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的第一身份是什么?军人的第一任务是什么?军人的第一职责是什么?前不久,军委联合参谋部举办“奋进新时代——2018年践行强军目标故事会”。聆听10余名同志深情讲述官兵坚决维护核心、聚力备战打仗的一个个动人故事,大家在感动之余,都在追问自己这3个问题。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军人的第一任务是什么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特约记者 张光明
图为军委联合参谋部“奋进新时代——2018年联参践行强军目标故事会”现场。军委联合参谋部政治工作局提供
军人的第一身份是什么?
军人的第一任务是什么?
军人的第一职责是什么?
前不久,军委联合参谋部举办“奋进新时代——2018年践行强军目标故事会”。聆听10余名同志深情讲述官兵坚决维护核心、聚力备战打仗的一个个动人故事,大家在感动之余,都在追问自己这3个问题。
忠诚、谋战、联合、守正,是联参文化的精神内核,更是联参官兵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肩负保障习主席和军委实施战略指挥的重要职责,军委联合参谋部官兵传承听党指挥、能参善谋、敢打硬仗、严守纪律的优良传统,坚决维护核心、矢志不渝谋战已经融入了每一名战略参谋的血液。
越是指挥中枢,越需直面战场——
“这是为之献身的事业,不是聊以谋生的职业”
大地震来袭,楼房剧烈摇晃,该怎么办?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相信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会是:跑出去!可军委联合参谋部某部两名值班员却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选择:坚守,始终坚守在楼内,始终坚守在战位!
虽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可“奋进新时代——2018年联参践行强军目标故事会”上的这个感人故事,再次把官兵们拉回到惊心动魄的那一刻。
“3时43分,办公楼剧烈晃动,判断附近发生强震,电话通知各部队密切关注、火速救援。”看到生死关头两名值班员写下的值班日志,很多人问他们:楼都要塌了,你们为啥不撤?两个人的回答是:“就是天塌了,指挥也不能断,死也要死在战位上。”
“死也要死在战位上。”聆听故事时,官兵们不止一次听到这句话。一次,驻外某武官处两名同志正在当地执行任务,突然门外传来巨大的爆炸声,玻璃碎了一地,天花板塌下一角。紧接着枪声大作,室内顿时乱作一团,人们蜂拥逃离。
他俩没有撤离,而是第一时间打电话报告情况。官兵们注意到,值班日志里,这条记录下有个脚注:“电话里,枪声、爆炸声清晰可辨。”
不同的生死关头,为什么会有如此一致的选择?几名官兵回答说:越是指挥中枢,越需直面战场。作为军委联合参谋部的一员,他们必须时时刻刻备战打仗。因为,这是他们为之献身的事业,不是聊以谋生的职业。
直面战场,既有轰轰烈烈的生死抉择,也有平平淡淡的奉献付出。故事会上,一张父女俩自驾游的图片,深深打动了每一名官兵——
去年7月,军事测绘“老边界”王小丁退休后,专门带着女儿到边防自驾游。他告诉女儿,现在大家都爱在微信朋友圈里晒美景。有人去了风景如画的喀纳斯湖,可他们不知道不远处的山上就有我们勘定的界碑;有人徜徉在波光粼粼的额尔古纳河,可他们不知道是我们在这里划定了国与国的界线;有人去云南瑞丽观赏盛开的木棉,可他们不知道这段国界当年是我们测绘人在雷区里趟出来的……
因为天天在边防测绘,女儿一直不理解:边防就那么有吸引力,能让父亲扔下自己常年往外跑?女儿不知道,干了一辈子测绘的父亲,早已将生命献给了测绘、融入了边防。
那一年,我国与友邻某国启动55年来首次国界联合检查。这条边界线平均海拔5000多米,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陆地边境之一,常年冰川积雪覆盖、人迹罕至。就连当地的向导都打退堂鼓:“这山太险了,你们看牦牛都不上去,要去你们自己去吧。”
负责执行此次任务的陈彦民参谋和几位战友没有犹豫,背着氧气袋、扛着几十公斤的设备,强忍着严重的高原反应,一步一步往前挪,实在走不动,就把衣物、食品扔下,减轻负担。
当测到3号界碑时,发现界碑倒塌。邻国要求在倒塌不远处重新竖立界碑。陈参谋坚决不同意,因为他们发现,这个位置向我境内移动了几米。别看只有这么几米,国家领土就要损失好几平方公里。为精准测定界碑位置,他们5次爬上界碑点,一回到营地,就强忍着剧烈的头痛,处理数据、比对资料、反复计算,连续奋战4昼夜,硬是将测量结果精确到分毫不差。
“祖国的国土,一寸也不能丢!”听着台上官兵讲述的一个个故事,台下的家属眼含热泪地说,以前总觉得爱人不顾家,总觉得军人付出多、挣钱少,如今明白了军人的情怀、理解了军人的事业!
