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崇祯十七年的除夕,皇帝是个啥心情?

2018-03-22 18:29    

吕海峰

话说,崇祯皇帝虽然在位17年,但其实却没有过上一天的好日子,从他登基开始,乱七八糟的烦心事是此起彼伏。尤其是,在他执政的第17年,更是一片危机重重。所以,这一年的除夕,注定他是要过的十分痛苦了。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咱们就一起坐上历史的火车,前往那个年代再去看一看,瞧一瞧。

事实上,当崇祯十七年的除夕如期来临的时候,崇祯皇帝正刚刚度过他的三十四周岁的生日。按理说,这一天崇祯皇帝还是应该非常高兴的。但是,当时,他所统治的大明王朝却已经是岌岌可危,内忧外患。从外部看,崇祯十五年,他所委以重任的大将洪承畴被清军围困在松山城中,动弹不得,直至兵败被俘;从内部看,他曾经所寄予厚望的大将丁启睿,也于崇祯十五年被农民起义军领袖——闯王李自成给围困在开封城中,直至大败而归。显然,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当时的心情,可以说是已经低到了一个冰点。那么,这又是咋回事呢?

首先,咱们就先看一下明朝大将洪承畴大战清军却遭到惨败的剧情。想当初,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二月,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的其间,由当时后金的皇帝——皇太极所发起的“松锦大战”,一直都在持续,而此时,明军的统帅就是洪承畴。本来,洪承畴这个人其实还是相当有能力的,崇祯皇帝也没有用错人。然而,当时,明朝的财政却实在是太困难了,甚至,就连士兵们的工资都发不出了,所以,一时间,就导致明军的士气低落、军心涣散,战斗力也可想而知。加上,“锦城米仅供月余,而豆则未及一月,倘狡虏声警再殷,宁锦气脉中断,则松、杏、锦三城势已岌岌,朝不逾夕矣。”也就是,当时锦州城中的大米,也仅仅只能再撑一个月了。

这种情况下,明军统帅洪承畴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只好铤而走险,于崇祯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在宁远誓师之后,率领八位总兵官,以及大约十三万的军队,开始正面出击清军,想与清军决一死战。当然,在刚开始的时候,明军其实打得还不错,甚至,伴随着明军的强力进攻,清军还出现了一阵的溃败。然而,后金皇帝皇太极却突然想出了一招,即:“秘令阿济格突袭塔山,趁潮落时夺取明军屯积在笔架山的粮草十二堆。”显然,明军本来就穷的快穿不上裤子了,此时,又突然丢掉了一批粮草,无异于是雪上加霜。于是,在军心浮动之后,松山的明军副将夏承德就派人密约降清,并作为内应。

此后,本来,统帅洪承畴还想集中全军之力,再做最后一搏,然而,他手下的官员们却因为饿的有气无力而开始各持异议。尤其是,一些带兵的一线主官,诸如兵部官员张若,军事官员王朴,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等人更是直接主张应该赶紧撤兵。并且,随后,还没有等到统帅洪承畴下令,王朴就带头逃走了,然后,就是总兵吴三桂也撤了,跟着,就是其他的各支军队纷纷后撤,而洪承畴最后竟然成了“光杆司令”了,指挥不了部队了。所以,任何战争其实打的就是“钱和粮”,如果一旦穷的连饭都吃不上,那么,这部队可就真的不好管理了。

但是,人家清军因为有内应,所以,早就在他们撤退的路上埋伏下了重兵,以至于明军是一败涂地,“驼马器械损失数十万”。最后,只有曹变蛟、王廷臣二人突入到了松山城,与统帅洪承畴一起坚持和困守松山城。然而,松山城里已经是弹尽粮绝,很快,当到了崇祯十五年三月十八日的时候,明军的松山副将夏承德瞅了一个机会,在直接在将统帅洪承畴予以抓捕之后,大开城门迎接清军杀入到了城内。

此后,紧跟着,祖大寿尽管守了锦州到达了一年之久,但也最后因力竭亦以城降。接着,到了四月二十二日,清军就又用红衣大炮轰毁了杏山城墙,副将吕品奇等人也率部不战而降,至此松锦大战彻底结束,明朝的北部边疆除了山海关外,也就仅余宁远孤城一座了。所以说, 崇祯十七年的除夕,皇帝是个啥心情呢?简直就是糟透了。(吕海峰)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