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200余名师生齐展书法才艺

2022-11-05 13:54    

10月24日下午,辽沈首届中小学生书法大赛名师进校园活动走进沈阳市于洪区花城学校,此次随记者一同走进校园,指导学生书法学习的是大赛评委、沈阳市军旅书画研究会的副会长张克。校园里浓浓的书香气息和学生们的一幅幅书法作品得到了张克老师的肯定和称赞。

一进校门,墨绿色的浮雕格外引人注目,学校的小讲解员介绍,这里再现了中国书法发展的历程,涵盖了不同时期的书法代表作品及代表人物。每天步入校门的学生都会看到浮雕,感受古往今来书法艺术的流变。

进入教学楼,每一个细节都充分展示出学校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书法教育的重视。在这里,学生们的书法作品被精心装裱悬挂在走廊上,里面有不少获过国家级金奖或一等奖的作品。学校还设计布置了毛笔文化展示专区,砚台文化展示专区等,让学生们通过实物更深入地了解书法艺术文化。

书法艺术作为学校发展的名牌项目,以书养德,以书启智,以书怡心,已经成为花城学校师生的座右铭。校长唐建君介绍,学校从一年级就开设了书法课,书法教育历史也十分悠久,营造好的书法学习环境和氛围,是为了激发学生们学习书法的兴趣和热情,让中国文化在书写艺术当中产生更美的形象。

24日下午,花城学校200余名师生在操场上整齐列坐,现场展示书法才艺。张克老师对书写姿势,用笔方法等进行了现场指导,并对学生们的书法作品进行了点评和建议。

对于青少年学书法的建议,张克老师认为一定要从传统入手:“最好先学楷书,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而且最好是临古帖,古帖是最好的老师。”

“还有就是要坚持,要刻苦,我曾经用一年半的时间用小楷写了40米的长卷。一般我每天都要练习,写到晚上11点是正常,有时候写兴奋了都会写到凌晨2点。有时候实在忙了或者去外地没有办法写字,那么也可以随身携带字帖,拿出来读帖,分析笔法、结构,也能起到练习的作用。”张克表示。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徐月姣

胡魁章笔庄

清道光三年(1823年),浙江人胡魁章在家乡湖州开设了一家笔庄,命名为“胡魁章笔庄”,至今已经一百九十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胡魁章毛笔曾被送进皇宫,得到皇帝和王公大臣的喜爱。

1854年,胡魁章为了扩大生意,来到当时的奉天,在四平街(今中街)悦来栈胡同开设分号,清末时期达到鼎盛。1993年,胡魁章笔庄被国家贸易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沈阳胡魁章制笔工艺入选辽宁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胡魁章毛笔保持着精良的品质,并形成自己尖、圆、齐、健的风格。其著名青山挂雪是胡魁章笔庄专门用来书写小楷的品种之一。

胡魁章笔庄认为,只有手工制作才不会损害笔锋,才能制出最好的笔。

国宝辽砚

本溪辽砚、岫岩玉(朝阳树化玉)、阜新玛瑙、抚顺琥珀(煤精)并称为“辽宁四宝”。

辽砚,兴于辽金时代,产于辽宁本溪,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与端砚、徽砚并称为中国三大名砚。在清代,辽砚的制造达到了鼎盛时期,相传辽砚深得萧太后的厚爱,并被封为宫廷御用砚。

辽砚是由辽宁本溪桥头特产的青云石、紫云石和木鱼石雕刻而成,以此石制成的砚台,不伤毫、不跑墨,养墨为群砚之首,素有“滑而不流墨,涩而不磨笔,养墨为群砚之首”的雅誊。

1929年,张学良将军下令征集辽砚,参加全国首届西湖博览会。当时辽砚名扬遐迩,与端砚齐名,并有“南为端砚北为辽砚”的称谓。目前,以辽砚为代表的本溪桥头石雕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评委张克:年过五旬进京学书终获中书协认可

用书法写情书,他收获了爱情;用书法写对联,一个春节他赚了平时两年的工资;54岁时,他毅然进京到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学书,两年后成为中书协会员。

他是张克,这个东北大汉说,他的最爱是毛笔在宣纸上书写时的沙沙声。

从小爱写字

给爱人写情书用毛笔

张克1958年出生,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参加了革命,主要从事会计工作,“从小就看着他用毛笔写字。”

“后来上学了,自己也经常写,没有工具,咱们就自己弄,用那种医用的胶皮管子,剪成斜角,当成笔。那时候可以说挺迷的,最过分的是有时候看人家用水泥抹了地面儿,我就拣块玻璃到上面写字去,现在回想起来,挺烦人的。”张克笑着说。

1978年,张克参加工作,在五金公司当保管员。“那会儿还是用软头碳素笔写,用报纸练,主要写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之类的。”

“之后认识了我爱人,我俩处对象时我就给她写情书,开始用毛笔。结果接到情书,人家一礼拜没理我。后来我一问,她说我骗她,不是自己写的。后来我现场给她写,人家才信了。然后我俩就成了,后来我问她,她说就是因为我写字写得好,她认为写字好的是好学生,可靠。”张克回忆。

春节卖对联

相当于两年工资

1984年,因为写得一笔好字,张克成为单位的团委书记。“单位的宣传都是我的活儿,什么岗位责任制啊、禁止吸烟的标语啊还有年终表扬用的荣誉证书,我都写;还有板报,用广告色在墙上写。”

有一年春节,张克给自己家写了副春联,“用金粉兑信那水在红纸上写,因为材料都兑好了,就多写了几副,本来准备送朋友。我爱人那会儿在国营商店当营业员,附近还有个农贸市场,也有卖春联的,但都是印刷的。我爱人就拿我的对联去问,有手写的要不,人家说卖卖看,卖完结账。结果很快就被抢没了,人家主动来找我爱人,要多写点,我就回家支开圆桌开写。那一个春节我卖对联卖了400多元钱,那时我月工资才19.5元,相当于我两年的工资收入。”张克说。

年过五旬进京学书

终成中书协会员

“中书协是国内最高的书法家组织,每一名书法爱好者都会以当选中书协会员为荣,我当然也不例外。能成为中书协会员,首先得有作品入选国家级的展览。我之前也经常投稿,但是一直没能入选,总是差了点火候,但是自己还很难突破。”张克表示。

2012年,已经54岁的张克毅然决定进京学书,到中书协培训中心去学习。

“家里人特别支持我,我们两口子一起去的,还带着孩子,我有一对双胞胎,要得比较晚,当时才十多岁。”张克介绍。

经过系统的学习,张克感觉自己的字又有了升华,也开始收获,2013年、2014年作品两次入选国展,并于2014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从1981年开始,彰武就成立了书法家协会,不过一直没有成员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张克这是零的突破。”原彰武县文化局局长孙建国表示。

辽沈晚报·ZAKER沈阳记者隋冠卓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