越是直面战场,越需枕戈待旦——
“在这里,唯一的事情是打仗”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熟知机艇舰炮,擅长标绘战场攻防;他们服务指挥中枢,永远坚守在强军兴军的子夜战场。
一级军士长王远征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每天晚上上岗,次日凌晨“收工”,一年到头天天如此。这样的日子,王远征一过就是4年。站在台上讲述自己和战友们奋战子夜的故事,王远征激动地说:“一想到我们汇总的资料,每天都在保障首长、服务打仗,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但说心里话,干这个活儿,责任重、压力大,必须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一次,他们熬了一个通宵刚回到宿舍,就接到命令:某地发生自然灾害,需要提供相关资料。王远征和战友们不顾一夜未眠,马上重回战位,短短一个小时,就提供了10余幅专题态势图。
能这么快完成任务,靠的是娴熟的技术和丰厚的积累。这背后,是翻烂了的各类资料,是攒出来的200多G素材,光鼠标每人每年就用坏四五个。如今,他们个个都是“活地图”“快枪手”。
“在这里,唯一的事情是打仗。”谈起身边战友枕戈待旦直面战场的故事,王远征心里满满的自豪。他明白:只有剑刃锋利,方能护卫家的安宁;军人随时准备上战场,人民才可能远离战争。军人,唯一的事业就是思战谋战。
这是一位从军40年老兵的谢幕讲述:当兵40年,他始终心无旁骛奋战在鲜为人知的战场。一场场无声的较量,一次次攻关试验,历经无数否定重来,又一次次昂首出发,一次次胜利凯旋……
当兵40年来,这是他第一次站在台上,讲述自己的工作。虽然仅仅是对朝夕相处的战友讲,可他仍感到格外幸福。“再过几天,我就要退休了。我很骄傲,在军旅生涯最后的日子里,能有机会站在台上分享自己的故事;我很自豪,亲历了我军这一特殊事业蓬勃发展的光辉历程;我很幸运,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同行者,埋头苦干,接力奋斗……”
听到老兵动情的述说,不少官兵的眼圈红了,刚调入军委联合参谋部一年的一位参谋流下了热泪。老兵的经历让他感同身受——和老兵比起来,他的工作性质同样特殊,同样不能对人说。
人需要被认可,需要成就感。很多时候,看到战友们晒工作、晒成果,他也很想晒一晒。尤其是面对父母妻儿的质疑和不理解时,他心里也很失落。可他更明白:自己所在的战位,只能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一代名将粟裕,一辈子都以军人的眼光审视、分析、判断眼前这个世界。他是我的偶像!”这位参谋动情地说:专注打仗才能打胜仗,勤于研战方能打得赢。我们永远牢记——军人的第一身份是战斗员、第一任务是备战打仗、第一职责是能打胜仗!
这名参谋自豪地告诉大家,如今,带头树牢备战打仗意识,带头提高备战打仗本领,带头抓实备战打仗工作,已成为军委联合参谋部官兵的自觉行动。能参与到这个由全军“最强大脑”组成的参谋团队,为建设一流军队、制胜明日战场筹划谋略,何其幸福!
越是高层机关,越要牺牲奉献——
“为了打赢一无所惜,除了打赢一无所求”
“阿伟,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两个儿子也长大了,我好想你!”
