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 > 中国 > 正文

护边员:祖国边境线上流动的界碑

2020-11-01 20:24     

由上至下依次为: 布茹玛汗·毛勒朵抚摸着界碑上“中国”两字,思绪万千。 卡德尔·卡斯姆(左)与同伴在巡逻路上测量脚印,勘察边境情况。 马塔郎·木沙(左一)用柯汉两种语言在石头上描红已刻下的“中国”字样。 苏义尼·托合提组织护边员分队到边境巡逻。

“不穿军装却甘守边防,不是战士却一心戍边”——在祖国西部绵长的边境线上,有这样一支护边员队伍,他们被誉为流动的哨兵、有生命的界碑。前不久,新疆克孜勒苏军分区与地方政府部门联合对20名做出突出贡献的柯尔克孜族护边员进行表彰。近日,笔者走近其中几名护边员,了解他们的戍边故事。

当一名护边员,是一件荣耀的事情

在去冬古拉玛山口漫长的巡逻路上,有一座不挂牌、没有围墙的“特殊兵站”。巡逻归来的官兵都能在这座“特殊兵站”吃到女主人布茹玛汗做的可口饭菜,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巡逻路上的妈妈”。

每天清晨,和所有柯尔克孜主妇一样,布茹玛汗生起炉火,为家里准备早饭。吃过早饭后,她就揣上备好的干粮出门巡逻。上世纪60年代初,19岁的布茹玛汗便跟随丈夫来到中吉边境的冬古拉玛山口戍边守防,并成为新疆首批、唯一一名女性义务护边员。从那时起,独闯大山便成了她的家常便饭。

冬古拉玛山口海拔4200多米,山顶积雪常年不化,山间气候复杂多变,泥石流和暴雪时有发生。有一年7月,时任边防连连长胡红利带着7名战士到冬古拉玛山口巡逻。途中天气陡变,倾盆大雨瞬间泼了下来。经过8天巡逻的官兵又冷又饿,只好在老乡废弃的马厩里躲雨。到了后半夜,站岗的哨兵发现,有两名不明身份人员正向队伍靠近。大家立即警惕起来,当人影走近时,哨兵才认出是布茹玛汗和她的儿子。

原来,巡逻队伍临出发前,胡红利曾与布茹玛汗通过电话,按计划他们将于8天后到她家做客,一起庆祝“八一”建军节。这天下午,布茹玛汗准备好饭菜,可迟迟不见官兵的身影,便预料到官兵可能遇到意外,当即决定与儿子冒着大雨去找寻官兵,终于在凌晨时分找到筋疲力尽的战士。布茹玛汗心疼不已,赶忙拿出一直揣在怀里的馕一一递到大家手中。看着浑身泥水、白发上凝着冰碴儿的布茹玛汗,官兵感动不已。从此,她就成为边防战士心中的母亲。

布茹玛汗向笔者回忆到,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当时连队有一位浙江籍战士叫罗齐辉,在巡逻时双腿冻伤,情况十分紧急,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很可能会落下残疾。情急之下,战士们把罗齐辉抬到了她家附近的毡房,她妈妈二话没说,一把将罗齐辉的双脚拉到自己怀里暖着,还让家人宰杀了一只小山羊,取用新鲜的羊血为罗齐辉擦揉双腿,这种柯尔克孜族民间治疗冻伤的土法子最终保住了战士的双腿。布茹玛汗说:“我的母亲经常告诉我,我们和边防战士是一家人,一定要相互帮助。”她始终谨记母亲的教诲,长大后如愿成为一名护边员,而如今,她又将接力棒传递给了自己的儿子……

千里冰封边防线,风雪归来戍边人。56年的护边岁月里,布茹玛汗记不清救治过多少冻伤、摔伤的官兵。官兵平时巡逻到她家歇脚,她总是嘘寒问暖、跑前忙后,为大家烧一壶奶茶、送几双棉袜。

布茹玛汗总是说:“ 在边境地区做一名护边员是一件荣耀家族的事情,能当上护边员,这辈子活得值了。”

我多一分努力,大家少一分危险

“巡逻中遭遇雪崩冲击时,应尽力固定身体防止被卷走,不能固定,则尽量使自己保持在雪面上。如被卷走,要尽最大可能活动双臂作游泳状……”不久前,笔者在享有“西陲第一哨”之称的斯姆哈纳边防连看到,护边员卡德尔·卡斯姆正捧着一部厚实的白皮书给民兵护边员和官兵讲解雪崩遇险急救知识。

该连连长朱建全向笔者介绍:“卡德尔戍边几十年,不但练就一身戍边硬本领,还与官兵一起编写了一本《戍边遇险急救手册》。”

笔者翻开《戍边遇险急救手册》,巡逻路上哪里易发泥石流、哪里会产生雪崩、哪里时常有野狼出没,每个时节会发生的各种险情以及应对的预防急救措施,应有尽有、一目了然。

据了解,卡德尔所负责的边防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山高路险坡陡、气候无常。但对于卡德尔来说,这些险途就像自家门前的羊肠小道,复杂危险但却轻车熟路。

记得有一年,卡德尔巡逻至乌孜别里山口东段的一处山谷小道时,左侧雪坡上突然发出一阵巨响,卡德尔的心顿时一紧,这是雪崩!他立即转身狂奔,但还是被汹涌而来的雪浪掀出几十米,埋进两米深的雪窝。幸好卡德尔手里还死死拽着爬山时用的木棍,他拼尽全力将头上的雪层捅了一个小洞,慢慢爬出雪窝捡回一条命。当晚,卡德尔整整一宿都没合上眼,他心里想的是,走了这么多年的巡逻路,自己都差点丢了命,更何况那些入伍不久的年轻战士呢。为了避免危险降临到戍边官兵身上,他下定决心要做点什么。

起初,卡德尔在巡逻路上立起危险标记牌,但标记牌常常被狂风刮走或被暴风雪掩埋,费了好大劲儿,却收效甚微。后来,在连队官兵的启发帮助下,卡德尔开始认真总结自己的戍边经验,用整整两年时间将一条条道路上复杂多变的险情、急救经验梳理总结形成了《戍边遇险急救手册》。有人劝卡德尔只是个护边员,没必要做这么多,他回答道:“我多一分努力,大家少一分危险,值得!”

