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军史 >正文

被志愿军缴获军旗当布袋,美军为何还骄傲颁发史上最多勋章

2020-09-25 20:21    

作者:独侠客

图注:美军第7师31团团旗,又称“北极熊团”团旗,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原件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展厅,此图为复制品。

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的收官之战,长津湖战役是参战双方都认为自己取得胜利、双方老兵又都不愿回忆细节的残酷之战。

是役,-30℃以下的酷寒无处不在,参战双方都有大量人员冻死冻伤。特别是志愿军因缺乏御寒物资而导致“棉衣之困”,付出重大代价后奇迹般取得胜利,被志愿军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评价为“艰苦程度超过长征”。

图注:9兵团所属部队在组织战前动员。从图中可以看到,战士们没有北方寒区所需的厚实衣服。

(一)

9兵团遇到“棉衣之困”,发生在特殊背景下。第一次战役结束后,联军在朝兵力达55.3万,而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仅步兵6个军18个师、炮兵3个师加1个团,共23万人,人数、装备都处于严重劣势。正是在这一情况下,9兵团作为补充兵力紧急入朝。

9兵团下辖20军、26军、27军,共15万人,入朝前一直在东南备战。由于入朝紧急,这支南方部队来不及组织战前训练,也未及做好后勤保障准备,就匆匆登上了北上的军列。

奉命北调时,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通过军区致电军委及华东局:“目前兵团冬衣悉按江南气候缝制,恐不耐寒,可否请东北装备御寒衣被、棉鞋帽等。”然而,他们直至开赴东北,也未得到明确答复。宋时轮后来得知,代总参谋长聂荣臻于10月27日曾给毛泽东发电,称9兵团所需棉衣已由三野解决,保证11月1日前发齐,但最后发到战士手中的依然是南方部队用的棉衣。

宋时轮与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是老战友,他将最后的希望寄于东北军区。9兵团抵达沈阳后,熟悉半岛气候的贺晋年见战士们着装单薄,警告道:“你们这样入朝,别说打仗,冻都把你们冻死了!”

他下令把军区仓库中存放的原日军大衣、棉鞋悉数调拨给9兵团,数量一共是5万,有人发到棉衣,没有棉裤,有人只有棉帽,没有棉鞋。东北边防部队的干部战士也脱下身上的衣帽送给9兵团官兵。就是这么一点调拨腾挪,也有很多没来得及送上火车,因为时间太紧了。

军情十万火急,9兵团什么也顾不上了。1950年11月7日、12日、19日,3个军悄悄渡过了鸭绿江。

(二)

突然从温暖的南方进入风雪连天的极寒地区,给9兵团带来的考验是残酷的——他们万万没想到,这是半岛50年来气温最低的一个冬天。

为躲避美军空袭,9兵团只能夜间行军。入夜后,气温降至-30℃,每个班10多人只有一两床棉被,战士们只得将有限的棉被摊在雪地上,互相搂抱取暖,入朝第一天就冻伤800多人。战役展开后20多天,-30℃以下的温度是家常便饭,很多官兵还没接敌就被冻死。

图注:志愿军在零下二三十度的雪野露营。战士们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依然有笑容。

9兵团20军58师172团1营排长王学东回忆,“我们对朝鲜的冬天有多么寒冷没有一点概念。11月初我们离开驻地时还在15度左右,两周后到了朝鲜,白天的温度-18℃,晚上更冷,许多战士冻伤和感冒而掉队。”

27军79师235团3连指导员邹世勇则说:“我们穿的是胶鞋,所以在零下十几度的时候,很多把脚冻坏了。而美军每人都有一件大衣和鸭绒袋,钻进去以后把拉链一拉,特别抗寒。”

尽管极度寒冷,9兵团依然按预定部署顽强向长津湖地区开进。部队爬冰卧雪,夜行晓宿。联军虽然每天派飞机侦察,竟然没有发现如此庞大的一支部队正向他们逼近。

志愿军为什么伟大?直到今天,我们都很难想象,一支15万的大军在几乎没有补给没有御寒物资,也几乎没有摩托化运输力量的条件下,能够连续18天在茫茫雪原以30公里的速度行军,而且做到了全程隐蔽。

酷寒中,志愿军战士的坚忍精神感天动地。行军途中,27军有的部队耗尽了补给,不得不用毛毯毛巾甚至救命的药品,找当地百姓换土豆。土豆背回营地,又因白天不能冒烟,晚上不能生火,只得冒险回到老百姓家煮熟。再背回营地,土豆冻成了冰疙瘩,根本啃不动。战士们实在太饿了,将土豆夹在腋下化一层、啃一点,再化、再啃,如此补充能量。

图注:被志愿军击毙的美军陆战1师士兵,全部被冻成冰坨——严寒对交战双方都是公平的。

(三)

更残酷的考验在战役发起后。11月27日夜,9兵团到达进攻地域。在棉花一般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对美军第7师、陆战1师突然发动攻击。

第二天早上,美军被9兵团分割成5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军就束手就擒。在反复的阵地争夺、拉锯、对峙中,白天属于美军,夜晚属于志愿军,双方都不惜一切代价,双方都死打硬拼,风雪中的血战整整持续了14个昼夜。

严寒中,很多志愿军战士冲锋时突然倒地猝死,他们坚持到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最大极限。有的战士突然发现枪冻坏了打不响,付出巨大伤亡。

