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汽车 >正文

苏联制造!普京最爱的拉达尼瓦现身北京

2018-05-09 15:19    

当今的“60后”、“70后”甚至“80后”恐怕对苏联制造的太多产品有着特殊情感。从1950年代-1990年代,苏联制造的AK-47自动步枪,RPG火箭筒、T-72坦克甚至伊尔-76运输机,对中国军事装备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甚至直接照搬了苏联模式。

在国人习惯了北京212与上海轿子的1980年代末与1990年代初,随边境贸易展开, 苏联制造的拉达.尼瓦(LADA NIVA)开始进入中国,拉达是一款身形小巧、外观方正的越野车型,有着强大的越野能力, 源于其独到的四驱设计,这是一款虽诞生于1970年代,但迄今依然不失风采的传奇越野小车, 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也许只有另一款传奇越野车奔驰G级。

乌克兰和克里木,白俄罗斯和摩尔多瓦——

这是我的国家。

萨哈林和堪察加,乌拉尔一座座山冈——

这是我的国家。

克拉斯诺达尔边区,伏尔加流域和西伯利亚,

高加索和哈萨克斯坦,还有那波罗的海沿岸。。。

我生在苏维埃联盟

我是苏联制造

我生在苏维埃联盟

我是苏联制造

留里克,罗曼诺夫,列宁和斯大林——

这是我的国家。

普希金,叶赛宁,维索茨基,加加林——

这是我的国家。

破败的、新建的教堂

红场,还有那贝阿铁路干线。。。

我生在苏维埃联盟

我是苏联制造

我生在苏维埃联盟

我是苏联制造

奥林匹克金牌,起跑,获胜——

这是我的国家。

朱可夫,苏沃洛夫,康拜因,鱼雷——

这是我的国家。

资本寡头和乞丐,强力和崩溃,克格勃,内务部,还有伟大的科学文化。。。

我生在苏维埃联盟

我是苏联制造

我生在苏维埃联盟

我是苏联制造

作为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的继任者,俄罗斯总统普京深爱的汽车就是这款拉达涅瓦越野车。

今天,这款“普大帝”最钟爱的苏联制造国民车,已经进口至中国市场。本文将对这台北京小伙子购买的涅瓦越野车进行了技术方面的点评。

1、外观: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西六环G109国道出口,偶遇这台悬挂京N牌照的涅瓦越野车。

深黑色的塑料进气格栅,玻璃材质的前照灯(罩),硕大的前机盖进气口,传递出浓厚的“红色暴力美学”气息。

没错,这就是苏联制造特有的气质。

涅瓦越野车为3门5座设定,后组合灯具备照明、转向雾灯等符合中国交通标准各个功能。

这台涅瓦越野车的车主(红色箭头)购买原因很简单:玩儿!

塑料全手动外后视镜,简单的雨水导流槽,与1970年代车型状态完全一致。

红色箭头:车门玻璃上的俄语标识

铁质的们外拉手简单实用,机械式锁具可以应对西伯利亚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

红色箭头:车门锁具

黄色箭头:门框锁扣

全钢制造的锁机构,需要定期使用黄油润滑。简单的车门锁机构开闭时,传递出清脆的声音,与伏尔加轿车关闭车门几乎相同。

2、内饰:

为了便于后排乘客快速进出,前车门尺寸硕大,开启角度超过40度。

几乎所有苏联制造的产品都与“人机工程”没有任何关联。涅瓦越野车的座椅实在不舒服。

全塑料材质的内饰板,4幅面非多功能方向盘,全机械组合仪表,5前速手动换挡杆以及全时四驱换挡杆。一切功能的设定都由明确的指向性。

没错!这就是苏联制造。

“粗暴”的4幅面方向盘,仅配置了左右各两“点”开关用于“哔哔”。

全机械式组合仪表包括了转速表、车速表、水温表(白色箭头)和燃油表(绿色箭头)。红色箭头:电子时间表

黄色箭头:总里程表和小计里程表(目前车辆共行驶了0.75万公里)

上图为方向盘左侧开关细节特写。

黄色箭头:前照灯高度调节开关

红色箭头:组合仪表背景光亮度调节

白色箭头:转向管柱左侧设定的机械钥匙启动开关

涅瓦越野车的启动开关位置,与同时期苏联红军装备的UAZ-569B系列军用越野车一样,为了便于驾驶员隐蔽启动车辆而设定。

上图为方向盘右侧开关细节特写。

黄色箭头:位于转向管柱右侧的紧急警报灯开关(双闪)

