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 > 社会 > 正文

夫妻一天跨3省市收山楂 日收2万斤

2018-03-31 16:59     

在京津冀三地交界处,海拔800米高的山顶上有一处旧烽火台遗址。烽火台上伫立着一块三棱碑,附近的村民称其为“三界碑”,它分别面对着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天津市蓟县下营镇和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陡子峪乡。今年49岁的张国民是兴隆县陡子峪乡前干涧村村民,他几乎每天都穿梭在三界碑附近的京津冀三地。 腾讯大燕网 王伟倩/图 王晔昕/文 (来自:图话京津冀)

河北兴隆县有中国“山楂之乡”的美誉。张国民既是一名果农,也做着果子收购的生意。恰逢山楂收获的季节,张国民和妻子每天穿梭在三界碑附近的京津冀村庄,收购山楂并转卖给兴隆县的一家加工厂。 (来自:图话京津冀)

从空中向下看,三条长城汇集于一座烽火台。三界碑便伫立在烽火台的正中央。从图中来看,左上方的部分属于河北,左下和右部分别属于北京和天津。 (来自:图话京津冀)

金秋时节,河北兴隆县迎来采摘季。兴隆县地处燕山脚下,山楂种植已有500多年历史,光照充足、海拔高、温差大,有着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目前该县种植山楂达3000多万株,年产量25万吨,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来自:图话京津冀)

每天清晨4点,张国民和妻子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5点钟,他们准时出发开始了一天的收购。围绕着三界碑,他们一天会跑京津冀三地。 (来自:图话京津冀)

张国民是兴隆县前干涧村人,而在附近,天津也有一个同名的村子。张国民和妻子已经做了十几年的收购生意,对附近的地形非常熟悉。 (来自:图话京津冀)

收获的季节,满山遍地的火红山楂缀满枝头,到处是一派丰收景象。张国民开着汽车穿梭在山楂树中,度过忙碌而充实的一天。 (来自:图话京津冀)

从自家所在的村子出发,张国民沿着盘山公路来到天津。在村口按声喇叭,当地村民们就会把自家山楂送出来,有的肩抗、有的车推。 (来自:图话京津冀)

三界碑附近的京津冀三地村民对张国民夫妻都很熟悉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包括张国民的儿子在内,附近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老人们在家种果树,仅有两三家人还在进行收购生意。49岁的张国民是其中之一,他在村里算年轻人了。他们为深山里的果子输出打通了一条销售通道。 (来自:图话京津冀)

秉持了诚信经营的理念,他们夫妻二人从不拖欠果农钱。就拿这次来说,有北京和天津的村民前一天打电话找他预约收购,可第二天加工厂收购的价格降了。张国民即便是赔本了,也会按照之前约好的价格来收购。 (来自:图话京津冀)

越是丰收,张国民夫妻就会越忙碌。这些时候他们往往每天都只吃一顿晚饭。出发前备上一些带包装的小食品,中午一边吃还要一边接电话。“干了一上午活,这样不用洗手可以撕开直接吃。” (来自:图话京津冀)

一路走着,夫妻二人来到京津交界处。这里设有一个安全检查站,会对每一辆进京方向的车辆进行检查。 (来自:图话京津冀)

返回的时候,路过河北和天津的交界处。不用借助外部的标志,仅从道路就能分辨:天津的是柏油路,河北是水泥板路。 (来自:图话京津冀)

兴隆县种植山楂的历史悠久,之前曾经是皇家贡品。建国以后当地也鼓励果树种植。在几十年前的老房子上,也能看到“发财制(致)富 多栽花果”的标语。 (来自:图话京津冀)

多半天的时间,张国民的车上已经满载。他们每天大约要收购两万多斤山楂,之后卖给兴隆县的加工厂制作成果汁、山楂卷、果丹皮等食品。在这收山楂的一个多月里,张国民可赚到一万多元。还有半个月时间,三界碑周边的红果采摘基本就结束了,张国民和妻子又要计划着接下来的工作了…… (来自:图话京津冀)

盘山公路并不好走,前一天的降雨更是给张国民开车上山增加了难度。满载的汽车开始打滑,不过这并不能难住他。 (来自:图话京津冀)

张国民的车上载着各种修车工具。张国民回忆,几年前有一次到北京平谷收水果。中午在路边躺着午休时,有其他车辆撞上了他载满水果的车。修车加水果钱,里里外外赔了数万元。 (来自:图话京津冀)

开车下山,张国民都会经过一个陡峭的急转弯。路边就是悬崖,一不小心冲下去就可能车毁人亡。即便是“老司机”,张国民每次都会小心翼翼经过这里,丝毫不敢马虎。 (来自:图话京津冀)

山里的夜晚来得要早一些,夜幕降临了,张国民夫妻二人还在忙着收购。张国民说:“一开始推着车收果子,后来攒钱买了车、盖了新房。” (来自:图话京津冀)

傍晚的夕阳照耀在三界碑上,附近京津冀三地村民的生活还在继续。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教育、通信、产业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也逐渐惠及河北,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么多年,逐渐看到了变化,以后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的!”张国民满怀希望地说。 (来自:图话京津冀)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