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不少人都在吐槽自己患了所谓的“节后综合症”,表示昨日还沉浸在春节的慵懒和悠闲自得中,今天就要整理行装上班“受刑”了。
但蔚蓝想说的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他们之所以会有这种感受,那只能说明他们过年真的是过得太舒服了,不但经济压力不大,不用管孩子和其他的闲事,而且还会有人好吃好喝,以及卡拉OK和啤酒麻将侍候着。
就拿我们家来说吧,今天送完孩子一回来,老婆就对着我长叹一声:过完年了,孩子们也开学了,真轻松!
为什么感到轻松?因为,我们终于可以把自己的时间要回来,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过上宁静而又有计划的生活了。
虽然年后,我们也和很多人一样,有大量的工作要等着我们去做,也无法再像先前那样能每天睡懒觉,甚至还需要为两个孩子的接送和学习忙碌,但说句心里话,我们宁愿选择后者,依旧还是从心底里觉得平时要比过年轻松得多。
我的此番感受,在朋友圈里基本上得到了验证。有好几位家有娃娃的父母,都先后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的春“劫”感言和重获“新生”的喜悦:
A女士: 35天的寒假,真的是无比漫长。前面20天,我和老公各分担了10天,守着孩子完成各种寒假作业。课外兴趣班、买书、亲子阅读、年俗手工制作、参加社会实践,全都是需要“在家长的引导和配合下完成”的。
春节临近,好不容易完成作业。我们总共15天的时间,4天花在了路上。剩下的11天,4天泡在了医院里(孩子水土不服加寒冷积食,高烧不退),5天跟着公婆和老公去串门走那些连名字都叫不上的亲戚,只有两天时间才能真正待在家里,而且还有客人一拨接一拨地来,见个陌生人都得笑脸相迎……这个年,过得真是身心疲惫,比坐牢还难受!
B先生:一想到我家俩儿子明天就要开学了,我老婆就开心地笑了!
C女士:年终于过完了,亲戚们都回去了,女儿也马上要开学了,我终于可以“意气风发地”返回我那忙碌而又无比轻松的工作岗位了!
D先生:我发现,人真的是年龄越大,越不想过年了。每次过年,我和老婆都是拖家带口,睡不好觉,不但有走不完的亲戚和听不完的唠叨,还有发不完的脾气、喝不完的酒和花不完的钱……想想,我们这是何苦?
E 女士:我就想知道,到底是谁发明的“过年不能打骂孩子”的?这个寒假,我们家里的屋顶都快被娃娃们吵翻了。我越是忍住不管他们,他们越是有恃无恐。这些日子,我是天天上火,每天都是忍得牙齿咯咯响。看我过完元宵,怎么收拾他们?
F女士:兄弟姐妹们,上班加班不累,被领导训斥不苦。去婆家过年,每天遛娃陪娃,才是真的又苦又累啊!
所以,在我看来,所谓的“节后综合症”只不过是人的避重就轻思想所致罢了。
无论是不愿意回来上班,还是盼着早点回归,宁愿每天忙碌着上班,其实人的轻松与焦虑,总是相对的。当迎接我们的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挑战时,就算这种挑战在客观上再怎么沉重,我们终究还是可以感受到轻松之喜悦的。
这也进一步反应了人之享乐主义的本质,以及人在面对境遇变化时的心理逻辑。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与股票上的割肉和情感上的及时止损,以及人们通常所说的“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如出一辙。它构成了我们人性沉沦和情感逻辑的一个正向闭环,从A至B,可以顺水顺风,一泻千里。但要想从B回到A,却需要逆流而上,需要经历诸多的痛苦挣扎。
因此,我们就应该认识到:
人生的喜怒哀乐,其实只不过是一个与自己的心性反复作斗的过程。虽然欲望俘虏了现实我们可以获得快乐,虽然感性战胜了理智我们可以获得感动,但人终极一生却还是要在一种感性和理性,自我与他人之间得到平衡,以求得精神上的更加富足和长久的。
所以,包括春节在内的所有节后综合症、人生节奏的变化、情感的起伏和人生的变故,都只不过是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处境当中,必须应对和对自己应该所做出的欲望及幅度的调整。
这样的焦虑和不适应,其实都是短暂性的,也是人生的必然。我们既要学会享受过程,也需要有足够自省和自律的能力,不但要让自己承认和看到这样一种人性的局限性,更要以一种更加豁达和长远的眼光,让自己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