随着《戍边遇险急救手册》越来越翔实,卡德尔也成了辖区内名副其实的“活地图”,如今,他除了给巡逻官兵当向导外,还经常深入连队和牧区讲解避险技巧与巡逻自我保护知识。每逢新兵下连时,他都会主动来到连队,向新战士讲解《戍边遇险急救手册》,并请他们和自己一起写下去。

巡逻路上,铺满刻着“中国”的石头

一条20余公里的巡逻路上,铺满了刻有“中国”字样的石头。这些石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连长彭虎介绍说,这些作品全部出自护边员马塔郎·木沙之手。

马塔郎告诉笔者:“别人可能感受不到,但是我们整天都在祖国的边边上,巡逻路上能看到刻有‘中国’字样的石头,心里就热乎乎的。”

数年前,马塔郎在铁列克山口下放牧时,突遇暴风雪袭击,羊群被吹散,自己也从马背上跌下来摔伤了腿,还迷了路。就在他几乎绝望的时候,漫漫雪地中一块刻有 “中国”字样的石头引导他找到了正在执勤的边防官兵。在边防官兵的帮助下,马塔郎不仅脱离了危险,还找回了走失的羊群。

获救后的马塔郎从此就在放牧之余,一笔一画地在大大小小的石块上一遍又一遍地刻“中国”字样。而这一刻就是15年之久,从未停歇。马塔郎对笔者说,只要是界碑周围的石块,能搬得动的,他都会刻上“中国”字样。在他心中,这些“中国石”,既是巡逻的路标,让大家不迷失方向,更是祖国尊严的象征。

2005年,马塔郎经过选拔如愿成为连队一名护边员。工作越干越起劲,而来自家庭的阻力也越来越大。由于工作繁忙,家务都落在了妻子一个人身上,孩子也经常看不到父亲,妻子因此不止一次和马塔郎产生争吵。每一次,马塔郎都耐心地和妻子沟通,他经常对妻儿说的话就是:“好好守边,守好了,就好比把咱们家看好了。”最终,妻子被马塔郎朴实的话语与坚定的行为打动了,并也加入了护边员队伍。从此,在白雪皑皑的边防线上,时常可以看到马塔郎夫妻共同守边的身影。

担任护边员14年来,马塔郎风雨无阻,每次巡边平均至少要走20公里的山路。在他守护的山口,从未发生过人畜越境的事件。他也因此被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模范”“优秀护边员”“爱国拥军模范”“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荣誉。

“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巴郎子(儿子)能好好上学,毕业了也去当兵。”马塔郎笑呵呵地说。

走在巡逻路上,心里才踏实

一条弯弯曲曲的巡逻路,在雪顶云间蜿蜒。苏义尼·托合提2006年加入护边员队伍以来,不管天气如何恶劣,都能风雨无阻巡守边防。他总是说:“只有走在巡逻的路上,心里才踏实。”

在过去靠山吃山的日子里,苏义尼虽辛勤劳动,但恶劣的自然条件,让他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桎梏。然而,贫穷的苏义尼却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叶尔捷涅山口位于新疆乌恰县境内,这里每年一到化雪时节,便极易发生牲畜越境。有一年,苏义尼正在放羊时,忽然接到叶尔捷涅山口有数十头骆驼在活动的消息,他顾不得羊群,飞奔回家里,跨上还没有备鞍的马就冲向叶尔捷涅山口,待他协助官兵将骆驼群驱离边境返回牧点时,发现自家本就不多的羊被狼咬死了两只。

苏义尼默默地收回残破的羊皮,并没有向连队官兵提及这事,后来,还是连队官兵从别的渠道知道了这一情况,才想办法给他补上损失。淳朴的苏义尼笑着说:“我的羊死了几只没啥,边防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近几年,随着护边员相关管理政策的完善,苏义尼逐渐摆脱了贫困,他所在的辖区,护边员数量也从以前的几十人激增到数百人,新增护边员虽然有着高涨的戍边热情,但在一些戍边技能上却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一个人干好不算啥,大家都做好了,边防才能真正稳固,”苏义尼主动请缨,当起了护边员副队长,在完成自己戍边任务之余,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策马往返于各个执勤点位之间,为新入职的护边员讲解边防政策、手把手教护边技能,最多的时候,一周就能把辖区边防线走上一遍。

有人劝他:“干好自己本职的事情就够了,每天走那么多冤枉路干啥?”每当听到这样的话语,苏义尼总会回答:“这条路给我们带来了安宁,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在这条路上走再多,我也不会觉得累!”

在苏义尼的努力之下,辖区护边员履职能力很快得到大幅提高,他听到连队组建护边员党支部的消息后,又一次主动站了出来。现在的苏义尼已经光荣地成为连队护边员党支部委员,在卫国戍边的道路上,发挥更大作用。

走在这条重逾生命的边防线上,苏义尼动情地对笔者说:“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这片边防,我一定会守好,直到我老得动不了的那天。”(刘慎 孔祥萌)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