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电影 >正文

《七十七天》用镜头告诉你 梦想这个地方需要勇气才能看到

2018-04-12 18:22    

---旅行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真正探险的是人生。

11月7日晚21点30分,说不上算不算幸运,此时电影院只有我一人。电影《七十七天》由一个荒凉、寂寥却又别样孤美,交错于天地相间的雪原场景拉开了序幕,边缘化的构图从一开始就暗示着的孤独的旋律。一辆山地车,一个骑行者,一些必不可少的装备,一次只属于他自己的旅行。赵汉唐导演饰演的杨,以及江一燕饰演的蓝天,在追逐着各自的梦想的时间,空间中相遇,使电影的两条叙事线显得更加饱满。

杨坚定不移地要穿越羌塘,讲给他人的原因是做一次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希望自己像有些人“三十岁的时候死了,八十岁才埋”,如此简单,纯粹的想法往往是面对未知领域不断前进的动力。没有做太多思考出发,让所有的思考萌生在山地车轮之下,沉淀在星空下破烂的帐篷里面。羌塘,在藏语里是北方未知的空地,就像可可西里译为美丽的少女,更让人向往憧憬。羌塘,这里美的让人凝神定睛,同样也险恶的使人却步,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远方。

我曾经做过一名骑行旅行者,从西宁出发,历时5天环绕青海湖。在杨身上,我看到了2013年的自己,像他一样,抬头一片吞噬一切的苍穹,眼前则是偌大的荒原,转夜遇见一望无际的雪原,前行邂逅炙热焦躁的沙漠,不知何时浮现出混沌汹涌的盐湖……相比我的旅行,杨更多的是一场为了自由不断挣扎,挑战命运的探险,探险即是人生,人生总要面对抉择,面对未知,这就是命运。

所以,在命运的玩弄中,落下了驮包是命中注定,但却因此相识了蓝天(女主)。与命运的对抗中,与的抗争,与沙尘暴龙卷风的抗争,与食物水源的抗争渐渐演化为与人性的抗争,他暂时输给了自律,疯狂的吞咽着口粮;他一度放弃了穿越羌塘的目标,北上昆仑山。此时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他,眼睛里面看不到希望,之后洪水中救了狼崽,为了克服着饥饿驱赶狼崽,可以看作是对自我的救赎。命运到底该如何突破,这是不是他要的自由,这一切只有在路上才能知道答案。最终在一个雷雨夜,杨倒了下去,伴随着狼崽的哀嚎,伴随着群狼的袭击,也伴随着一个美丽的碎梦……梦里的浩瀚星空,梦里等着他回来的蓝天,和他最想见到的笑容。时间定格在76天,第77天留给了观众,留给了每一个正在路上抗争着的人们。

---在短暂的人生中,鼓起勇气,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想成为的自己

“真的很绝望,只能用四来蔑视命运。”为了冈仁波齐的一片星空,蓝天失去了做正常人的资格,余生残废在轮椅之中,这恐怕是命运最大的玩弄了。整个影片坦白地告诉观众,抗争是永远的,也是孤独的,所谓的乐观不一定是自己真正的内心所想,也许只是呈现给他人的一种假象。蓝天相信痛苦是自己的,但杨用行动表示人与人之间可以传递一些东西去减轻痛苦,潸然泪下之后,杨帮助蓝天再次拥抱了她梦寐以求的星空。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旅行,一场探险,带着敬畏之心,带着希望,行走在自己的无人区中,自然也会感受到幸福与孤独,温暖与严寒。不止在羌塘,不止在冈仁波齐,不止在可可西里这些大自然主宰着灵魂的地方,我们可以在都市中,可以在坊间,可以在人潮中,在短暂的人生中,鼓起勇气,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想成为的自己。

我们可以抨击电影《七十七天》的人狼之战不现实,台词尴尬铺垫不足等问题,也可以在意大队长对羌塘环境剧透般的预言。但好在,文艺性质的电影里面,一定有它想表达的最简单的道理,有些事情还是要去做的,做自己。

我曾经也堕落过,一度体重220斤,与命运抗争的契机是一种信念,就像杨划掉了黑板上羌塘的问号改成了坚韧的箭头的那种感觉……2017年1月16日至6月12日,简简单单的跑步让我变成了136斤,也让我感觉到很多事情都变得更好了,不再想拖延,不再想肆意放纵,原来努力工作,努力锻炼自己,挑战自己的效率可以收获到那么多的快乐。所以也理解了很多真真正正的骑行者们,他们经历了青藏川的旅行之后,再回到都市,会学会如何让自己平静,如何让自己找到自己快乐的方式,而不仅仅是去拍照,留念,呻吟。

电影结束后,23点30分,走在中关村的夜路上,回想起同样旅行题材的影片《后会无期》,一场旅行,一条漫长的路,一些渐行渐远的人物。这条路上,命运总是相反着的,一起出发的人转眼走丢了,浩瀚十年笔尖下的爱情越发现是一场欺骗,以为是同路人但被偷走了汽车。迷失中前进的江河,实则坚定着内心,最终反转了命运,数年后东极岛的烟花再次绽放,苏米最终依靠在他的身边,才完成了属于他内心的旅行。随着旅行的旋律,再次回到《七十七天》,还是会不禁喝上一碗鸡汤,聆听窦唯的《扎西德勒》……

“我们约定,你会来么,一定赴约会,壮美山河,扎西德勒。”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