故事会上,一位女军人的深情讲述,令不少官兵热泪盈眶。她是某大队数据室副主任袁可佳,她的丈夫王若伟是一名优秀的空军飞行员。结婚时,他俩约定共同奋斗,做强军的栋梁。可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10月,王若伟因公牺牲,年仅32岁。当时袁可佳29岁,双胞胎儿子还不到3岁。
“你的匆匆离去,我一点准备都没有。那天早上刚通完电话,几个小时后就阴阳两隔。我好后悔,你休假结束临出发前,想亲亲还在熟睡的两个儿子,我却拦着你说:别吵醒他俩了,国庆节我们就过去看你。谁知没过几天,你就……如果那天早上,我叫醒两个儿子,让你亲个够、抱个够,让儿子喊爸爸喊个够,该多好啊!”
这些年,袁可佳不仅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更在战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作战参谋,她一干就是6年。白天上班,晚上先陪孩子,等他们睡了再去加班。执行各种任务,她一个女同志跟大家一起值大班、进流程、研情况……袁可佳不仅被评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还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妇女代表。
“阿伟,现在四位老人都好,两个儿子都很健康。你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常推着婴儿车畅想未来,想着儿子四五岁,你就可以教他们游泳,七八岁就带他们打篮球,再大一些就教他们飞航模。如今,哥哥迷上了航模飞行,弟弟爱上了智能机器人。”台上,袁可佳与丈夫展开了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阿伟,还记得之前我们的约定吗?登上你驾驶的专机,保障我去执行任务。去年我参加某项保障任务,返程时坐的就是你们部队的专机,当飞上蓝天的那一刻,我总觉得是你在开,眼泪不知不觉就掉下来了!这也算是实现了咱俩的约定吧!”
这是爱的告白,是责任的坚守。聆听故事,助理研究员赵江蓉激动地说,很多人提起军委机关,都觉得条件好、生活舒适。殊不知,越是高层机关,越是责任重大,越要牺牲奉献。
一个周六的晚上,赵江蓉去加班,路上遇到一位同事的爱人,神色慌张,满头大汗,抓住她的手就问:“看到我们家逗号了吗?我已经找他好半天了。”
一个4岁的小孩能跑到哪儿去?赵江蓉和同事们找遍了逗号常去玩的地方,怎么也找不到。当他们走到办公楼前,隐约看到草坪上有个小黑影,急忙跑过去一看,果然是小逗号。
“逗号,你怎么在这儿呀?快把妈妈急死了!”小逗号望着办公楼的灯光,可怜巴巴地说:“我在等爸爸,我好几天没见到他了。”
听到孩子稚嫩的话,赵江蓉心里一阵发酸。她知道,因为保障某项任务,这位同事连续加班,吃住都在办公室,已经六七天没有回家了。
“一年前,我们到一个大队走访,一下车,单位干事就把我们往宿舍拉,一进门傻眼了,4名干部挤住在仅容两张高低床的小屋子里。他们开玩笑说,毕业好多年了,现在又像是回到了大学,住一起挺热闹的。就是家属来队不方便,申请临时住房,需要提前排队。”军委联合参谋部服务基层排忧解难协调工作组干事司开明讲述的故事,勾起了台下许多官兵的回忆。大家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备战打仗上,根本顾不上处理个人家里的事,有的干部长期挤住在集体宿舍,有的家属随军遇到困难解决不了一拖好多年,有的家属办了随军却难以落户,有的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面临着没学上的境地……军委联合参谋部党委领导对官兵的这些现实困难高度关注,专门研究成立服务基层排忧解难协调工作组,解决官兵在家属随军、子女入学、住房分配等方面遇到的矛盾问题。去年以来,共协调解决168名官兵的住房问题,135个家庭办理随军落户,137个孩子进了幼儿园,189个孩子上了小学,66个孩子升入中学。这个排忧解难小组成员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把大家的事办好了,大家就能聚精会神干事业、一心一意谋打赢!” 责任编辑:刘秋丽
备战打仗需要静心专注
■刘建伟
聆听军委联合参谋部举办的这场故事会,记者感动之余,感触更深的是:备战打仗需要静心专注!
