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这一中国本土创新的最新案例,不仅在在中国市场迅速兴起,更纷纷走出国门,在更加广阔的海外市场开展运营。继摩拜单车宣布正式在新加坡投入运营,有消息称,小蓝单车目前也正在美国加州旧金山试水。而不久前,ofo已经进入了美国、英国、新加坡市场。如今共享单车这把大火烧到国外,该如何布局海外市场?
去年年底以来,摩拜、ofo等中国共享单车企业相继在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地落地运营,受到许多外国用户青睐。今年三月底,摩拜单车在新加坡正式运营,目前已在全球50个城市投放近300万辆共享单车,累计完成骑行6亿次。目前摩拜单车还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等密切合作,探讨共同完成城市配套设施,建立“摩拜推荐停车点”等。
据前瞻《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ofo目前已造出300多万辆车,虽然投入成本超过10亿元,但由于在一级市场获得6.5亿美元投资,资金流仍很充裕。ofo目前每日新增用户超过100万,在全国布局了75个城市,同时在海外4个国家落地,海外日均订单超过2万单。
庞大的海外市场为共享单车布局提供了基础,新加坡仅有北京海淀区那么大,却拥有500多万人口,经济极为发达,人均GDP超过6万美元,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科技友好,是共享单车最良好的生存土壤。
但目前业内也有质疑的声音。业内一种观点表示,共享单车在国内还没走向成熟,就迫不及待走向海外有欠考量。对此前瞻研究人士认为: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是两个并行的市场,并不是说共享单车要在国内市场中将模式打磨成熟后才能进军海外,不过,在共享单车上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政策和使用习惯,这也是企业进军海外所面临的很大挑战。
事实上,走出国门的共享单车,只是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迸发的一个缩影。在“双创”浪潮席卷之下,中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开始越来越多的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