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财经 >正文

关注丨浙江湖州:水运转型树起绿色发展新标杆

2018-04-13 11:31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徐祖贤 ■杨晨 周雨顺

这是一张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绿色的成绩单:

内河集装箱吞吐呈井喷式增长,吞吐量和增幅均居全国同类型内河港口首位。

全国首艘双电动力新能源货船研发试航,率先在大运河水上服务区实现共享绿色岸电全覆盖。

全省内河首个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区项目建设提速推进,占地1000亩的“唯品会”打下桩基。

……

曾经是国内首个内河亿吨大港的湖州,依托内河水运优势,扩张高等级生态航道,发展集约化绿色港口,打造高品质绿色航运,推动港产城联动发展,河海联运、临港经济风生水起。

不久前,京杭运河岸电全覆盖启动仪式在湖州举行,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打造京杭运河、东部沿海、长江沿线“两纵一横”绿色水运线,湖州水运转型成了全国内河绿色发展的标杆。

湖州是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发源地。推动绿色发展一直是湖州内河水运坚定不移的发展理念,特别自去年10月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湖州成为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以来,湖州紧紧围绕示范区创建这一目标,以践行“四新”主题为动力,拉高标杆,补齐短板,扎实推进水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湖州的落地实践,加速探索形成内河水运转型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州经验”,走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和临港经济发展“双赢”。

力补短板为临港经济注入新动力

补短板是水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可或缺的一环。内河航道改造提升是内河水运转型升级的基础,其通行能力直接影响到水运经济发展。

京杭运河、长湖申线航道是湖州两条对外物流大通道和经济活力带,承担着临港经济发展所需的大量煤炭、石油、钢材、集装箱等货物的运输任务,带动促进沿岸临港产业集聚。

为了补齐航道运输短板,打通集装箱运输瓶颈,打造绿色水运“快速道”,湖嘉申线、长湖申线湖州段两条并列而行千吨级航道建成后,今年京杭运河湖州段“四改三”整治工程加速推进,该航道可承载千吨级货船通行,同时长湖申线航道西延工程、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工程等项目前期加快推进,高等级“水上高速”航道网逐步形成。目前湖州航区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316公里,占通航总里程的26.8%,居全省前列。

湖州市委书记陈伟俊曾多次强调,发挥内河航运优势、加快临港产业发展,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也有利于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全力抓紧抓实抓好。市长钱三雄则要求,以交通为龙头,“加速放大区位交通优势,打造开放新通道”。

走进长湖申线经济活力带的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区,临港大道、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和电商巨头“唯品会”仓储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整个园区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首期4平方公里。”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这里将是“一带一路”在长三角地区的枢纽连接点,铁路、公路、水路多式联运无缝衔接,也是湖州临港产业发展核心。

正如莱茵河孕育了德国多个现代化工业区一样,长75.1公里、被誉为“中国小莱茵河”的长湖申线湖州段航道串起了沿线南浔木地板、吴兴特种钢材、长兴新型建材三个百亿产业集群,成为湖州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水上大动脉。

河海联运无缝对接“一带一路”

数以千计的集装箱堆积如山、集装箱卡车往来穿梭,船舶忙着装货出港……十九大以后的湖州水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大港牵小港,依托上海港集团与安吉上港资本合作,湖州已成为浙江省内河集装箱运输的“领头羊”。国际远洋航线延伸至内陆腹地,安吉上港码头现已通达全球2700多个港口和地区,吸引“马士基”“地中海”“海运”“中外运”等23家船公司入驻,外贸企业可在家门口享受属地申报、检验检疫、通关等一条龙服务,实现了企业到口岸“一小时出口圈”,成为辐射带动区域外贸经济的核心园区。

今年安吉上港成功入选浙江省参与“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目前有400多家企业和安吉上港码头建立合作关系,其中300余家企业把贸易做到“一带一路”沿线的55个国家。

浙江峰晖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我们除了出口日本和欧美国家,还把竹木制品卖到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

水水中转、河海联运物流新模式,让企业嗅到了“一带一路”新商机。不仅安吉本地企业,周边的临安、富阳以及安徽宣城、广德等地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安吉。

如果从天空巡视,湖州内河航道一艘艘集装箱船往返江海大港间……水运、产业、城市一片荣景。截至目前,湖州已开通至上海港、太仓港、宁波舟山港等6条集装箱班轮运输航线,吞吐量由2010年的不足1000标箱发展到2016年的20.6万标箱,吞吐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国同类型内河港首位。今年1—10月,湖州港集装箱吞吐量27.8万标箱,同比增长75.4%,再创历史新高。

绿色智慧开启多项全国第一

在长湖申线湖州城东水上服务区,运输船一艘接一艘连成排停泊。静悄悄的运输船上,船民们用岸电替代柴油发电,享受着绿色生活品质。

湖州内河水运已开启“以电代油”绿色航运新模式。今年2月,湖州市港航管理局、国网湖州供电公司和国网浙江浙电节能服务有限公司联合签订了“绿色交通港口岸电工程建设”战略合作协议,5月底,长湖申线湖州城东水上“最美服务区”建成,长三角内河首个大型共享智能岸电项目投运,两个月后,湖州南浔、和孚、吕山等4个水上服务区岸电项目也建成投运,70套智能一体化岸电最少可供138艘船舶同时充电,满足船户停泊期间的生活用电和双电动力新能源船舶加注电能的需求,实现船舶“零排放、零油耗、零噪音”。

今年,国内首个内河港口岸电规划——《湖州市“十三五”内河港口岸电建设规划》发布实施,到2020年湖州航区建成岸电桩362个,基本实现岸电全覆盖。

如果说绿色岸电的推广普及是对船民生活品质的改善,那么清洁能源动力船舶的研发将带来一场船舶“动力革命”。

全国首艘双电动力货船、海巡艇研发试航成功,双电动力内河集装箱标准船型启动研究,颠覆船舶动力革命,零排放、无污染、噪声小,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湖州在全国内河率先开发船舶进出港智慧监管平台,建成10个船舶自动核查点,实现船舶不停航监管。启动了全国首个内河网状渠化电子航道图建设,目前已绘制完成干线航道300公里。通过船联网船舶动态监管系统,将港口码头、航道设施、电子航道图等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综合,建立起一套可视化、主动化、多元化的水上交通动态监测平台,真正实现“慧眼”监管。

改革创新,率先探索推行个体普货船舶“六证联办”湖州地方标准,船户跑一次窗口就可办理7个事项,办理承诺时限由29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真正让船户享受高效便捷,受到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郭剑彪的批示点赞,湖州港航“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将在全省交通推广。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阳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