美国海军陆战队下士海洛德·摩尔豪冲上志愿军阵地,看到山头上到处是志愿军官兵的遗体。他的回忆,是我读到的最为震撼内心的描述:

“他们好像大多是在空袭和炮击时被炸死的,尸首不全,肤体四散。班长根据他们铁青的肤色和无血的肢体推断说,这些士兵在空袭和炮击前已经被冻死了。有些尸体三三两两抱在一起,可见他们是想借战友的体温维持生命。他们都身着薄衣薄裤单鞋,没有棉大衣。难道中国志愿军不知道北朝鲜的严寒气候?要不是他们被冻死了,那几百具尸体就不是中国人的,而是我们美军陆战队的。”

图注:志愿军在冰雪中对敌人阵地发起攻击。

“照明弹下,中国士兵一群一群从树林里冲出来。他们在树林里不知躲藏了多长时间,树林边有条小河,10多米宽,河水不深,河上的冰已经被我们的炮火炸碎了。中国士兵趟水过河,上岸后,他们跑得很慢,因为他们的腿被冻住了,不能弯曲。我们的火力很猛,他们的火力很弱,而且没有炮火掩护,枪好像也被冻住了,他们像僵硬的原木在移动……”

27军80师240团5连冲锋时,受到敌人火力压制,全连呈战斗队形卧于雪地,最后全部冻死。在长津湖战役中,类似情况不止一次出现。235团3连指导员邹世勇回忆,他在追击逃敌时发现路边阵地有20军的官兵,个个戴着大盖帽,拿毛巾捂住耳朵,穿着胶鞋和薄棉衣,每个人都蹲在雪坑里,枪口朝向公路。“我去拉了一下,结果发现他们都冻硬了,他们被活活冻死在这个地方,整整一个连,我永远不会忘记。”

(四)

为避免战役陷入胶着,宋时轮改变打法,集中力量先啃一个美军环形阵地。11月30日,27军奉命集中2个师5个团的兵力,由27军副军长兼80师师长詹大南指挥,围攻美第7师31团。

图注:被志愿军包围的美军,同样被长津湖的严寒所困。

战斗中,238团久攻不下,伤亡加剧。班长孔庆山想用迫击炮敲掉火力点,却发现工兵铲在冻土上只能铲个白点,根本无法挖坑架炮。怎么办?他焦急地用工兵铲别住一条炮腿,将铲把压在自己肚子上,再用肩膀扛起另一炮腿,命令战士开炮。

他们所在之地,距敌人目标不到30米,一炮打出去,炮弹在轰炸敌人的同时也会炸死班长,战士们不敢开炮。孔庆山急了,怒吼着要求战士必须开炮。战士们含着泪,打响了这一炮,美军火力点被摧毁,而孔庆山被火炮后坐力抛出五六米远,一块弹片击中其胸部,当场牺牲。

正是凭着这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27军成功突破了美军防线,乱枪击毙团长麦克莱恩上校。代理团长费斯中校下达分散突围命令后,被志愿军手榴弹炸死,全团大溃逃,大量美军士兵想从冰封的长津湖突围,结果冰层坍塌掉进湖中冻死淹死。

美军第7师第31团组建于一战期间,因曾经参加对俄作战而被誉为“北极熊团”,团旗印有北极熊图样。他们的团旗被志愿军班长张积庆(一说为毕序阳,待考证)缴获,恰好他的包袱皮弄丢了,便将美军军旗当包袱皮用(注:类似于布袋子,用于装衣物杂物)。这面军旗后来被军博收藏,见证了志愿军唯一一次成建制全歼美军一个团的光辉战例。

图注:志愿军攻击前进。左侧两名战士背在身上的就是“行军包袱”。班长张积庆将缴获的美军军旗做成这样的包袱,用了一段时间才上交。

(五)

长津湖战役,双方都认为自己取得胜利,因而双方都对参战官兵给予隆重褒奖。

此战,9兵团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地区,志愿军战略态势得到改善,志愿军总部给9兵团发来贺电:你们在冰天雪地、粮弹运输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与敌苦战一月有余,终于熬过了困难,打败了美国侵略军陆战1师及第7师,收复了许多重要城镇,取得了很大胜利。这种坚强的战斗意志与大无畏的精神,值得全军学习!

图注:逃到兴南港的美军陆战1师士兵表情轻松。经过噩梦般的长津湖战役还能活下来,这些美国大兵确实应该庆祝自己命大,笑一笑吧。

美军虽然出现军旗被缴的严重事件,但数十年来一直视长津湖战役为骄傲,称此战是“坚忍和勇气的史诗”。他们共为参战官兵颁发17枚荣誉勋章、70枚海军十字勋章——这是美军战史上颁发勋章最多的一次战役。

根据美方公布的资料,他们在这场战役中伤亡7000多人,其中阵亡及失踪2500多人。志愿军冻伤3万余,冻死4000余人,减员4万多人。因在长津湖战损严重,9兵团没有参加第三次战役。

1952年9月,9兵团奉命回国。车至鸭绿江边,司令员宋时轮让司机停车。下车后,他向着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脱帽弯腰,深深鞠躬。

当他抬起头来时,警卫员看到,这位满头花白、身经百战的将军,热泪长流。

图注:宋时轮(1907-1991),开国上将。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