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军史 >正文

围而不攻列宁格勒,是希特勒犯下的致命错误吗?

2020-10-21 18:11    

原著 :〔德〕保罗·卡雷尔

译者 :小小冰人

南线持续了七个月的争斗结束于1943年1月。尽管这场战事分布于600多英里的战线上,但将被永远牢记的只有一个名字——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河上的命运之城。同样,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的战斗也将被另一座城市的名字所铭记——库尔斯克。这种以大型城市命名军事事件的做法并非偶然,也不是随意的决定,而是一种象征。

在广袤的苏维埃帝国所进行的战争,主要集中在该国政治、经济和精神生活方面最重要的焦点地带。因此,绝非巧合的是,就在斯大林格勒这座伏尔加河上的大城市成为南线战事的主导之际,另一座大城市成了东线德军在最北翼实施一场重要战役的支点,这就是列宁格勒。波罗的海上最强大的海军要塞,红海军的母港,俄罗斯的文化瑰宝,以其300万居民成为苏联第二大城市——因而列宁格勒是东线北翼军事行动的重点目标。

1941年9月后,北极海与伊尔门湖之间所发生的一切,都与列宁格勒这座涅瓦河上的白色城市有关。与斯大林格勒相同的是,这里所进行的激烈而又残酷的战斗,主要由政治神话所造成:列宁格勒是以布尔什维克世界革命之父的名字命名,正如它过去的名字“圣彼得堡”是以俄国最伟大的沙皇来命名那样。

1941 年7 月10 日—9 月10 日,德军对列宁格勒的突击

列宁格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的角色,始于希特勒所犯下的一个致命错误。

希特勒没有按照“巴巴罗萨”行动的构想, 在进攻莫斯科前便集中“北方”集团军群的装甲力量夺下列宁格勒,而是在当年9月中旬突然中止了对这座城市郊区的进攻,并命令冯·莱布元帅将行动限制在包围这座城市上。

这是个令人难以理解的决定。列宁格勒最后的防御阵地已被刺穿。城郊的乌里茨克(Uritsk)及其电车终点站已被夺取。杜德尔霍夫高地(Duderhof)上最后的防御已遭到德军第36摩步师和第1装甲师的攻击;施吕瑟尔堡(Schlüsselburg)也被哈里·霍佩的战斗群和来自汉堡的第76步兵团拿下。这座城市陷入了恐慌。就在这时,希特勒取消了行动,撤出装甲部队,将他们投入到攻打莫斯科的战役中。他想用饥饿来征服列宁格勒。这个决定令第1装甲师的军官们大为吃惊。“我们从东普鲁士一路杀至列宁格勒门前,难道就是为了再走回去,整件事是不是搞错了?”他们这样抱怨着。

希特勒知道这道命令会引起议论,于是他向部下们做出解释。在1941年10月7 日的绝密文件中,他告诉他的战地指挥官们:

元首再次决定,绝不接受列宁格勒或稍后的莫斯科的投降,哪怕是敌人主动提出。

全世界都知道我们这种做法在道义上的理由。在基辅,由于定时引信触发烈性炸药,德国军队面对着极大的风险,同样可预料的是,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这种行径的规模会更大。事实上,列宁格勒遍布地雷,这座城市会抵抗到最后一人,这是苏联广播电台自己宣布的。那里还会有暴发传染病的严重危险。

因此,德军士兵不得进入这些城市。任何试图离开城市,向我方防线而来的居民都将遭到武力驱逐。一些较小的缺口,不必将其彻底封闭,如果这能使城内居民逃出城市,涌向俄国内地的话,无疑是受欢迎的。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其他城市:夺取城池前先通过炮击和轰炸将其摧毁,再鼓励居民们外逃……所有战地指挥官都将被告知,这是元首的意图。

 

不攻打列宁格勒,而是通过饥饿的手段迫使其屈服,希特勒为这一命令所作的解释可能并未反映出他做出这个决定的真正原因。不过,对他将围困策略付诸实施而言,这个理由可能更简单些。更重要的是,这使他说服了他那些一心想夺取城池的将领们。他的理由难以反驳。1941年9月,德军攻占基辅后,苏军埋设的带有定时引信的地雷使他们遭受到相当大的损失,这一点千真万确。苏军使用远距离遥控,将一个个街区的建筑炸毁,结果,主干道被彻底摧毁。这些事件的报告令希特勒大为烦心。这种不同寻常、充满危险、“狂热”的行径总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他更倾向于高估这些行径。

