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收费贵8倍的共享护士是门好生意吗?共享护士迟迟未有大幅发展,到底是因为护士上门这项服务是伪需求,还是商业模式走不通?近年来,“共享”二字在一轮一轮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的融资和死亡潮中刷遍了存在感,但市场仍然乐此不疲。
近日,共享护士又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据报道“西安市民体验‘共享护士’,结果发现输液价格是三级医院的8倍多”,引发了公众对共享护士的议论。6月5日,国家卫健委作出回应,表示将总结各地“共享护士”的做法经验,引导规范发展。
事实上,报道中提到的共享护士并不是新事物,早在2015年,就有金牌护士、医护到家、小趣好护士、V护到家、福康寿等多家公司推出护士上门居家护理服务,但几年来,该领域的融资事件寥寥,也并未出现规模较大的公司。
共享护士迟迟未有大幅发展,到底是因为护士上门这项服务是伪需求,还是商业模式走不通?
长期关注医疗投资的复星同浩管理合伙人刘琦开认为,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护理需求增加,而护士数量相对不足,护士共享的需求确实存在。但这一模式支付端的商业闭环未形成,前景有待验证。
同时他也表示,未来随着长期护理险政策(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时,侧重于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放开,这一领域潜力或将得到释放。
输液收费高出医院8倍,瞄准老年人居家医疗护理
共享护士是指用户通过手机端相关的护理App下单,便可享受到专业护士提供的上门护理服务,具体包括护士上门、医疗体检、居家康复、挂号陪诊等服务,其中护士上门服务包括上门打针输液、母婴护理、造口护理、静脉采血、雾化治疗、外科伤口换药拆线、PICC护理、压疮指导护理、灌肠、吸痰、鼻饲、导尿等多项专业医护服务。
在一个名为金牌护士的APP“护士”栏中,有详细的护士信息介绍,如王护士,显示抢约数1000+,好评率100%,9年专科护士,北京市xx医院,擅长打针输液、导尿、更换胃管、美白针等十多项业务,可预约时间以及用户评价。
有用户评价提供母婴服务的张护士:“护士经验很丰富,上午先教了我缓解积奶的办法,晚上到家里帮我彻底疏通了,手法很好,不痛。”
用户在金牌护士下单,单次费用为100到200元不等,在另外一家共享护士服务提供商医护到家的APP上,购买最多的服务是输液,显示有39238人购买,每次169元,提示用户必须有正规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药品及病历证明。
据华商报报道,依据陕西省城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17版),成人门诊静脉输液最高限价分别是:三级医院20元,二级医院16元,一级医院13元。
单就输液来看,共享护士的收费就高出医院8倍,为什么依然有这么多人使用呢?
有需求才有市场。
据原国家卫计委的统计,目前我国2.22亿老年人里面近1.5亿患有慢性病,其中91.2%的已故老人死于慢性病;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患者高达700多万人;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近4000万,完全失能老年人近1000万人,预计2050年失能老人将达到9750万。而另外一组数据显示,全国注册护士总数只有380万人。
金牌护士创始人兼CEO丁少磊就是因为家里老人需要照顾,送老人去医院需要监护人员陪同,很花时间精力,请保姆做不了医疗护理,想到了切入护理行业创业。而且他发现,护士的收入相对较低,她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技能变现,双方需要匹配。据丁少磊介绍,金牌护士的主要目标用户为失能半失能的重度慢病病人、康复社区的术后病人、母婴人群等三大部分。
护士资质审核受关注
猎鹰创投合伙人李圆峰看好共享护士的模式,他认为:“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人没有必要只属于一个单位,在时间能够排开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时间贡献出去,让个体的价值最大化发挥。”但同时他强调,在引进护士的时候要注意在资质信息方面做严格的审核。”
对于这些平台来说,护士是平台提供服务的核心因素,其资质与能力直接影响公司业务,这方面的审核监管尤其重要。这也是用户们最关注的问题。
一般而言,平台方的护士基本都来自医院的在职护士。以上述金牌护士平台为例,其线上有3万多护士,均为各级医院在职护士,要求护士身份证、护士证、从业资格证三证齐全。如果出现安全问题,会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来评估责任。
某三甲医院护士表示:“很多老年人、小孩等确实有这方面的需求,经常有患者说如果能在家输液就好了,而护士也希望靠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收入,但现在政策不明朗,我会担心上门服务如果发生纠纷会不会影响编制。”
对此刘琦开表示,机构既要满足用户需求,又要保护从业者,服务过程中为平台上的服务购买意外险、明确事故的责任划分机制以及出了事故的积极处理都是必要的。
而对于普遍关注的护士多点执业的政策风险问题,据了解,目前明确提出护士可以多点执业的省市是北京和广东。
投资人:商业闭环还未形成
共享护士业务发展两年多以来,并没有过多受到资本的青睐。趣医网旗下的小趣好护士于2017年6月完成了A轮融资,金牌护士于2016年完成了天使轮融资之后再无融资消息,医护到家尚未有融资公布。
对于一直发展不温不火的护理O2O行业,刘琦开告诉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护士主要集中在公立医院、社区医院和民营机构,是一个有一定技能的‘工匠’岗位。随着老龄化大潮的到来,私人的护理需求增加,现有的医疗机构满足不了个性化的、一对一匹配的需求,所以需要把护士的时间分时段销售。”
在他看来,共享护士的需求肯定存在,但问题在于这一商业模式的闭环没有形成,没有找到支付端。一直以来中国患者的付费意愿依赖医保,个人买单的习惯还没有养成。
去年以来,长期护理险政策已经在上海推广,并在浙江、四川、重庆等地开展试点。刘琦开认为,随着政策的放开,符合长期护理险条件的老人的需求会大大释放,需要去医院完成的项目在家就能实现,长期重慢病护理的需求会得到较好的满足。
“目前各家公司还在一个比较‘煎熬’的阶段,随着长期护理险的推广,行业潜力会越来越大,医疗行业所有‘工匠’型的职业都会有比较好的发展。”刘琦开提醒创业者,“这个行业是民生型的,不要想着赚快钱和追求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