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俄罗斯军方一辆T-72B1主战坦克在进行“坦克冬季两项”训练时发生了侧翻事故,坦克直接翻入了壕沟中,来了一个底朝天,平时我们难得一见的坦克底部逃生门大大方方地展示在了人们的面前。
图片:翻车的T-72B1主战坦克,注意两个底部逃生门。
我们可以看到,T-72主战坦克有两个底部逃生门,一个在驾驶员的底部,一个位于战斗室和动力舱附近,能够保证车组人员在特殊情况下逃离坦克。
这一设计从T-72一直延续到一脉相承的T-90坦克,底部的逃生门设计都是在这个位置。驾驶员下方的逃生门很好理解,那么后面一个逃生门为什么不设计在坦克炮塔战斗室的正下方呢?主要由于T-72/90坦克炮塔下部是旋转的自动装弹机,所以没办法设置逃生门,只能够将其开口移到后面。
图片:T-90坦克的底部逃生门,和T-72坦克是一样的。
逃生门的作用主要是方便被击毁坦克的坦克兵在敌人火力威胁比较严重的情况下逃生。
逃生门还可以增加逃生速度,坦克被敌方击中之后不一定会马上起火或者是殉爆,尤其是装有灭火抑爆系统的坦克,还能提供一些逃生时间,底部增加一个口,撤离的速度也会快一些。
图片:西班牙陆军的豹2主战坦克翻车后,露出了逃生门。
为什么坦克的逃生门要设计在车底呢?
这是战争智慧的结晶。坦克的舱门一般设置在车体上方和炮塔上方,平时这样设计没有问题,甚至还比较方便。但是当在激烈的战场上,一旦坦克被击伤,车组成员要逃生的话,从坦克顶部的舱门逃生是最危险的,很可能迎来的是密密麻麻的子弹。
看过电影《狂怒》的都知道,那辆虎式坦克被击毁后,车组成员从炮塔和车体顶部出口翻出车外,很快就被美国坦克的机枪给击毙了!
图片:虎式坦克的逃生门在炮塔的右后部,但有的型号这个位置是冲锋枪射击口。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逃生门都在底部,比如虎式坦克底部就没有逃生门。
虎式坦克的逃生门在炮塔右后侧,这样设计是可以挡住前方的火力,让乘员从炮塔后方逃脱。但是却不能够完全遮挡后部和侧方来的火力。
之所以虎式坦克不设计底部逃生门,是因为采用的交错式负重轮,使得坦克底部密密麻麻一排排扭杆,根本没有空间设计底部逃生门,这也是这种行动机构的缺点。
图片:交错式负重轮使得轮轴之间相距太近,难以设计底部逃生门。
而同样是电影《狂怒》,我们最后看到了那辆主角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底部是有逃生门的,最后幸存者也确实是从底部逃生门逃脱了德国人的搜索。
M4采用独特的行动机构悬挂系统,负重轮之间根本就没有穿过底盘的轮轴,因此也很方便地设置的底部逃生门。
图片:电影《狂怒》中从“谢尔曼”坦克底部逃生门逃脱。
其实在底部设置逃生门还有一个很有用的日常作用,那就是为坦克换电瓶。
坦克电瓶又大又重,真的要搬上坦克车上再从上部舱门安装进车体内费时费力。所以从底部的逃生门往里面送电瓶,行程就最短,也相对更加方便一些。
图片:中国62式轻型坦克底部的逃生门,位于驾驶舱和战斗室中间位置。
图片:从坦克战斗室内部看逃生门。
当然,现代坦克由于要面对地雷的威胁,为了保证底部装甲的完整性,很多坦克就已经取消了底部逃生门。而最巧妙的设计是以色列的梅卡瓦主战坦克。
这种主战坦克就没有设计底部的逃生门,因为没有必要。由于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都是发动机前置,直接在坦克底盘尾部设计了一个舱门,人员弹药平时都可以从这个尾门进出,就和步兵战车一样。一旦出事,也可以方便地从这里逃出,不需要再设计底部逃生门了!
图片:梅卡瓦坦克的后舱门代替了底部逃生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