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凭,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美协理事、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画院特聘画家、常德市美协名誉主席、常德市花鸟画家协会主席、常德美术馆馆长、常德画院院长。作品曾入选第四届当代中国工笔重彩画大展、“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纪念蒋兆和诞辰100周年”等全国性美展。出版有《名家名画·易凭写意人物作品》《易凭作品集》等。
中国画笔墨丰富、意境深远,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其中,线条是中国画造型、传神的重要语言。中国画讲究抒情和写意,而用线造型显得简洁明晰,富有表现力,更贴近画家的心灵感受,能为抒情和写意拓展更为广阔、自由的空间。线是中华民族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美学观念所形成的艺术语言。中国画中的线条让可视的世界服从于它,将画面中的一切都包容在其变化之中。
线是传统中国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构成物象结构的骨架,是主观意识和情感的载体,是简练、概括的基本艺术语言,也是画家人格、道德和精神力量的体现。对线条的运用,既要讲究力度和速度,也要体现出节奏感、韵律感和情感的表达。节奏是线条强弱的有规律的展现,韵律是画家用线时情感起伏的轨迹。提按、行顿、转折、轻重、疾徐等变化形成了线条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六法”中“骨法用笔”的提出,使线条的重要性被提到了理论的高度。由此,线条逐渐发展、变化为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形式。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这种先“立意”后“归乎用笔”的形式正是“骨法用笔”的体现。“骨法用笔”讲求用笔的意趣、力度、气韵和趣味,体现了画家对于线条的认知程度及对画面意境的探索。无论历代画风如何演变、形式手法如何分类,中国画始终以线条作为重要的造型手段,以传神写意作为塑造艺术形象的根本要求。线条艺术以深厚的民族心理为前提,以浸透画家情意为基础,表现出非凡的魅力。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可以说,古代诗学是以情感为中心构筑起来的,在其他各艺术领域无不激起强烈的回响。《诗经》《楚辞》的抒情写意精神也构成了中国绘画的深层美学意识。所以,线条是中华民族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美学观念形成的艺术语言。从仰韶文化彩陶图案中的圆柔曲线到湖南长沙战国楚墓《人物驭龙》帛画中的行云流水线,从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中的细劲连绵的春蚕吐丝线到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的潇洒淋漓的情意线,这些都体现了线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美学历程。
爷孙图
雪域之晨
线条是画家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在创作中,画家对线条倾注深厚的感情,使其成为自己绘画的鲜明特征。古代画家运用线条不仅构筑起自然物象的形质和空间,反映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抽象的概括,还凝聚着其主观意识和情思,形成了形、意、情的综合表述,完成了一种“形而上”的追求。基于对画面构成方式的直接影响,线条对于中国画的形式美产生了决定作用。画家们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将线描发展成独立的艺术形式,甚至表现出“不施丹青而光彩照人”的效果。
中国画在相当程度上是靠富有韵味的线条取胜的。一根线看似简单,却包罗万象,想要驾驭好它很不容易。中国画的笔墨是通过线条来体现的。这些线条饱含富有穿透力的质感,抽象而富有意味,单纯到极点,也美到极致。线条是造型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独立的艺术要素。因此,想要坚持中国画的传统特点,就要重视起线条的作用。
来源:《中国书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