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育儿 >正文

把孩子打扮成“小大人”,不见得是好事!可父母还乐在其中

2020-10-20 11:54    

本文专家:汪玲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心理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心理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委)杨帆(广东省心理卫生中心医师,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博士,广东省医学会儿童精神医学组副组长)

家里有个“小大人”,看着省心了,实际上,这些孩子可能承受着不小的心理压力。

前段时间,在上海举办的内衣秀“维多利亚的秘密”刚落幕不久,吉林长春也办了一场“儿童维密秀”。

那是一场童星超模大赛,一群3~15岁的小女孩化了浓妆,烫了卷发,穿着比基尼,在T台上摆出各种性感姿势,俨然一个个“小大人”。

在今天,“小大人”越来越常见。很多孩子不仅打扮得像个成年人,言语之间也老气横秋,一举一动都十分成熟世故。

有家长觉得,小小人儿端着“成人范”,萌萌哒;也有家长觉得,“小大人”比同龄人更早熟,岂不是能事事领先一步、快人一筹?

但专家提醒,别把孩子教成“小大人”!

现代社会催生“小大人”

如今的环境,比过往更易催生“小大人”。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心理科汪玲华主任指出,现在的孩子在校外,少有和同龄人交流玩耍的机会。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乏童言童语的氛围,接触对象基本是成年人,言行也就难免成人化。

而且,现在图像信息泛滥,儿童毫无防备地暴露在庞杂的信息丛林中。他们过早地习得了那些属于成年人的“秘密”,却没有足够的阅历去消化背后真正的含义。其实是在揠苗助长

成为“小大人”,未必就能赢在起跑线上。

家庭教养过程,必须遵循孩子心智的发展规律,一步步,慢慢走。

孩子本来就对成年世界充满好奇和向往。如果家长一味用成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引导孩子,不断肯定“小大人”的言行,那孩子必然会不断地模仿成年人。

这样,孩子便丧失了儿童天性、童年乐趣。 待他们长大后,这可能成为一辈子的遗憾。

可能更容易抑郁

有时候,还不止遗憾那么简单。

汪玲华主任和广东省心理卫生中心杨帆医师都不约而同地提起,近年来,儿童抑郁症病例逐年增长。

和同龄人比,“小大人”的自我约束力往往更好,但在他们内心,也往往积攒了更多的情绪、压力。

每个孩子本身的心理弹性和易感性不一样,有的“小大人”对自己的天性压抑过头了,可能出现压力过载或者情绪异常,更严重一些的,就会引起抑郁症。连成人的恶习也一并学了

“小大人”只是外表言行看着像大人,但其实,他们的思维素养还很稚嫩,三观也未成形。

他们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去理解成年人言行,更遑论辨别言行的优劣。所以,在模仿成年人的时候,往往也就连同世故恶习一并复制。

近年来在校园里,越来越多学生为竞选班委送礼拉票。这其实也是跟大人学的。

家有“小大人”,怎么办

汪主任告诉记者,当小孩有不当的成人化言行时,如果家长只是单纯地说教,给孩子贴一个不良的标签,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不信任感,认为家长不懂他。

建议家长平常多跟孩子聊聊天,真正理解孩子在成人化言行背后的所思所想,再用一些孩子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进行纠正和引导。

比如说,有些小女孩喜欢性感的衣服,学模特搔首弄姿,是以为这样很漂亮,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与赞扬。

这时,父母不妨给孩子买一些符合她年龄段的服装,及时给予肯定“我女儿这样穿真美”,生活中,多找机会陪伴、表扬孩子。

另外,还可以给孩子找些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让孩子在玩耍嬉闹中找回童真。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