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政务 >正文

【媒体报道】《浦东时报》今天出特稿了,重点表扬了一名周浦阿姨,快来看看她是谁!

2020-09-23 22:58    

第二届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浦东有6人上榜。走近他们,能感受到尊老向善的社会风尚,而老龄事业的发展,正需要更多的“模范”。

11月5日一早,顾美琴来到庄桂珍家中,将她扶上轮椅,送至“红善睦邻互助点”参加当天的义诊活动。作为“红善睦邻互助点”的负责人,顾美琴为中老年村民搭建了一个更大的活动空间。

▲6位获奖者登台领奖。从左往右依次为顾星明、徐士忠、林益锋、谢荣娣、顾美琴、冯红梅。

今年10月25日,顾美琴参加了第二届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表彰仪式。在浦东,获此殊荣的还有冯红梅、顾星明、林益锋、徐士忠与谢荣娣5人。

“这6位全国模范在为老服务岗位上工作勤恳,成绩突出。对他们进行表彰,也是希望借此弘扬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促进老龄事业创新发展。”新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说。

打造老人的温馨乐园“

“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更体验到了与老人们相处的乐趣。””

周浦镇红桥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几乎每天都有一群中老年村民聚在一起,伴随着欢快的歌声和笑声,大家或是跳健身广场舞,或是打腰鼓、做经络拍打操。

这里是顾美琴的家,也是村里有名的“红善睦邻互助点”。按顾美琴的说法,“红”就是红桥村,“善”则是做善事的意思。

为什么会办这么一个睦邻点?故事得从6年前说起。

2011年的某一天,顾美琴在散步时偶遇老邻居顾三妹。当时,顾三妹正一个人在路边跟着音乐跳广场舞。“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跳舞?”带着一丝不解,顾美琴上前问道。

“在家跳舞音乐声音响,会影响到周围邻居,村里也没个组织可以去活动活动。”顾三妹的回答,让顾美琴听后感触颇深。那个时候,她刚退休,闲在家里无所事事,也正觉得不习惯。

“我们难道就不能像城里的老年人一样,每天聚在一起跳跳广场舞?”顾美琴想到,自家院子边有块空地,可以组织大家一起来跳舞,也不怕吵到邻居。

▲顾美琴(中)带着老伙伴们一起跳舞。

于是,她放起了音乐,拉上老伴唐荣根,约顾三妹一起跳起了舞。陆陆续续有得知消息的村民凑过来,扭扭捏捏地跟着跳。后来,“广场舞团”的规模渐渐壮大,发展到了35个人。活动也越来越丰富,除了跳广场舞,大家还一起打腰鼓、唱沪剧、学书法、有时还会包馄饨、汤圆等。

2015年,得知政府扶持培育农村养老睦邻互助点的消息,顾美琴又有了新想法。“既然已经有这么多人了,能不能也成立一个睦邻点?这样一来,组织的活动能够更规范、更系统。”

经过多方努力,那一年的6月27日,顾美琴家门口挂上了牌匾,正式成为了一个“睦邻互助点”。两年多来,村民们早已将这个睦邻点当作了各种活动的最佳场所。

此次获评的敬老爱老模范,有像顾美琴这样,为了让老人们老有所乐而付出的,也有像谢荣娣那样,为了更多老人能够有个地方颐养天年、老有所安而奔忙的。

谢荣娣曾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负责人。上世纪末,由于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企业面临被迫停产、职工下岗的窘境。那个时候,她心急如焚,“我唯一的想法,就是不能让职工下岗,让那么多家庭失望。”

于是,谢荣娣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做社会调研,嗅到了上海人口进入老龄化的商机。“那时,我就坚信,社会养老将成为一项新兴产业。”

接着,谢荣娣磨破嘴皮子做通了一批职工的思想工作,又在市、区两级民政部门的支持下,于1999年5月创办了全国第一家由企业投资并管理的老年公寓——金色港湾老年公寓。

十多年过去,谢荣娣坦言已深深爱上了这一行业。“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更体验到了与老人们相处的乐趣。”

平日里为老人们打造温馨“家园”的,还有唐镇养老院的林益锋。从福建嫁到上海的她,因为“对老人的喜爱以及对父母的思念”,不顾丈夫的反对,毅然走进养老院,成为了一名护理员,又一步步升为主管,还获得了“明星天使”的赞誉。“我特别喜欢老人,能够照顾他们我觉得很幸福。”林益锋说。

因为爱,不懈付出“

对老人、老龄事业的爱,让顾美琴、谢荣娣、林益锋等六人投身其中,并为此而不懈付出。”

金色港湾老年公寓的会议室里,挂满了“全国先进星光老年之家”“最佳养老机构”等荣誉奖牌。这是对“金色港湾”和谢荣娣的一种认可。

从外行到内行,谢荣娣付出良多。创立“金色港湾”之初,她不仅报名参加了社工专业进修,还专程去过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多个国家,汲取当地的先进养老理念。

谢荣娣有自己坚持的一套做法。例如,“金色港湾”每接收一名老人,她都会带着医务部工作人员,到老人之前的住所“家访”,在与老人聊天的过程中评估精神状况,观察生活环境与习惯,甚至细致到老人下床习惯从哪边下。

▲谢荣娣带着老人外出散步。

这一个个生活中的细节,谢荣娣都会记在心里,在老人入住“金色港湾”前预先在房中布置准备,减少他们刚到时的不适感。

“金色港湾”还成立了老人民主管理委员会与伙食管理委员会。每月,管理委员会都会与老人代表开会。“老人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向我们提出建议,而我们也会将下阶段的活动安排、问题解决方案等告诉他们。”谢荣娣说,通过这个平台,得以更清楚地了解老人最新的需求。

