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方法,而不是给画法。
能否打造有海派文化特色的中国画教学体系?近日,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画院、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美协及上海中国画院的20位专家学者受聘上海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苏百钧、陈琪、袁武、何曦、王作均、纪连彬、何加林、王晓辉、刘万鸣、王冠军等10人在上海美院接受聘任并参加教学研讨,为国画教学及创作发展出谋划策。
形成自己的美术教学特色
海派中国画教学从任伯年、吴昌硕开始至今已有很长一段历史。上海美术学院国画系成立于1984年,其前身可追溯到由诸闻韵主持成立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自上世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唐云、应野平、乔木、顾炳鑫等老一辈艺术家的推动下,国画系注重高水准的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完备了中专、专科、本科的教学建制。2000年以来,上海美院国画系随学院迁入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到今天,已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海派中国画教学体系,培养出了诸多具有相当专业成就和影响力的艺术家。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海派中国画教学体系的建立及中国画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深入讨论。上海美院国画系副系主任贺兰山认为,上海美院不能复制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国画系的教学模式,在遵循中国画教学基本规律的同时,继承海派中国画传统并需要有所创新,要结合新時期上海地域和文化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目前,上海美术学院国画系教学在兼顾主流国画教学模式的同时,加入了当代水墨教学特色,强调“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理念,在坚持对传统学习和掌握的基础上并着眼西方艺术的研究和学习,关注当代艺术发展状况,以求实现传统中国画的现代性转型,也以此确立了上海美术学院国画教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风格特色。
北京画院教授袁武提出,国外的美术学院在教学观念上会有非常明确的区分,但在中国,各地美术学院却都是一种模式,缺乏各自的特色定位。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纪连彬呼吁:“上海美院应该办成和央美、国美齐名的三大美院之一,上海的国际大都市地位支持它能够实现第三个崛起。”他认为要在当下美术学院教育一体化、模式化的局面中办出特色,学院应形成自己的艺术标准、学术价值观等。上海美院国画系教学的创新和拓展不仅涉及到海派艺术传承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到中国画未来走向的问题。
缺乏创造性的教学不会走远
在国画教学中,如何体现出创造性是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苏百钧表示,“我们真正的培养目是创作性人才。所谓的创作,就是创作前人没有的东西。带着手铐、脚镣去跳最有个性的舞,这才是真正学院派的目标。”
袁武为了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曾跟学生做过实验,每周的课程中在完成基础的造型训练后,要求每一位学生再乱画一张。结果发现学生包括老师都不会乱画。“艺术除了具像以外还有抽象、意象。大家的作品呈现出一个标准,这也是一种悲哀。”他认为,当下尽管是有史以来画家最多的时候,但好的画家却是最少的,艺术作品普遍缺乏个性和特点,是教学模式所产生的弊病。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作均认为,临摹是中国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现在很多学生在临摹的时候是把白纸垫在画下面拷贝,甚至连学校旁边的打印店里都有一套方便学生临摹的线稿,这些方式的产生和教研模式、教学思维有关系。“这种临摹只能叫描红,它不是带着体验的方式去感受古人的作品。这种情况导致毕业创作中无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只能大面积地借鉴,这和抄袭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主任何加林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会趁老师不在的时候,把要临摹的画拿硫酸纸覆盖,一笔一画地描摹。“临摹是要用自己的理解去临,而不能完全依葫芦画瓢。”他认为,这种临摹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失去思考和体验,学生有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种想象力需要老师给予保护。因此,老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我们现在的大学教学,很多不是给方法,是给画法,这会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找不到自我。学院教学包括学生的基础学习和创作,这两个方面都需要一定的创造性,如果没有创造性,在教学上不会走远。”
尽量保护学生的个性
专家认为,美院的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同时要保护学生的个性,才能培养出人才。
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琪在近几年中国画评选中发现,当下的中国画创作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许多人单纯用技巧和套路来应付中国美协的展览,中国画创作出现了题材的雷同、创作手法的相似等问题。“去年我参加一个画展的评选,四百多件作品全都是工笔画,其中画虎的就有七十多件,题材的重复非常严重。这些作品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更缺少情感的表达。”他认为,艺术院校的基础教学和创作要紧密结合,推动中国画创作的多样性发展。
在中央美术学院人物画系主任王晓辉看来,出人才是学院的教学的关键,其中包括传统型人才和叛逆型人才,这也关乎艺术个性的培养。“很多艺术家都具有反叛精神,当然这种反叛精神是建立在对文化和艺术的反思,而不是没有思考的叛逆。”北京画院画家王冠军也认为,尽量保护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传统?如何吸收与借鉴西方艺术?这两个方面要因势利导,以启发为主,尽可能让学生们保持自己的个性。”
程十发艺术馆副硏究馆员陈浩在梳理程十发文献时,找到一份1937年上海美专中国画系的课程表,当时国画系为三年学制,课程设置包括文学、外语、美学、美术史、画理、诗词题跋、金石学、篆刻、书法、国画实习等,其中文学、外语、诗词题跋等都贯穿三年学习,书法和篆刻需修两年,可见当时的国画教学对学生的文史功底和书法基础有非常高的要求。在程十发的书画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他自己创作书写的诗词或跋文。显然,文史和书法篆刻的训练,无疑是当下国画教学中所缺乏的部分。据悉,未来,程十发艺术馆和上大美院国画系将在馆院共建的基础上,为在校学生开展海派书画、松江画派、松江书派以及松江人文史等领域的各类课题研究提供平台和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