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他带给村民新希望
张忠生走访贫困户。
□文/摄本报记者程瑶
从哈尔滨出发到海伦市东林乡只有230公里的距离,但对黑龙江工程学院国际合作教育中心团总支书记、东林乡东方红村“第一书记”张忠生来说,这段路的两头,对他而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从教师岗位到村支书,两年时间里,张忠生用他的执着与坚韧,不断在这一段路上刷新着自己的人生历程。
向“富硒”要富裕
“咱们村有696户、2562人,其中有258户贫困户……”张忠生说起村里的情况了然在胸。凭着无数次走进农户家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如今的张忠生不但成了村里的“老少爷们”,更成了半个农业专家。
初到东方红村,看到贫困户们生活的窘迫和对他犹疑的眼神,张忠生急在心里。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张忠生了解到村里的土地天然富硒,而硒元素被医药界称为“生命的火种”,享有“抗癌之王”美誉时,他犹如抓住了一剂神丹妙药。“富硒土壤就是我们东方红的‘金山银山’,只要好好加以开发利用,整村脱贫大有希望。”几番游说后,村党总支书记毕立新甘当“领头羊”,种植有机绿色富硒大米的水稻种植合作社正式成立。
为了让富硒大米成为村里的响亮招牌,张忠生到海伦市多家富硒农产品龙头企业“取经”,利用一切机会向农业产业专家讨教。他的干事劲头和热情打动了海伦市富硒产业顾问、东北农业大学都昌杰教授,在他们的帮助下,东方红的水稻米样终于达到了富硒标准,为此奔波了近一年的张忠生也终于松了口气。
“合作社成立一年,就已经为13户42位村民提供了打工的机会,平均帮助每户家庭年收入增加了1300元。”这是最让张忠生欣慰的事情。随后,他又推动合作社的大米进入农产品溯源系统和黑龙江大米网。如今“新生源”牌富硒大米成为东方红村村民的新希望。
“朋友圈”连起扶贫网
自从当上东方红村的“第一书记”,张忠生的朋友圈成了他的扶贫人脉网。爱人、学生、同事、同学,都成了为他推广富硒大米的“营销商”,这些人脉资源帮助村里与天津、北京、青岛等地的企业搭上了线。在黑龙江电视台举办的2017年货节上,张忠生现场推介村里的富硒大米,当场成交1000余斤。
张忠生还自掏腰包,为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村民购买了200袋菜籽种植“小菜园”,他的朋友圈也成了销售菜园蔬菜的主要途径。贫困户裴树江两口子患有慢性病无法劳动,张忠生便鼓励他们收购笨鸡蛋和小笨鸡,由他花钱买来包装袋,并把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变成了裴树江的“微店”。贫困户丛德江8个月大的女儿因患唇腭裂只能仰头喝水,他再次发动了他的朋友圈,为孩子联系到哈尔滨市儿童医院进行手术,并为其申请到了慈善基金和医疗补助。
张忠生告诉记者,在他的扶贫朋友圈里,最坚实可靠的是他就职的黑龙江工程学院。两年来,学校多次派人为贫困户们送来慰问金和慰问品,还为乡中心校送来15台电脑,为村综合活动服务室配齐了电脑、打印机和投影仪。去年“五四”青年节,学校还开展了“精准扶贫爱心助力”活动,号召全校师生捐赠书籍、衣物、玩具等物品。
一直不“卸任”的惦记
建合作社、推进坑改池项目、整合农副产品资源、落实晾晒场土地整治……村民们无论什么时候碰到张忠生,都见到他忙得不可开交。张忠生的儿子才一岁,他任职到村里后,孩子只能靠爱人和岳父母带。孩子高烧入院、岳父两次突发大面积脑梗他都不能陪在身边。2016年,张忠生被评为海伦市“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标兵”,对他辛勤付出给予最好肯定。
不久前,张忠生“第一书记”的两年任期结束了,考勤簿上没有了他的名字,村里的住处也调给了新来的同事,但他依然开着自家的汽车,有时间就往海伦县和村里奔。“正联系在晾晒场边安装体育器材作为村文化活动广场,还要与校团委联系组织学生们到村里开展社会实践,让更多师生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卸任了“第一书记”的张忠生,心里惦记的事却从未停止。两年间他往来奔波35000公里行驶里程表,见证了他带领百姓致富的扶贫足迹,更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