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第三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活动顺利闭幕

2018-03-09 18:20    

10月27日,第三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活动顺利闭幕。期间,可供市民散步、骑车的绿道建设进展尤为引人关注。

据悉,2020年前,上海计划在外环林带内建设总长120公里的绿道,进一步加强其游憩与通勤的功能,为广大市民提供亲近大自然的休闲空间。

事实上,许多国家都已投入了大量精力去摸索和实践绿道的布局建设,竞相为城市镶上这条“绿带子”。其中,美国和新加坡的做法值得借鉴。

一条动态走廊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里特尔出版了《美国绿道》一书,向人们普及了绿道的生态、文化、社会功能,以及其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很快,绿道的概念传遍了全球各个角落,成为城市管理者们关注的热点。

在美国,东海岸绿道建设工程可以说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20多年来,这个巨大的公共工程仍在不断完善之中。

它起初的构想是沿东部海岸为自行车骑行者、行人和其他非机动出行者创造一个南北贯通的长途慢行交通基础设施。整个绿道全长约4500公里,北起缅因州、南至佛罗里达州,共途经15个州的23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连接重要城市、乡村和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等。

作为一个连续的大体量城市绿道,东海岸绿道可以说是一条动态走廊。它北至寒带,南至热带,贯穿美国大陆。沿途既有城市的工商业景观,又有山川河流等开放的自然景观,给人独特的出行体验。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旅游休闲资源,东海岸绿道不但是周围居民健身、娱乐和通行的绝佳选择,同时还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从而提高了地区经济活力。

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东海岸绿道的自然游径。由于游径中包含大量与正常慢行道路并不冲突的越野路段,为自行车尤其是山地越野自行车运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运动环境,多年来一直被全美的越野自行车爱好者列为必到之处。

相对于海滨步道而言,东海岸绿道其实更像是一个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因为它将途经地区既有的城市慢行系统和小型游径彼此相连,既能满足人们长途骑行的需要,又让短途出行变得更加方便。

在东海岸绿道途经的区域之中,纽约段的绿岛建设完成度最高。曼哈顿区、布鲁克斯区和布鲁克林区几年前就已建成超过100英里的绿道游径,不但能满足市民上班、上学等通行需求,也能满足人们购物和休闲娱乐的需求。每到节假日,市民们就会来到沿东河和哈德逊河旁的滨水步道,欣赏曼哈顿地区摩登的城市天际线。

一张“亲民牌”

作为美国第一大城市的纽约,在城市绿道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将城市绿道与公园系统紧密联系是其一大特点。坐落于曼哈顿中心地带的中央公园是美国最早的城市公园,在这一里程碑式的城市公园诞生之后的100多年里,纽约的城市公园运动蓬勃发展,如今已形成了由7个主要城市公园相互联结而成的城市公园廊道。各个公园之间线性发展,整体建设与城市化同步,由政府发放公债等方式保证其维护所需的财政支持,还有专门的《公园法》来保障公园的建设用地和发展问题。

纽约的绿道系统建设就与这些城市公园互为依托,互惠互利。一方面,公园为绿道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并且作为自然景观节点为绿道吸引了更多的使用者,提升影响力;另一方面,绿道则使公园系统的线性结构更加充实,同时促使市民更多地使用非机动车出行、降低汽车的使用率,既保护了城市的自然公共空间,又能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

另外,绿道建设中打出的“亲民牌”更是为其赢得了好口碑。比如,绿道建设中对山地自行车爱好者的使用需求的考虑十分人性化。在不影响自然景观和其他游人使用的前提下,曼哈顿的Highbridge公园和皇后区的Cunningham公园通过和城市山地车协会合作,在园内建设了开放的标准化山地自行车道。设计之初,这些车道就充分考虑了对城市自然环境的保护,注重结合纽约的城市地理地貌,让整个车道区域就像是纽约地貌的一个微缩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纽约的自行车系统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对于自行车的使用也有着严格的规范。比如,纽约的绿道系统中明确禁止自行车在车道以外骑行,尤其是在那些穿过公园的自然游径中,因为自行车轮的碾压会不同程度破坏绿道周边的植物生态。为了保护一些树木脆弱的表层,自行车也被严禁锁在树上。如果有人违反上述规定,将会被没收自行车并且受到相应的经济处罚。

可以说,纽约的绿道系统并不是一条孤立于城市其他部分而存在的“绿带子”,正因为它深深扎根于城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并且不断改进和发展,才能为城市开放空间的有机联系做出巨大贡献。

一个绿色网络系统

新加坡的绿道建设也始于1990年代。当时他们就提出,要为市民打造一个绿色网络系统,将山体、森林、公园、体育休闲场所、隔离绿带、滨海地区相互连接。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加坡更是加快了绿道建设的步伐,2008年建成的南部山脊是目前新加坡最具有代表性的绿道。该项目曾经获得非盈利国际研究与教育机构城市土地学会颁发的亚太区卓越奖,也是当前新加坡政府大力支持的项目之一。整个南部山脊贯穿新加坡南部,以4个公园和7条游径构建了1条长9千米的自然走廊。

充分利用并且整合已有的城市资源是南部山脊绿道的一大特点。在被纳入系统之前,花柏山公园、园艺园林、肯特岗公园其实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但是,鉴于公园之间隔着公路和树林,市民往往只局限在1个公园里活动,并不会向其他几个公园拓展。

在这种情况下,南部山脊再构建并没有选择另起炉灶,而是把原有的3个孤立公园连同新建造的1个公园,通过城市道路和桥体改建而成的游径连接起来,经过合理规划,将其连接成完整体系。这种以线串点,通过绿色廊道连接城市现有绿地的方式不仅适用于土地面积有限的新加坡,对其他城市也有借鉴意义。

科普功能也是城市绿道被赋予的重要期望。南部山脊各处都放置了指示牌和科普牌,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标识系统。指示牌上详细标明目前游人所处位置和到达各公园的距离及步行时间,帮助游人定位和规划游览路线。科普牌则被放置于公园中和游径两旁,详细介绍两侧植物和动物的种类、习性特征等,使得绿道成为公众教育的第二课堂。

直落布兰雅山公园是南部山脊绿道系统中唯一新建的公园。与其说它是公园,倒不如说是一段高架走道。为使其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降到最低,整条走道被建构于空中,穿梭于直落布兰雅山上的树丛顶端。

走道的外观就像是一座桥,造型简洁现代。细长的结构柱将桥身托起,显得桥体十分轻盈。除基础采用混凝土外,整个走道构建都采用钢材,不仅建造方便、坚固持久,且保养和维护费用低。桥身栏杆设计则考虑到了美观和安全因素,外设围护,内有扶手。

另外,公园内全程都是无障碍坡道,平稳而安全。为避免游人长时间走在高空产生不适,空中步道还设有多个楼梯口,方便游人随时从高处回到地面。

值得关注的是,不只是这座高架走道,整个南部山脊绿道的维护管理都实现了科学化、系统化,有效地减少了经费支出。比如说,绿道游径内的每处灯具都有准确编号,即使灯具数量庞大,维修人员也能根据其编号准确到达所须修理灯具的位置。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