古往今来,军人只有两种状态:一个是打仗,一个是准备打仗。这告诉我们,军队由战而生,军人为战而练。打赢战争是军队的头等大事,备战打仗是军人的第一责任。当兵打仗理所当然,带兵打仗天经地义。
众所周知,战场上炮火硝烟的生死搏杀极其残酷;殊不知,和平时期的“时刻准备”也同样艰辛不易。面对枪林弹雨我们需要勇猛冲锋,面对和平时期更需要我们不忘当兵打仗的初心。“来如天坠,去如屯逝”的蒙古大军,在建立元朝后战斗力锐减,主要原因是其将领们“心在家上,不思战场”;李自成的大顺军在占领北京后迅速溃败,一个重要原因是将领们不思金戈铁马,常思声色犬马……
军不思战,国必生危。一支支曾经摧枯拉朽、不可战胜的军队忽视战备的悲剧警示我们:“三军以戒为固,以怠为败。”如果敌人在磨刀霍霍,你却在纸醉金迷,只会令敌人在望远镜后窃喜。因此,每一个军人都必须认识到:练兵备战必须持之以恒,备战打仗需要静心专注。
和平时期,诱惑增多,如何才能静心专注?《三国演义》中“髀肉复生”的故事,给我们颇多启示:一次,刘备看到因长期不骑马,自己大腿的赘肉又长了出来,不禁潸然泪下,说自己“往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散;今久不骑,髀里肉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身处和平环境,军人当有“髀肉复生”的警惕。一只温水里的青蛙,亡于不知不觉。和平时期过日子的心态,无疑就是扼杀军队战斗力的温水。面对这泓温水,大家都应该问一问自己:承平日久,我们有没有感觉“狼”一时半会来不了,即便来了也轮不到自己上?有没有只想当“和平官”光宗耀祖,导致关注沙场少、关心市场多,渐渐忘记了当兵打仗、练兵打仗的初心和使命?
众所周知,思想上的“马放南山”比现实中的“刀枪入库”更可怕,观念的偏差比准星的偏差更致命。心中没有敌情,防“狼”的心弦必松;眼里没有对手,打“狼”的能力必弱。真正的军人,应当时刻紧绷战斗这根弦,肩扛打赢这座山,等待出征这道令!
开国中将姚喆研究打仗成癖,称自己“除了打仗,什么也干不了”;李达将军外出必带“老三样”:地图、指北针、放大镜,对全国的2000多个县名倒背如流;粟裕大将终生不会打牌下棋,不会喝酒跳舞,最大的爱好是看地图,最大的追求是尚武,最向往的地方是战场……
丘吉尔曾言:“如果我们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而战争没有爆发,我们失去的可能只是黄金。但如果我们事先没有做好准备而战争突然爆发了,我们失去的将是整个大英帝国。”“事先准备”是什么?就是备战打仗!军委联合参谋部官兵之所以能如此专注备战打仗,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他们的脑子里永远有敌情,内心深处始终点燃着烽火狼烟,坚守着未雨绸缪的战略清醒,保持着狼烟四起、危机四伏的强烈忧患意识和厉兵秣马、枕戈待旦的高度戒备状态。
戎装在身就要心向战场,心向战场必须登高望远。专注备战打仗,还需要放眼世界的眼光视野和高敌一筹的胜战追求。试想,如果执行几次演训任务,有了几项训练突破,便想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不愿再冒风险“吃螃蟹”,有了这种“小富即安”的思想,备战打仗的心还怎么静得下来、还怎么专注得下去?
马克·吐温曾说:“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我们相信,只要全军官兵不惮风霜与苦辛,不断强化“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常思肩头之责、常念打仗真经,少算个人利益小账、多算军队事业大账,把打仗当专业,把当兵当事业,以一心一意的专注和十倍百倍的努力,以箭在弦上、倚马可待的状态,就一定能保持静心专注,就一定能在聚力备战打仗的路上铿锵前行。 责任编辑:刘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