红色箭头:空调制冷级别切换开关

转向灯开关(红色箭头)和远近光灯切换开关(黄色箭头)太纤细了!很难想象,灌了几口伏特加的“毛熊”们,一高兴是否会掰断。

上图为涅瓦越野车中控台细节特写,基本上于美国切诺基的风格相近。请自动忽略车主为出风口设定的三组“小可爱”LOGO。

黄色箭头:室内灯开关和手动空调控制面板(冷风、热风以及前风挡玻璃除雾)

红色箭头:各功能开关组件(包括雨刷器、强制散热、风挡玻璃加热、雾灯以及正副驾驶员座椅加热)

白色箭头:原车适配的收音机,被车主改装成音箱播放终端

黄色箭头:仪表台储物箱开关

红色箭头:全手动外后视镜内侧没有任何控制策略,只能通过手指头去调节

上图为涅瓦越野车的精华之一,5前速手动变速器换挡杆以及全时四驱控制杆。

黄色箭头:手动变速器换挡杆(车主更换了更个性的配件)

红色箭头:中央差速器锁闭换挡杆

白色箭头:四驱系统高低速换挡杆

黄色箭头:中央差速器锁闭就向前推(解锁即向后拉)

红色箭头:向前推换挡杆进入低速四驱模式,向后拉进入高速四驱模式

涅瓦越野车设定的中央差速器内具备刚性锁闭能力,接通后前后驱动桥刚性连接,理论上分配50:50扭矩。在四驱高速或低速模式下,都可以选择是否锁闭中央差速器。

涅瓦越野车拥有四驱高速、四驱低速、四驱高速+中央差速器锁闭、四驱低速+中央差速器锁闭4种驱动模式。其中四驱低速+中央差速器锁闭模式,为通过性最强状态,这也是涅瓦越野车最具魅力的设定。

红色箭头:油门踏板表面的橡胶防滑层

换个箭头:橡胶材质的“地毯”

尤其是橡胶材质的“地毯”,与BJ-212设定如出一辙,仍然充斥着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苏维埃气息。

3、动力:

涅瓦越野车前机盖采用右后向前开启方式,虽然不利于日常维护,但是在复杂的越野工况下,可以有效降低前机盖锁机构失效导致的意外发生几率。

前机盖的进气口,并不是用于发动机进气道,而是用于给驾驶舱空调/暖风系统集气。这一功能,与早期的苏军GAZ-69、解放军BJ-212车型相同功能一样。

上图为笔者从涅瓦越野车副驾驶员一侧从车尾先车头方向拍摄的动力舱内细节特写(原动力舱内原车装载的备胎被移除)。

白色箭头:空气经过进气道、空气滤清器进入发动机进气管路的路径

红色箭头:与前机盖进气口对应的驾驶舱内空气进气口(车主自行加装的空调滤芯)

进口至中国市场的涅瓦越野,搭载了1台由伏尔加汽车制造厂生产的BA3-21214型1.7排量直列四缸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59.4千瓦。

上图为涅瓦越野车雨刷器电机细节特写。为了提升防水效果,用胶布和俗称“一拉得”的扎带包裹。这一设定充分凸显了“战斗民族”的性格。

上图为笔者在涅瓦越野车副驾驶员一侧拍摄的发动机进气歧管细节特写。

红色箭头:空气进过空滤器软管到进气歧管并进入燃烧室路径

黄色箭头:德国博世提供的节流阀器

白色箭头:铁质的发动机气门罩盖

需要注意的是,涅瓦发动机进气歧管为铝合金材质,但是发动机中缸和缸体还是铁质。

自1991年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解体后,集成了衣钵的俄罗斯日落西山。汽车以及相关连带的重工业已经失去了昔日的风采。

