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材料(biomaterials)又称"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医用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s)",指用以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即用于人工器官、外科修复、理疗康复、诊断、治疗疾患,而对人体组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的材料,其制品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和科研。
生物材料行业定义与分类
生物材料行业定义
生物材料(biomaterials)又称"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医用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s)",指用以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即用于人工器官、外科修复、理疗康复、诊断、治疗疾患,而对人体组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的材料,其制品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和科研。
生物材料行业是建立在生物材料技术基础之上,开发生产生物材料产品,并形成的具有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包括生物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和技术装备,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业相关名词解释
生物材料范围较广,主要的涵义如下表所示:
图表1:生物材料行业相关名词解释生物材料名称 | 解释 |
纳米生物材料(nano-biomaterials) | 三维空间内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l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生物材料。 |
仿生材料(biomimetic materials) | 模拟生物结构或生物功能的材料。 |
智能生物材料(smart biomaterials,intelligent biomaterials) | 能感知生理环境及外部刺激,如温度、酸碱度、光、生物活性分子、场效应(力场、磁场、电场)或超声波等,并做出特定适度响应的生物材料。 |
生物惰性材料(bioinert materials) | 在生理环境下化学和物理性质稳定,基本不发生化学变化的生物材料,如金、铂、聚四氟乙烯、氧化铝陶瓷等。 |
生物活性材料(bioactive materials) | 由材料表面/界面引起特殊生物或化学反应,促进或影响组织和材料之间的连接、诱发细胞活性或新组织再生的生物材料。 |
可降解生物材料(degradable biomaterials) | 生物材料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或外观发生破坏性变化,其降解产物可被机体吸收或排出体外。 |
可吸收生物材料(bioabsorbable materials) | 可被机体吸收、利用或参与机体代谢的可降解生物材料。 |
生物相容性材料(bioeompatible materials) | 生理环境下,不引起任何不良宿主反应(材料引起的机体反应)的材料。 |
硬组织修复材料(repairing materials of hard tissue) | 用以修复和替代机体中发生病变或者损伤的硬组织(骨、牙等)、恢复或部分恢复原有组织形态和功能的材料。 |
硬组织填充材料(filling materials of hard tissue) | 植入生物体内,占据硬组织损伤或者病变造成的空腔或缺损部位,替代并行使其原有功能的材料。 |
软组织修复材料(repairing materials of soft tissue) | 用以修复和替代机体中发生病变或者损伤的软组织(软骨、气管等)、恢复或部分恢复原有组织形态和功能的材料。 |
软组织填充材料(filling materials of soft tissue) | 植入生物体内,占据软组织损伤或者病变造成的空腔和缺损部位,替代并行使或增强其原有功能的材料。 |
血液相容性材料(blood compatible biomaterials) | 与血液接触时,不引起凝血或血栓,不损伤血液组成和功能的材料。 |
纳米生物材料(nano-biomaterials) | 三维空间内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l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生物材料。 |
仿生材料(biomimetic materials) | 模拟生物结构或生物功能的材料。 |
生物材料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行业发展规划解析
1、解析《"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2011年11月,科技部公布《"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在该"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突破一批生物医用材料前沿高端产品,开展一批主要依赖进口的高值替代产品研发,创制一批量大面广的生物医用材料,突破生物医用材料制品个体化设计、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改性、生物材料产品生物力学、耐久性及安全性检测等共性关键技术。
2、解析《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年2月22日,工信部公布了《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新材料产业未来的发展重点以及"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程。《规划》提出重点发展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这6大领域,生物材料属于重点规划的领域,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3、解析《医疗器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图表2: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十二五”专项规划 | 规划内容 |
发布日期与单位 | 2011.12.31,科技部 |
目标 | 加快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支撑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
重点 | 《规划》对我国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需求进行了深入剖析,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并且提出了行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十二五”重点布局方向和保障措施。 |
影响 |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龙头企业有望收益。生物材料隶属医疗器械行业,后者的发展将带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 |
在《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重点突破生物活性特殊涂层、生物因子表面改性及生物功能化修饰、生物材料降解及生物因子缓控释、生物材料微纳米制备、生物医用材料及器械的优化设计和评测等关键技术;研发新型骨及口腔植入体、可降解血管支架、适宜国人的人工关节、介入人工心瓣及防钙化生物瓣膜、新型人工血管、神经修复材料、可承力骨修复材料、创面快速无痕修复材料等重大产品20项以上,获得关键专利50项以上。推动多学科交叉创新及产业化,扶持培育若干龙头企业。
在该规划中,生物材料技术及相关产品均被列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另外,推动产业升级也有利于提高我国生物材料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行业技术活跃度分析1994-2013年,以"生物材料"为检索词的专利申请量共计2253件,从申请量趋势变化来看,2000年生物材料行业专利申请活跃度逐年上升,2008-2010年的申请量均在200件以上,2011年和2012年的申请量均超过300件。截至2013年11月13日,我国生物材料2013年的专利申请量为80件。
图表3:1994-2013年我国生物材料行业专利申请量(单位:件)
注:2013年数据截至11月13日。
数据来源:专利信息服务平台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专利产出规模及质量分析从2008-2013年,我国生物材料发明公开专利数量占同期全部公开专利的比重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近六年均在60%以上,2013年(截至11月13日)的比重达到72.75%,反映我国生物材料行业的产出质量逐年提高。
图表4:2008-2013年生物材料行业专利产出规模及质量(单位:件,%)时间 | 发明公开专利数量 | 占同期全部专利比重 | 比重比上年增长幅度 |
2008年 | 94 | 60.25% | 1.31% |
2009年 | 141 | 65.58% | 8.83% |
2010年 | 150 | 66.07% | 0.75% |
2011年 | 185 | 70.61% | 6.85% |
2012年 | 249 | 70.94% | 0.46% |
2013年 | 267 | 72.75% | 2.55% |
注:2013年数据截至11月13日。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3、行业专利申请人构成分析
按照专利服务信息平台的统计数据,生物材料行业专利申请居前十的申请人申请总量共计392件,其中大学和研究机构是主要的申请人。从下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专利申请居前十的申请人中,申请量占比最大的是无锡中科光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共计申请专利69件,占比17.60%;其次是西安中邦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申请量为57件,占比15.56%;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以及清华大学均进入专利申请前十。
图表5:1994-2013年生物材料行业前十专利申请人构成(单位:件)
注:截至2013年5月23日。
数据来源:专利信息服务平台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生物材料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的生物医用材料自196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到上世纪末大量使用,呈迅猛发展的态势。2008年我国生物材料行业总产值较06年同期相比增长15%,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四五十家。已知目前我国生物材料占医疗器械行业的比重约为40%-50%,取中间值,以生物材料行业约占医疗器械市场的45%的比例估算,2012年我国生物材料行业产值约为697.01亿元。
图表6:2008-2012年我国生物材料行业产值规模估算(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销售规模来看,2012年我国生物材料行业的销售规模约为704.03亿元,增速为15.5%。
图表7:2008-2012年我国生物材料行业销售规模估算(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行业财务指标、经济指标、效益指标等更多内容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生物材料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生物材料行业领先企业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创生医疗器械(中国)有限公司
常州市康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普鲁斯外科植入物(北京)有限公司
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
石家庄市瑞诺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