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让老人们在这里过得十分舒坦。而始终坚持的专业管理模式,也让老人的生活多了一重保障。

2003年起,“金色港湾”开始实施ISO贯标工作,形成了养老行业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我们整个老年公寓有152个表单,详细记录着我们为老人提供的每一项服务。十几年来的所有资料都可以查阅,包括每天的菜谱。”谢荣娣说,“这样一来,我们的服务有跟踪,在软件上也能持续不断地改进。”

“金色港湾”老年公寓有7000余平方米,老人们过得舒心自在。“红善睦邻互助点”虽然只有百余平方米,却也让红桥村的村民们乐得其所。谈心室、阅览室、休息室……“家里的各个房间都划分成了功能区,让大家使用。”顾美琴说。

在她的召集下,大家有时一起在睦邻点包馄饨、做汤圆,甚至凑份子吃年夜饭,其乐融融。除此之外,睦邻点还有不少“固定动作”,例如每月邀请村里的退休医生来义诊,每季度为村里的高龄老人举办集体生日会等。

活动是轻松愉快的,但组织者是要付出辛劳与汗水的。顾美琴的辛劳,唐荣根最为清楚。“每次活动前,她都会睡不着觉,经常是凌晨3点左右就起来做准备了。”

每到傍晚,顾美琴喜欢与睦邻点的伙伴们在村里散散步,顺便沿途了解一下各家的情况。“散步的时候,我们就会看看村里各家老人身体怎么样,家里有没有什么事情,这样了解情况了,开展睦邻点的活动就更有思路了。”顾美琴说。

在南汇新城镇海尚居委的睦邻互助点,也有像顾美琴这样的一个热心人,他就是徐士忠。睦邻点成立之前,他就多次向居委提出这一想法,之后又积极参与睦邻点的各项活动,至今已带领着开展了多次活动,让大家感受到了“邻里胜远亲”的真挚情谊。

事实上,徐士忠退休后就投身到为老年志愿服务活动当中,至今已有10多个年头。他不仅为小区老人量血压、送药,还担任过“门对门”一对一结对服务的志愿者,常年照顾独居高龄老人。

“陪着你们一路走下去”“

照片上,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顾美琴说,对她而言,这是最好的鼓励。”

老人们,总是记着那些为他们付出的人的好。比如说,“冯红梅调解工作室”的负责人冯红梅,长期奔走在社区的各个角落,用自己的特长帮助居民排忧解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为老年人进行法律咨询、法制宣传,调解各种家庭矛盾、医患纠纷等,化解了一个又一个棘手的矛盾。大家都说,冯红梅是他们的“知心人”。

而在周浦镇红桥村,如今的“红善睦邻互助点”搞得有声有色。唐荣根作为顾美琴的“得力助手”,把她这些年所做的一切都记了下来。一本本活动记录册,记录下了睦邻点一步步的成长。

今年9月16日,睦邻点组织了一次苏州一日游。那天,顾美琴当了一回“导游”,带着村里52号人去苏州逛了一圈。

早上6点出发,晚上6点到家。12小时的行程,却花了她一周的时间安排策划。报名、分组、安排行程、与旅游公司联系……每一项事务都是顾美琴和唐荣根负责,两人还上门服务,到成员家里收费、登记。贴心服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当天游玩回来后,有人拉着顾美琴的手说:“下次我还要去,不要忘了我。”

活动结束后,顾美琴把冲洗出来的合影贴在了记录册里。照片上,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顾美琴说,对她而言,这是最好的鼓励。

每当“红善睦邻互助点”开展活动,顾美琴都会在门口挂上一条横幅,上面写的是“祝老年朋友们开心每一天,快乐度晚年”。她曾告诉睦邻点的成员们:“这是她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只要我和老唐身体吃得消,就会一直把这个睦邻点做下去,我愿意陪着你们一路走下去。”

在“金色港湾”,老人们同样每天心情愉悦、笑容满面。

97岁的张尚琼已经在“金色港湾”住了8年多。她房间的书桌上,专门摆放了一张谢荣娣年轻时的照片。“那时候她坚持问我要照片,说要放在自己的房间里,我都觉得很不好意思。”谢荣娣说。

每当提起谢荣娣为自己所做的,张尚琼都会感动不已。“谢院长不仅人美,心更美。”在她眼中,谢荣娣就像女儿一样,“好几次我生病住院,她每天都来看我,鼓励我,有她在,病都好得快多了。”

“金色港湾”读书小组成员孙小蝶比刚来时胖了不少。“我来之前一身病,现在好多了,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她说。

孙小蝶的女儿张蔓萍说,母亲在家时整天郁郁寡欢,甚至多次表示活着没意思。“可到这儿之后,整个人都变了,现在让她回去都不愿意。”她说,“这多亏了谢院长,我每次来看妈妈的时候,都看到谢院长跑上跑下,跟每个老人交流,人非常和气。”

如今,孙小蝶说:“住在这里,我有信心活到一百岁。”

“看着老朋友们在台下听书,他们满脸的笑容是我最大的收获。”张江镇中心村“一元书场”掌门人顾星明这么说。2006年,顾星明为丰富老年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社区老年中心开设了书场,请专业先生说书。该书场因为每次只象征性收取一元钱,因此被称为“一元书场”。

十多年来,“一元书场”全年无休。据统计,到书场听过书的老年人,已经超过10万人次。虽然这几年来听书的“老书迷”少了,书场也不似过去热闹,但顾星明仍尽力为大家请来专业先生与新鲜的书目,并每天坚持到现场陪伴大家。

爱听书的老人都说,有顾星明在,他们就不怕没地方听书。“他说过的,只要老年朋友有需要,书场就会一直开着。我们相信他。”

信息来源:浦东时报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