德国博世为涅瓦越野车提供了包括节流阀体在内的电控系统。

硬货来了,近距离观察这台技术水平停留在1980年代的伏尔加汽车制造厂生产的BA3-21214型1.7排量直列四缸发动机。

红色箭头(上):机油加注口

白色箭头:铁质气门室罩盖

红色箭头(下):刷了一层银色漆的铁质缸体

蓝色箭头:固定气门室罩盖与缸体的螺栓套件

上图为气门室罩盖固定螺栓套件细节特写。

红色箭头:双螺纹螺栓

黄色箭头:螺母

白色箭头:弹簧垫片

绿色箭头:增加密封效果的垫片

这种采用双螺纹螺栓固定的模式,几乎在2000年代之后的汽车发动机上很少出现了。尤其是愈加注重密封性的气门室罩盖固定上,橡胶密封衬垫的引入效果更好。

这种双螺纹螺栓,如果反复拆卸很容易“脱扣”甚至断裂,一旦出现问题,或将伤及发动机缸体,导致渗漏故障出现。

由中国南京奥特佳车用空调厂适配的压缩机,成为曾经苏联制造的涅瓦越野车标准配置。

德国ZF提供的液压转向助力泵和相关伺服机构,也出现在涅瓦越野车上。

黄色箭头:转向助力泵补液壶盖的“ZF”标志

上图为涅瓦越野车动力舱内制动系统细节特写。

红色箭头:制动管路补液壶

黄色箭头:低压制动油管

白色箭头:制动总泵带真空助力器

虽然涅瓦越野车适配了由博世适配的ABS系统,但是软件版本并不高,与同级别国产车相比单位时间内制动分泵工作次数很少、很少,很少。

上图为涅瓦越野车前组合灯后部线缆细节特写。

灯泡座与灯体手动旋紧固定,虽然进行了密封处理,目测防护效能达不到国产汽车普遍的技术规格。单套组合灯制造成本不超过16元人民币。

3组线缆与灯座采链接进行了密封处理,不过线缆没有进行绑定加固实在太山寨了。

4、悬架:

拉达涅瓦越野车采用的是承载式车身架构(没有车架大梁),前双A型摆臂独立悬架,后整体桥5连杆非独立悬架。传统系统为带有中央差速锁的全时四驱系统。

虽然适配一台1.7排量最大输出功率仅为59.5千瓦的发动机,但是较轻的自重依然具备相当强劲的通过性。

橘色箭头:全铝壳体的分动器(机械式差速锁)

红色箭头:变速器与分动器刚性连接

蓝色箭头:分动器至前驱动桥的传动轴

黄色箭头:分动器至后驱动桥的传动轴

上图为涅瓦越野车前悬架和驱动桥细节特写。

车主后期更换了螺旋弹簧和调整倾角的垫片,并增加了1组前下A型摆臂的加强连杆(蓝色涂装)

上图为涅瓦越野车驾驶员一侧前悬架细节特写。

红色箭头:最大轻量化处理的前下A型摆臂

白色箭头:与下A型摆臂一体化链接的下球销(请注意较大的上扬倾角)

蓝色箭头:前制动分泵(中国万向制造)

绿色箭头:固定在转向节传动半轴外圈的ABS轮速传感器

橘色箭头:固定在上A型摆臂下端的弹簧上座

黄色箭头:固定在下A型摆臂上端的弹簧下座

看似简单的双A型摆臂独立悬架,却融入了苏联制造的“简单粗暴”的实用精髓。实用与T-64坦克锰钢履带相同的铸造工艺(成本贵、自重轻),但是可靠性极高几乎没有出现因自身质量因素导致的断裂事故。与下A型摆臂的上扬的大倾角下球销,降低转向半径,提高了高速过弯时的稳定性。

上图为涅瓦越野车前下A型摆臂上端的弹簧支座加装垫片的细节特写。

红色箭头:固定在下A型摆臂的弹簧支座4只固定锚点(螺栓刚性连接)

黄色箭头:因为更换了阻尼更大的螺旋弹簧(可提升车身高度),通过增加垫片数量调整前轮倾角

下A型摆臂上端固定的弹簧下座由四点式螺栓固定,通过增加四只锚点的垫片数量,进行悬架高度和前轮倾角和束角调节(上图中弹簧下座前后锚点垫片数量不同)。

涅瓦越野车转向机为蜗杆式结构,通过转向拉杆(白色箭头)进行控制,断开式前驱动桥采用非等长传动半轴(黄色箭头),原车标配的横向稳定杆(绿色箭头)处于副车架后端。

红色箭头:分动器至前驱动桥的传动轴

涅瓦越野车前悬架采用带副车架双A型摆臂独立结构,实际上丰田巡洋舰、三菱帕杰罗越野车几乎一致。但是以2017年汽车工业发展的整体技术标准衡量,前传动轴、前驱动半轴的技术含量实在糟糕至极(后文具体阐述)。

