途未卜的。不过,中国足球还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归化。若是在过去,这是个禁忌话题,虽然可以讨论,但鲜有人认为这会成为现实,对于外国人来说入籍中国本身就异常艰难,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接受一个外国人为中国踢球则更加难。
但是在如今这个大环境里,一来中国足球确实是在不断刷新下限,使得球迷对国足的失望程度不断上升。二来中国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变得越来越容易接受以往无法接受的事情,归化也不再是无法接受的事情。如果高拉特、埃尔克森、李可这样的球员加入中国男足,确实是一条比青训更现实的道路,也是目前唯一的出路,至于未来如何?谁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