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军史 >正文

罗马军团来袭!恺撒曾率800艘战舰两栖登陆入侵不列颠

2020-09-25 08:18    

12月12日报道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1月29日报道称,公元前55年尤利乌斯·恺撒率领罗马首次入侵不列颠是一个历史事实,塔西佗、西塞罗和恺撒本人都对此有过生动的描述。

然而,尽管800艘战舰上的大批古罗马军团士兵曾经登陆不列颠,但至今仍未发现任何能够证明那次入侵的考古证据或是军队安营扎寨的物理遗迹。

不过现在,英国肯特郡的一个道路建设项目所进行的一次偶然挖掘,却发现了被认为是那次入侵的首个确凿证据。

报道称,英国莱斯特大学和肯特郡议会的考古学家在萨尼特岛上的小村庄埃布斯弗利特发现了一条防御性壕沟和长矛。

埃布斯弗利特的这条壕沟的形状类似于罗马人在法国阿莱西亚修筑的防线。公元前52年,高卢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就发生在阿莱西亚。

此外,专家们还发现,不远处的佩格韦尔湾是附近能够为如此庞大的舰队提供避风港的少数海湾之一。它的地形符合恺撒本人对登陆地点的描述。

莱斯特大学考古学与古代史学院的安德鲁·菲茨帕特里克博士说:“恺撒描述了战舰是如何停泊在一片平坦且开阔的海岸,以及它们是如何被一场风暴摧毁的。”这一描述很符合佩格韦尔湾的地形特征。如今的佩格韦尔湾是肯特郡东海岸最大的海湾,既开阔又平坦。

菲茨帕特里克说:“这个海湾很大,足以让整个罗马军队像恺撒所说的那样在一天之内靠岸。罗马军队的800艘战舰即使不上岸,也需要一片1到2公里宽的海岸停靠。”

他说:“恺撒还描述了不列颠人是如何集结起来阻止罗马人登陆的。然而,在被罗马舰队的庞大规模吓退后,他们躲到了地势较高的地方。这也符合萨尼特岛上的拉姆斯盖特周围地势较高的特点。”

以前从来没有人想到萨尼特岛可能是罗马人登陆的地点,因为在中世纪之前,萨尼特岛一直被万楚姆海峡与大陆分隔开来。大多数历史学家曾猜测登陆战发生在佩格韦尔湾以南的迪尔。

不过专家们认为,万楚姆海峡并不能对罗马军队的渡海能力构成挑战。

尽管埃布斯弗利特的登陆地点似乎地处内陆,但在罗马入侵不列颠的时候,它可能要比现在离海岸线近得多。那条壕沟宽约15英尺(4至5米),深约6英尺(2米),里面的陶器和放射性碳表明它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

在埃布斯弗利特建立的这条防线的规模、外形特征和年代,以及包括一支罗马长矛在内的铁兵器的存在,都表明埃布斯弗利特的这个遗址曾经是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人营地。

这一新证据也挑战了长期以来的一种观点,即罗马的入侵行动是失败的,因为恺撒没能完成任务就返回了法国。

来自莱斯特大学的项目首席调查员科林·哈兹尔格罗夫教授解释说:“恺撒所订立的条约看来很可能构成了罗马和不列颠贵族结盟的基础。”

哈兹尔格罗夫说:“这最终导致英格兰东南部的主要统治者成为罗马的藩属王。在恺撒时代之后约100年的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入侵了不列颠。

他说:“罗马对英格兰东南部的征服似乎很迅速,很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的藩属王已经与罗马结盟。”

他还说:“这是罗马长期占领不列颠地区(包括威尔士和苏格兰部分地区)的开始,而且持续了近400年。这也表明了克劳狄后来利用了恺撒的遗产。”

这一发现将在英国广播公司第4频道的《挖掘英国》节目中播出。对埃布斯弗利特遗址的介绍出现在该系列的第2集《东部篇》中,播出时间为2017年11月29日。(编译/王雷)

资料图片:艺术家绘制的罗马帝国海军战舰。(图片来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英国最早居民是北非殖民军?为罗马帝国戍守边疆

1月15日报道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月9日发表题为《初中生将被教授英国最早的居民是比英格兰人更早来到英国的非洲人的观点》的报道称,初中生将被教授如下内容,即英国最早的居民是非洲人,他们比英格兰人到来的时间早得多。

