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家庭教育知识分享】小学儿童学习态度的发展

2020-10-19 17:36    

小学儿童学习态度的发展

小学时期是学习态度初步形成的时期。所谓态度,是人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是反映人们关于自身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在学习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上,儿童对教师的态度、对班集体的态度、对作业的态度和对评分的态度是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朱智贤,1993)。

小学儿童学习态度的表现方面

(1)对教师的态度

低年级儿童对教师的态度的主要特点是对自己的教师有一种特殊的尊敬和依恋的心情。这时,能赢得儿童的威信,对儿童的学习起重大作用的教师,首先是思想作风好、教学好、指导儿童学习好、对儿童耐心帮助、对儿童公平的教师。

调查表明,对老师依恋的人数随年级递增而减少:一、二年级占98%;五、六年级占63%。在尊重教师时开始有所选择或议论的人数随年级的增加而增加,一、二年级占41%;三、四年级占68%;五、六年级占72%。

(2)对班集体的态度

低年级儿童只能在班集体的形成上打下一些最初的基础,例如,彼此相互认识、互相交往、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监督等等。大概从中年级起,才开始看到比较有组织的自觉的班集体生活,儿童开始意识到要以优良的成绩和行为取得班集体肯定的评价。调查表明,学生能认识到班集体有明确的共同基础,统一领导,共同的纪律和舆论的:一、二年级不到40%;三、四年级约占55%;五、六年级约占70%。

(3)对作业的态度

刚入学的儿童还没有把作业看成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能按时完成作业,有时就可能因为遗忘而完不成作业。随着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小学儿童对作业的态度进一步发展起来,主要表现在:他们能按一定的时间来准备功课,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作业,能按教师的指示集中精力地、细心地完成作业。

(4)对评分的态度

进入小学后,儿童就要经常接受各种分数评定,这些评分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要通过儿童对评分的态度而产生影响的。

一般而言,评分被视为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客观指标。低年级儿童已经逐渐理解分数的客观意义,但他们常常把分数意义绝对化,如,认为只有得高分才是好学生,得到好分数就能获得教师和父母的奖励。从中年级起,儿童逐渐理解分数的客观意义,并树立对分数的正确态度,开始了解分数代表学习的结果,代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并开始把优良的分数理解为学生对本身职责具有忠诚态度。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