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育儿 >正文

事无巨细的照顾,处处精心的呵护,对宝宝的成长是爱还是害?

2020-11-03 17:17    

图片源自网络

昨天变天,气温骤降,让本该处在春夏之交的美好季节,忽然被一场又一场的降温打扰;脱下的秋裤又拿了出来,洗凉好的绒衣再穿上身……没办法,家有小宝,他们的身体健康最重要。

不过还是被小公园里一位跟着奶奶散步的小朋友震惊了。即便是降温,依旧是十几度的天气,也犯不着把厚厚的羽绒服套上吧,羽绒服里面还有看起来就很暖和的毛衣……我已经看到本就时刻不消停的小朋友在这样的天气里额头上的汗水,可以想象厚厚衣服下的小身子板,也必然是一层层的汗。

小朋友在前面跑着,奶奶跟在后面不住吆喝:“别跑快,要摔倒了!奶奶拉你手!”“别坐在那里,太脏!让我帮你擦干净再说!”“别捡树叶,地上都是蚂蚁!奶奶替你拿!”……

小朋友完全充耳不闻,一路尖叫、一路小跑。奶奶终于撵上小朋友,不顾小朋友挣扎,紧紧拽着慢慢走,一边踱步一边还逢人便说:“这孩子太淘气,不听话,坐不住,就连吃饭都要喂半天,真是管不了!”

图片源自网络

其实像这位奶奶一样照顾宝宝的家长比比皆是:对宝宝总是事无巨细的照顾、处处精心的呵护,生怕宝宝冻着了、饿着了、摔倒了;还怕宝宝弄坏物品,弄脏屋子,弄脏衣服;更怕宝宝受到任何伤害而处处限制宝宝的活动;总担心宝宝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结果就是什么事情都由家长包办,尽量不让宝宝动手,而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剥夺了宝宝学习和获得经验的机会。

因为这个时期的宝宝语言发展水平还很低,还需要大量的感官学习和运动,如通过用眼睛看看鲜艳的色彩,用耳朵听听美妙的声音,用小手摸摸物品的软硬冷热,用鼻子闻闻各种味道,甚至用小嘴尝尝酸甜苦辣的滋味,没错,宝宝就是这样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获得经验积累的。

所以家长最好不要过多地限制宝宝的自由,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宝宝去探索,凡是宝宝没有接触的东西,没有闻过的味道,没有尝过的食品,没有触摸过的物品,都可以在安全、卫生的情况下,让宝宝亲自去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挫折,这样宝宝才能够在探索中快速成长起来。

而过度的呵护,才是限制宝宝发育的最大误区。

图片源自网络

若是针对周岁以内的宝宝,家长无论怎样的呵护、怎样的照顾都不为之过。因为宝宝在这个阶段就是需要依赖别人、需要贴心照顾的。

但是宝宝是越长越大的,他们的身高、体重在变化,智商、经验也都在变化;倘若家长的照顾方式一成不变,不能够跟着宝宝的成长而改变,即便是在过去属于正确的做法,也会开始变得不合时宜。

所以在这个时候,帮助宝宝不断完善自我,才是真正的照顾。

【抓住宝宝的敏感期】

按照蒙台梭利的说法,敏感力是指一个人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的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就是敏感力。

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他们对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逝。

这个时期就叫敏感期,它被一些教育家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儿童的生命助力,它有许多个阶段,比如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书写敏感期、阅读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等。

这只是大的分法,每个敏感期里又可以分出许多阶段,比如感官敏感期里还有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腿的敏感期等,文化敏感期里有绘画敏感期、音乐敏感期、认字敏感期等。

举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孩子处在“对细小事物敏感期”时,如果爸爸妈妈没有及时观察到这一点,而总是认为宝宝在做无用功,“蹲在地上看蚂蚁也能看半天,有意思吗?”直接拉起宝宝离开了。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就会心粗如筛,成为“马大哈”;

同样道理,当宝宝进入“对大事物的敏感期”时,如果方法不得当,孩子长大之后就会眼光狭窄,成为“小气鬼”。

图片源自网络

【倾听和分享、分担】

照顾宝宝,并非仅仅是要确保衣食住行的饱暖与安全无虞,甚至是认为要永远站在家长的“高度”去指挥、引导孩子成长;更应该做到的是要能够站在宝宝的立场上,倾听他们的声音,及时分享他们的成功与喜悦,分担他们的挫败和悲伤。

宝宝的诉说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是不为成人所理解的,但是倘若爸爸妈妈都不懂就真的是失职了。

宝宝喜欢纠缠爸爸妈妈?错了,他是在倾诉自己没有安全感!

宝宝喜欢发脾气?错了,他只是想表达自己总是被干预的烦恼!

宝宝从不满足的索要玩具?错了,他也许只是精神空虚了;

宝宝睡觉总爱尿床,常常还会夜惊?排除病理因素后,也许宝宝只是承受了一些他目前承担不了的压力……

如果爸爸妈妈不懂得宝宝的这些诉说形式,就无法真正倾听孩子、懂孩子。

还有些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点滴变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可谓事无巨细。可惜却不能够对孩子的所有行为“照单全收”,且因时制宜的去帮助孩子,或者和他们一起分享与分担,而是一味用“别人家孩子”来刺激自己的孩子。

细细想来,既不能够与孩子风雨同舟,也不能够理解包容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的生活是何其的悲惨?

图片源自网络

总之,照顾宝宝的最终目的还是让宝宝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

所以,爸爸妈妈在每个时期,每个环节,都要知道用什么方法来照顾宝宝、帮助宝宝,并非只是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告诉宝宝了就是对他负责,就是在呵护、陪伴他成长。

正如我们跟着宝宝的身后,像老母鸡护着小鸡一样,一直告诫他:“走路要慢一些,走平路,不要走坑坑洼洼的路,会摔跤!”即便是说上一百遍,也比不上宝宝自己不留神摔了一跤而让他长记性啊!

陪伴、照顾宝宝成长的过程,就是“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茫的眼睛带来光明”的过程啊,任重而道远!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