《星期日邮报》记者发现,从2015年9月起,整个英格兰的数千名历史课学生将在书中读到对英国历史的一项惊人改写,该项改写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彼得·弗赖尔)的政治正确作品。

报道称,课程的设立者说,该课针对的是“以白人男性为主导”的历史观,但是这一课程激怒了英国一些最著名的思想家。

布克奖和诺贝尔奖得主、小说家V·S·奈保尔说:“政治正确正再次歪曲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

《英国的故事》一书作者、历史学家罗伊·斯特朗爵士说:“这颠倒了历史,讲述了过去并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报道称,在一位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所推荐的阅读书目中的一本重要书籍中,开篇语提到了一支由北非人组成的罗马军团,称该军团曾在盎格鲁-撒克逊人到来之前、于公元3世纪在哈德良长城短暂驻扎。

多达500名“奥勒留”摩尔人(这样命名是为了向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表示敬意)镇守着卡莱尔附近的一座堡垒。

但是,没有证据表明他们在那里定居下来。

由牛津、剑桥和英国皇家艺术学会考试局(OCR)提供的争议教材获批在学校中使用。教材中写道:“本课程将向学生讲授这些岛屿上的人员流动(欧洲人、非洲人和亚洲人的流动)是如何塑造了这个国家数千年的历史的。”

“移民史就是英国史。彼得·弗赖尔曾在1984年写道:‘在英格兰人到来以前,英国就有非洲人存在了。’”

报道称,这门名为“公元1000年至公元2010年的英国移民史”的课程是由黑人和亚洲研究协会(BASA)的学者设立的,但是它被谴责为“鼓吹移民的宣传”,而当前正是移民问题极为敏感的时期。

8日,著名军事历史学家、作家安东尼·比弗说:“移民是一个非常正当的研究领域,但如果是涉及重写历史、以助长某些群体士气的问题,而不是对事实抱着一丝不苟的态度的话,那就是彻头彻尾的歪曲,而且是令人愤慨的。”

罗伊·斯特朗爵士说:“(历史上)唯一到过这里的少数非洲人是和罗马人一起来的,他们后来又走了!争议内容的设计初衷显然是想与当代问题结合起来,而不是正确讲述英国历史,我们的孩子将被灌输这一知识这一点令我很不安。”

报道称,V·S·奈保尔还说:“这一号称非洲人早于英格兰人在英国定居的荒谬假说仅仅说明,我们曾经备受尊敬的学术中心(牛津和剑桥)是如何被一种危险的信条悄悄侵蚀。”

尽管上述新课程从中世纪史开始讲起,但其中一个章节的题目为《1066年以前的英格兰人口多样性》。

报道称,白金汉大学教授、下院教育委员会专家顾问艾伦·史密瑟斯说:“这样做的目的似乎更多在于灌输、而不是教育。这是危险的,因为一个有凝聚力的社会依靠的是一种真实的共同历史观。”

“推动真正教育”运动主席克里斯·麦戈文说:“我们的国家正被强调政治正确的队伍出卖,我们的国民身份正被牺牲掉,因为要让少数群体感到被接纳。这是一种鼓吹移民的宣传。”

但是,参与这一新话题研究工作的历史学家之一、约克大学的马克·奥姆罗德教授说:“这是一个绝佳的例子,证明一种深远的历史观是如何帮助我们了解并找到自己在当代社会的一席之地的。”

“比如说,我们的研究项目显示出,在中世纪晚期,距离任何人10英里之内必有一名移民。”

报道称,OCR历史部门负责人迈克·戈达德说:“不存在政治偏见。初中教育将呈现事实。它并没有在强行兜售任何观点。”

BASA教育委员会的马丁·斯帕福德强调说:“学生们将听到有关移民问题的正反两方面观点。它是一个争议话题,我们不会回避。”

报道称,教育部说:“原则是很明确的——学校里的所有政治讨论都应当不带偏见和平衡的。”(编译/冯雪)

资料图:英国人扮演的罗马军团。

【延伸阅读】古罗马军团远征美洲?或比维京海盗早

据英国《每日快报》网站12月22日报道,历史学家宣称,他们发现的证据表明,古罗马人抵达北美洲的时间要比哥伦布踏上该大陆早1000多年。

他们表示,这一发现将“改写历史”,因为它表明古代航海家到达新大陆的时间远早于这位伟大的探险家。

人们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橡树岛附近水域发现发现了一把罗马短剑、一个军团哨子、一些迦太基金币、一个罗马盾牌部分残片和一个罗马人头部雕像。

