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创伤:如何避免留守儿童自卑、孤独、自闭心态与怨恨父母心理
春节已经过去,随着打工大军的相继离乡,一幕幕亲人离别的场景不断上演。尤其是那些一年见不了几回父母的留守儿童,更是哭得撕心裂肺。而他们的父母——那些为了生活不得不背井离乡的外出人员,也只能强忍不舍狠心离去。
这些从幼年开始就不得不经历的分离,极易造成儿童的心理创伤。而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童年创伤对个体的影响可贯穿一生。我们不能否认,许多人在成年之后,经过自己的成长和改变,走出了童年创伤并获得疗愈;但是,更多的人却由于童年创伤的影响,无法拥有轻松快乐的心态,也间接影响到自己的婚姻家庭及子女。
在国家统计的调查数据中,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最需要关注的部分。由于长期处于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他人监护甚至无人监护的生活状态,留守儿童不仅在生活中存在诸多不便,其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更是令人心惊:性格发展障碍、自卑心理障碍、孤独自闭心态、怨恨父母心理等各种情况普遍存在。
从国家的发展和现实情况来看,留守儿童群体虽然逐年下降,但是数量庞大的群体状况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观。因此,如何在现有矛盾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帮助留守儿童感受亲情、体验关爱,逐渐走出心理阴影,拥有健康快乐的心态,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需要付出的成长与改变。
相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留守儿童,还有部分留守儿童却活出了别样的姿态。他们虽然和其他留守儿童一样,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但却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和坚定勇敢的性格,甚至在思想境界上都要优于普通孩子。
这些心态良好、表现优秀的孩子,之所以在留守状态下能够突破自我、茁壮成长,有两个原因:一是孩子本身的性格原因,另一方面是父母“爱的传递”。这两个原因归根结底是同一个根源:父母自身的心理状态。
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首要的任务就是帮助留守儿童的父母改变和成长。如果他们知道“真正意义上的爱和陪伴,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给予孩子更好的心理滋养,”他们一定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提供三种有效方式,帮助更多的留守儿童父母实现“爱的传递”:
首先,运用各种方式,保持与孩子的紧密联系。
现在的通讯设备非常快捷,无论是通过电话还是网络,都可以快速与孩子进行联系。对于落后的山村,书信来往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总之,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虽然不在身边,但他们依然爱我”至关重要。
其次,在关注孩子生活状态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
孩子的生活状态重要,但是孩子的心理状态更加重要。这些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甚至亲戚监护的孩子,心理上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身为父母,如果能在回家探望时或者平时联系时,主动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理解,有助于孩子建立阳光积极的心态。
最后,父母自身的心理成长最为关键。
无论是主动与孩子联系去表达爱,还是在回家探望时与孩子面对面沟通,都需要父母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果父母具有稳定、平和的心态和坚定、执着的性格,那么孩子在感受父母的同时亦会追随父母,并形成自己的健康心态。同时,父母的良好心态亦能让他们与家乡的亲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互动,并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份爱和关注。
留守儿童也是祖国的花朵,他们能否盛开,是父母的责任、家庭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多一些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多一些公益的父母成长课程,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感受到来自远方爱的传递,建立起自己心灵的防线,让阳光穿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照亮每一个不得不分离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