备注:涅瓦越野车前副车架下护板为车主自行加装

上图为涅瓦越野车四驱系统的“灵魂之一”,实时四驱系统的差速器。

红色箭头:前后传动轴万向节(防尘套)

蓝色箭头:实时四驱分动器至后驱动桥的传动轴

白色箭头:加强的护板支架(可承受更大的冲击并多点受力)

黄色箭头:不用来承受冲击力的护板,起到防砂石正面冲击

上图为笔者从涅瓦越野车后驱动桥,向前拍摄的分动器细节特写。

黄色箭头:后传动轴

白色箭头:全铝壳体分动器左中右3只固定悬置(胶套)

红色箭头:分动器本体

相对花键式传动轴和橡胶防尘套过时的技术,全铝分动器的进化确实明显的。

涅瓦越野车后悬架为整体桥+5连杆架构,与丰田陆地巡洋舰后悬架几乎一致。

红色箭头:后整体式驱动桥

黄色箭头:后止推杆(第5根连杆,纵向限定后驱动桥位移)

绿色箭头:螺旋弹簧与减震器一体化,更大的内倾角有利于稳定车身姿态

黄色箭头:后驱动桥下推力杆(X2)

白色箭头:后驱动桥上推力杆(X2)

红色箭头:后传动轴

蓝色箭头:后差速器壳体

绿色箭头:后驱动桥壳体

前文提及的涅瓦越野车传动轴细节信息,将在这里具体说明。

上图为涅瓦越野车分动器至后驱动桥传动轴前端细节特写。

绿色箭头:后传动轴前部法兰盘固定螺栓(与分动器扭矩输出轴刚性固定)

蓝色箭头:传动轴前部的法兰盘(差不多5厘米厚)

白色箭头:传动轴万向节外防尘套卡箍

红色箭头:防尘套

上图为后传动轴至后驱动桥端万向节防尘套细节特写。

白色箭头:收到传动轴和后差速器扭矩输入端的位移挤压,防尘套出现不规则形变

红色箭头:后差速器壳体

黄色箭头:后差速器前端密封盖

客观的说,1970年代研发,期间经历过几次小改款并延续至今的涅瓦越野车,总体可靠性状态不能用今天的标准衡量。诸如前传动半轴外的保护壳体,应对路况恶劣的西伯利亚是必要的。前后传动轴防尘套的卡箍密封技术,也是今天一些车辆常用的模式。

但是,全车防尘套材质偏硬,以苏联(俄罗斯)制造工艺和标准判断,其质量完全不能与中国制造的同类型部件相比。

笔者可以确定的是,前断开式车桥、分动器前后扭矩输出端、后驱动桥差速器前端的油封可靠性或仅为3-5万公里,跑冒滴漏更成为苏联制造的另一代名词。

涅瓦越野车制动系统采用的前盘后鼓式,这对于在原产地折合人民币5万元的售价是可以接受的。

为了减低频繁制动后的热衰减,后制动鼓设定了散热鳍片增加散热效率。

5、玩儿呗!

这台京N牌照的涅瓦越野车车主为典型的有钱有闲的“70后”,购买的直接原因就是“玩儿”。

得空就开着这台改装后的涅瓦越野车跟哥们儿自驾穿越。

至于这台苏联制造的涅瓦越野车是否存在哪些小问题,已经不是车主关注的购买根源。“玩儿”的小众、“玩儿”的爽才是最实在。

笔者有话说:

真心羡慕这位北京“70后”大爷,生活就该如此滋润。高兴了买个情怀所致的越野车,拖着摩托车去撒欢。

从笔者的工作习惯看,苏联制造的涅瓦越野车确实太老了。但凡这个车售后服务体系可以跟上,或可在中国市场销量再次提升。而来自中国制造的零配件已经越来越多的降低其维修难度。换个角度看,国力下滑的俄罗斯与蒸蒸日上的“中华帝国”差距愈加显著了。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