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一直是农业发展的风向标,2017年的“一号文件”更是释放了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发力的重大信号。我国有机农业发展迎来重大契机,不过,在现代农业中,发展有机农业的呼声最高,市场巨大,但有机农业企业鲜有盈利,亏损已经成为行业的普遍现状,经营惨淡的背后有机农业成本却居高不下。
据前瞻《中国有机农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已建成有机农业示范基地19个,形成了水稻、茶叶、畜产品、水果等示范模式,我国已成为全球第4大有机产品生产消国。
农业是国民“衣食之本,生命之源”。近年来,最低保护价和临时收储等政策极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自2003年至201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已经实现连年增长,但其发展却面临阻碍。
一方面,进口粮食数量激增,国内粮食产量也不断提高,造成基本农产品大量滞销。另一方面,由于租金等成本上涨,种粮收入微薄,劳动力出现流失、部分地区甚至出现“粮荒”。农业结构不合理现象明显。
因此,发展有机农业成为缓解传统农业压力的一大举措。不过,从有机农业发展进程来看,其现状也乱象迭出。比如认证混乱、价格虚高、种植条件不达标、消费者认知不清等时有显现。同时,受制于现有国内土壤、水质等条件,中国发展有机农业成本普遍偏高。
另一方面,当前有机农业的认证乱象也阻碍了有机农业的发展,认证真实性收到广泛质疑。据国家认监委统计,2004年我国颁发有机产品认证证书22张,2014年达11499张,10年间增长了500多倍。
很多认证机构本身就是企业化运作,其公正性问题就很难自证,要解决有机产品真实性问题,还须建立完善诚信体系,有机产品从生产环节、认证环节到监管环节,都应该做到公开透明。
随着国家财政向农业倾斜,社会资本也先后杀入农业战局,包括马云、刘强东、丁磊、雷军、潘石屹在内的各行业巨头都先后在农业领域作出了尝试。然而成功者却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