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历史是最好的“过来人”

2020-11-05 10:50    

大清十二帝,从努尔哈赤往后写,越写心情越难以平静,尤其是从嘉庆以后,道光、咸丰、同治,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终于到了同治这一代,爱新觉罗家族被慈禧算计的绝后了。清朝的那些事儿,那些人中,乾隆之前相对来说好写一点,故事相对简单,从努尔哈赤到乾隆,基本上是励志的,励志的想从明朝手里夺回江山,励志的想管理好江山。但是从嘉庆朝开始,满清人身上的那种血性荡然无存。

写乾隆朝前的皇帝,很有激情,因为满清人的热血和励志会影响着我,而写嘉庆朝后的人和事,有一种深深的憋屈,怎么会一代不如一代,怎么会如此声色犬马,而对岗位不负丝毫责任,更不对子民负责任,弄的晚清时期的中国,似乎又回到了元朝,什么人都有地位,只有汉人没有地位。

其实也没有什么心情不好的,明清两朝,我本身就更喜欢明朝,汉人管理江山,文化繁荣,虽然奇葩皇帝比较多,但是老百姓的日子算是还过得去。而清朝不一样,自打入关后的顺治帝开始,满清就一直为自己少数民族管理中原地区找理由,从康熙开始,文字狱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从嘉庆开始,基本上文字狱越来越少了,不是皇室开明了,而是因为从嘉庆朝后,官员都在忙贪污,皇帝也是疲于应付君臣之斗,大清的国门被打开后,根本轮不到朝廷来洗脑了。

前两天看了一本书《饥饿的乾隆》,一本写清史非常好的书,将乾隆朝放在了整个大清的背景中写,有面有点有细节,皇室奢华无度,而子民却度日如年。看的非常入迷,拿到手后爱不释手,看了一遍后,隔了一天就进行了一次二刷。原来清朝还有这一面。

满清是有分水岭的,我以前一直认为分水岭是嘉庆朝,现在看来不全面,嘉庆朝的国势下滑只是表面现象,而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乾隆的铁腕统治,表面的盛世下,满清的版图扩张了,而百姓的思维和思想没有了,会盟结社者杀、游学讲课者杀、著书立说者杀,大明降清官员者,不仅杀,官方还出了一本书《贰臣》,集中开骂。子民都在“僵硬”的意识形态下努力的活着,命如蝼蚁。唐宋元明清,唐朝以风雅为主、宋朝以小资为主、元朝以游牧为主、明朝以文化繁荣为主,而到了清朝以撕裂为主。只到现在,我听到诸如“格格”“皇阿玛”“阿哥”这样的词语,都感觉到有点不自在,尽管这些词汇伴随着厚重的江山,在历史上真实的存在过。

都说“读史可以明智”,明智不明智我不知道,明多少智我也没感觉,但是,这几年坚持不懈的读史、写史还是很有收获的。当我失意时,会本能地想起张居正、于谦、袁崇焕、天文镜、多尔衮、鳌拜…感觉生活或许遭遇不公平,但是有理由相信,不公平是公平的一部分;当我得意时,会本能地想起李时珍、狄仁杰、吴承恩、兰陵笑笑生….感觉生活不仅仅有阳光和阴影,还有态度。你会发现,生活中所有的情绪和表情,都能在历史中找到答案,历史是最好的“过来人”。

历史告诉我,生活不能刻薄,更不要寡恩,有时可以冷酷,但不能无情。需要让身体和思想的勤奋成为一种惯性,但是要谨防成为“懒惰”着的勤奋。据统计,一个人,一生中可能撒谎8.8万次,重复最多,也是最容用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是:“没事,我很好!“,这句话说出了即视感,又说出了沧桑感。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