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此人是辛弃疾至交好友,与朱熹展开理学辩论,因主张抗金死因成迷

2020-10-30 19:32    

宋代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中又一巅峰,其内容涵盖了宋代的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诸多创作领域,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传世千年的佳作与文学大佬。在南宋前期,经历了国土沦陷的诗人们开始大量创作各种抵抗侵略的爱国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报国之心。其中有位不太为人所熟知的大诗人叫做陈亮,他不仅是辛弃疾的至交好友,还与当时理学大家朱熹展开了激烈的辩驳。

陈亮比朱熹晚生十四年,出生于婺州永康,其曾祖在宋徽宗时期便跟随大将刘元庆在抗金之战中牺牲,此后家道中落,祖、父两代都为了家族生活而奔波。陈亮绝对南宋初年的的一位惊艳之才,《宋史·陈亮传》中关于陈亮的记载是“生而且有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这并不是历史学家对他的吹捧,陈亮在18岁的时候就深入研究了古代将领各种兵败的记录,并写出了独具风格的《酌古论》,对汉光武帝、曹操、诸葛亮、李靖等十八位历史人物做出了详细评论。他在书中提出了对文武全新的看法,作出新的规定:“文以处世之才为标准,武以料敌之智为标准,才智运用于实际得到了检证,才算真才智,而不能只从名义的形式来判断才智”。

陈亮的目标便是如此,他将自己定位为文与武结合的人才,因此苦读史书与兵法。陈亮《酌古论》得到当时的婺州郡守周葵的高度赞赏,周葵长期致力于研究心学,号惟心居士。在宋孝宗让全国各地推举人才时,周葵毫不犹豫将陈亮举荐上去,同时将自己对于《中庸》《大学》等书籍的看法讲解给陈亮听,可以说,周葵是陈亮在学术上的入门导师。20岁踏入朝堂的陈亮一出场便是惊呆众人,以一介布衣身份向宋孝宗连上五书,书中尽是反对议和,主张抗金的观点,同时大骂秦桧丧权辱国,还讥讽当朝宰相,历史上称为《中兴五论》。被当权者认为言论极端置之不理,于是陈亮便回老家教书育人。

不过回乡的陈亮并放弃,在淳熙五年又连上三书,言辞间铿锵有力,表明自己愿舍身报国的壮志之心。这让主和派惶恐不已,担心会让孝宗皇帝受到影响,于是在皇帝召见他之前加以笼络,不过被陈亮拒绝。因此被主和派官员罗织各种罪名,让陈亮先后多次受冤下狱,幸而得到了好友辛弃疾与家人的帮助才得以保住性命。

陈亮与辛弃疾之间有很深的友谊,公元1188年冬天,辛弃疾病重,得到消息的陈亮立即快马加鞭冒着风雪从千里之外赶来,病榻上的辛弃疾听闻陈亮到来,不顾自己虚弱的身体,亲自起身前往迎接。两人同榻而卧秉烛夜谈,第二天辛弃疾的病痛居然好了一大半,此后大半月间两人形影不离,常常结伴踏青,煮酒论政,直到陈亮家中有急事不得离开时,辛弃疾的身体已然痊愈。

除此以外,陈亮在理学上也有很深入的研究,经常在自己著作中提出“任贤使能”、“简法重令”等革新图强言论,提倡“实事实功”,实施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对于理学家空谈“尽心知性”的理论十分不屑,讥讽他们为“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他的哲学思想极具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对明清时期黄宗羲、全祖望等人的学术研究有重大影响。

但谈到其理学思想,谈论更多是他与朱熹之间关于“义利王霸”的激烈辩论,朱熹强调的是道德修养上的提升,他指出尧舜禹因为有义理之心,所以彰显的是王道,汉武唐宗行的是利欲之心,所以汉唐行的是霸道。而陈亮则认为“道”不是神秘的先验的精神,而是具有自然的普遍性,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因此汉祖唐宗救民的功业,与行王道的三代无异。同时,王道之治正是通过霸道之业来实现的。义要体现在利上,利也是义,义利双行。而这个利,并不是无节制的一己私利,而是泛指“生民之利”。

两人之间的辩论长达11年,不过因为一直是书信往来,并没有面对面交流,所以谁也不能说服谁,最终这场辩论在陈亮死后不了了之,他们之间关于“义利王霸”的争论对于当时抗金图强的时代来说有着重大意义,而陈亮的突然死亡却带着一丝迷案色彩。

在史料中记载的是,陈亮五十二岁状元及第后,在前往任职中意外身亡。吏部官员叶适给的理由是“同甫虽据高第,忧患困折,精泽内耗,形体外离,未至官,病,一夕卒。”也就是他中状元之后因为身体精神衰弱而生病,还没等到上任,就病重而亡了。

而在朱熹的《朱子语类》中又说道:‘“或问:‘同父口说皇王帝霸之略,而一身不能自保。先生曰:‘这只是见不破。只说个是与不是便了,若做不是,恁地依阿苟免以保其身,此何足道!若做得是,便是委命杀身,也是合当做底事。’”而在史书中多位好友对于陈亮死亡时间的记载和陈亮墓志铭的时间也有出入,这些格格不入的信息加上陈亮的抗金主张无疑为他的死亡钉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