历史学家约万·赫顿·普利策认为,这一发现是“确凿”证据,表明这个伟大帝国的人最先抵达那里,对美洲而言也是“最重要的发现”。图为发现的古罗马军团短剑。

目前尚不清楚古罗马人是如何横跨大西洋进行这一史诗般旅行的,但据美国古代艺术品保护协会介绍,上述物品是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南岸橡树岛附近海域的一处沉船残骸中被发现的。图为在加拿大发现的古代迦太基金币。

普利策说:“这把罗马礼仪剑百分之百真实。”

罗马军团是否到过美洲,目前尚难定论。但有关古代维京海盗曾抵达北美的说法,却在西方学界颇为盛行。

这些维京海盗很可能与当地人发生过激战。

维京海盗虽然勇猛,却难敌当地土著。

他们的最终结局至今成谜。

【延伸阅读】美媒揭秘如何统治罗马帝国:神化君主+广告狂人

7月7日报道 美国智谋者网站6月29日发表题为《罗马帝国是如何实施史上最佳公关攻势的》的文章,作者为杰克·多伊尔,全文编译如下:

你会如何治理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它纵横数千公里,有数十种语言同时存在,还有这么多的肤色和文化。

让一个政界名人来治理。

诚然,罗马人或许没有《滚石》杂志的封面或是奥普拉访谈,但他们却实实在在的是公关界的开山鼻祖。

罗马帝国在公元前1世纪形成之前充斥着内乱。独裁者盖厄斯·朱利叶斯·恺撒遭暗杀之后,各派系为夺取统治权内斗不止,从而引发了经济动荡、暴力、冲突和党派倾轧,这些足以令当今的国会惭愧。对于罗马人来说,解释很简单:神一定是发怒了。怎么解决?创造出新的神。

朱利叶斯·恺撒的养子、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恺撒(即屋大维,编者注)是一位天生的公共关系专家。为了安抚民众,避免像养父一样的血腥结局,他称自己为“第一公民”而不是“独裁者”,并且坚持让罗马作为一个共和国存在。为了向他挚爱的养父致敬,奥古斯都采取了一种看上去似乎很天真的举动,但却因此奠定了罗马帝国的基础:他宣称亲爱的已故的朱利叶斯·恺撒是一位神祇。

此举开启了一种绵延数世纪的传统——罗马君主都会变成神祇,通常是在自己死后。拥有一种神性的内在轨迹为君主们增添了某种程度的绝对正确性,令皇权很难被挑战。而且,他们不朽的证据无处不在。从奥古斯都统治时代开始,这种“皇室膜拜”在整个帝国都得到了无处不在的彰显,君主及其家人的肖像出现在硬币、神庙、公共浴场、剧院和公共广场中。他们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对于从当今的西班牙、大不列颠或者中东那般遥远的地方去罗马的人们来说,让他们君主的肖像为自己指路简直“唾手可得”——更不必说还有猛烈的宣传攻势了。

即使与今天的名流文化相比,将自己比作一位神祇也有点极端了——看看卡尼的流行金曲《我就是神》所遭遇的文化抗议就知道了。正如历史学家查尔斯·金所讲的,在古罗马,亵渎神明不是件大事,那时各种宗教信仰并存,彼此融合,“膜拜”这个词还没有今天这种负面含义。

但是,让我们直说吧:做一个神,永远都不容易。对于罗马君主来说,站在天授的神圣光环之下需要艰苦的努力和不断的修建雕像、颁发诏告和运用智慧。

而且,就连神性也有局限。一些君主炫耀自己神一般的雕像,却发现雕像在奥林匹斯山被推翻。君主尼禄公开戏弄神性,引起了其他贵族的不满。他在舞台上扮演男神和女神,甚至建造了一座“黄金宫殿”,其中包括一座高达120英尺的他自己的雕像。悲哀的是,尼禄的不朽之路(和他的统治)最终以他死于一场迅速而血腥的内战而告终。

尼禄未能领会的是,罗马的皇室膜拜并非是关于像一位神祇那样活着,而是关于建立一种高于生命的公开形象,能够鼓舞民众,团结国家。即使是在几千年前,成为一名政界名人也要求一种居高临下的卓越存在——和一群守在角落里的“广告狂人”。(编译/张琳)

资料图片:罗马帝国全盛时期的疆域。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