1941年10月底,拿下哈尔科夫后,第6集团军破坏了苏军在城内布设地雷的计划。如果苏军来得及将计划付诸实施,占领军将被埋葬在堆积如山的废墟瓦砾下。事实上已经给德国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失。1941年11月14日,德军第68步兵师师长格奥尔格·布劳恩将军在自己的房子里被炸死。这栋建筑曾是军事委员会委员赫鲁晓夫撤离该城前的住处。他还居住在这里的时候便批准在屋内布设上带有定时引信的地雷。

希特勒频频谈起苏军的这些行径,并不无钦佩地将之与引发拿破仑在俄国灾难的莫斯科大火相提并论。

因此,日丹诺夫这位列宁格勒铁腕统治者的所作所为不会亚于基辅,这种设想并非没有道理。另外,希特勒还从他的情报机构处获得了关于列宁格勒情况的准确信息。在这方面,芬兰情报机构功不可没。长期以来,苏军准备炸毁这座城市的说法,一直被专家们怀疑,直到1964年和1965年,苏联方面发行的轰动一时的一些出版物才彻底证实了这一说法。

 

在《军事史杂志》一篇题为“这是个秘密”的文章中,斯塔里科夫上校描述了在各个城市布设地雷并在受到威胁的主要中心地带安置炸药的计划。除此之外,斯塔里科夫还提到布劳恩将军在哈尔科夫的房屋,于11月14日4点20分以无线电遥控的方式炸毁。只有在电雷管和炸药短缺的情况下,他们才会放弃在所有大型广场、桥梁、交通干道以及运输设施布雷的计划。

比斯塔里科夫的文章更引人注目的报告来自海军上将潘捷列耶夫,他的著作名为《海上战线》,1965年出版于莫斯科。潘捷列耶夫曾担任过波罗的海舰队的参谋长,1941年8月,该舰队配属给列宁格勒方面军。

开赴前线的苏军步兵(1941 年6 月)。路牌上写着:“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敌人必将失败。胜利属于我们。”

这位海军上将指出,1941年9月12日后,列宁格勒组建了由党控制的特别小组,负责进行炸毁全城的准备工作。战术和战略指令由红军党务总局的一支特别小组负责。他们的口号是:“如果敌人突入我们的城市,必将被埋葬于废墟中。”计划规定了对所有主要建筑、桥梁、隧道、火车站、公园等实施爆破的详细安排,充满了诸如“应被炸毁”“应被烧毁”“应被破坏”“已埋设带有定时引信的地雷”这样的字句。这是个冷酷得惊人的破坏计划。这些计划是否真的得到了贯彻,这一点值得怀疑。但如果真是那样,占领列宁格勒的德军将不得不仓促离开这座城市——就像拿破仑离开烈火熊熊的莫斯科那样。

密令下达四个星期后的11月8日,希特勒也向不安的德国公众以及惊奇地看着列宁格勒战役停顿下来的全世界做出了解释。这一解释与下达给德军战地指挥官的绝密文件有所不同,但其本质相符。在慕尼黑比格布劳啤酒馆所做的惯常演讲中,他说:

“任何一个从东普鲁士边境冲至离列宁格勒不到六英里处的人,都能完成这最后的六英里路程并进入到城内,但毫无必要。这座城市已被包围。没有人打算去解放它,它会自动落入我们手中。”

他这个说法将被证明是错的。而这个错误标志着“北方”集团军群一连串灾难性事件的开始,毫无疑问,这些事件将影响到这场战争的结局。

希特勒将一整支德国大军摆在这座城市门前放哨。他容许敌人继续坚守这座重要的军工中心和波罗的海舰队的海军基地。他甚至没有砍断奥拉宁包姆(Oranienbaum)包围圈,这是芬兰湾南岸一个宽大的苏军桥头堡,位于列宁格勒正西面。正如芬兰曼纳海姆元帅所说的那样,他继续“背负着这个沉重的包袱进行着这场战争”。

更令人无法理解的事实是,由于不夺取列宁格勒,进而与他的芬兰盟友建立起一条直接的陆地联系,希特勒自己挡住了自己的前进道路,并使苏军陷于列宁格勒和奥拉宁包姆包围圈内的近42个师得以幸免。

1941年9月24日,希特勒下令取消进攻之际,德军夺取列宁格勒只需要短短的几天。在这非常时刻,攻势的暂停以及第4装甲集群麾下第41摩托化军各快速师的后撤,这些错误与希特勒在敦刻尔克下达的停止令具有同样深远的影响。在那里,出于对敌情的误判,希特勒未能捕获到英国军队,结果让英国得到了防御其本土的部队。同样,在东线北翼的列宁格勒,他走错了关键的一步。他没能抓获20万至30万名俘虏并缴获这座工业城市中不可计数的战利品,从而取得最终的胜利,相反,他鲁莽地发起一场历时900天的消耗战,最后却以失败告终。

 

 

本文摘自

《焦土:苏德战争 1943-1944》(重修订版)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