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到一个很微妙的话题:为什么每年到了高考季,就会有不少异样声音,大骂应试教育的弊病,主旨批判言论是高考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性和自主性,尤其是看到衡水中学的横幅墙和毛坦厂中学的送考画面,情绪特别激动。
似乎,在他们的认知中,流水线上出来的高考状元和所有600分以上的学生,就应该被嘲笑。
我不理解了!
素质教育,当真适合所有人吗?
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层出不穷,他们出生就赢在起跑线上,所以不知道寒门子弟,唯一且几率最大的改变命运的方法,当属高考。
我就听到过一个真实案例。有个女生父母离异,跟着妈妈生活,本来,她的人生轨迹应该是享受完义务教育后,加入南下打工的大军,走到一条真正的流水线上,重复机械化的动作,然后找一个同在流水线上的老公,度过一生。
但是,她不屈从。
所以她找到自己的初三班主任,说想继续求学。班主任很好,联系到一位慈善家,助她读完高中,高考成绩很理想,虽然不是那一届的市状元,但依旧被清华录取。
之后,她考研、读博,还去美国深造,回国留在清华当老师,现正准备评教授职称。
今年暑假,我遇到一个打暑假工的学生,他刚高考完,放榜那天,他很自信的说,就北大了。
对于这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们当然会刨根问底,打探出了他的故事。
他父母是开超市的,连锁店有两家了,按理来说,这算是小富二代,根本用不着外出打暑假工。
但是在六年前,他家只是开小卖部的。
小学毕业,划片区到一所学风一般的初中,他的爸妈咬咬牙,拿出一踏踏零钱,送他去了市内最好的私立中学。
就是那一幕,让他看到了爸妈的不容易,所以他才想着要用成绩回报。只是一路走过去,他心无旁骛,目标在高二变得清晰且胜券在握——北京大学。
那天,他家的两家超市卖空了库存,同样一年的收入都给赔进去了,因为他爸妈大手一挥,今天全场五折,售完为止。
……
或许有人觉得,考高分的学生,就一定是死读书的。
其实不然,很多高考状元,他们都多才多艺。往大了说,他们的素质能力谈吐举止以及行为处事,样样皆秒杀你;往细了说,你不会的他会,你会的他精。
不要用自己的人生法则去约束他人,毕竟你面相的是阳光,不会注意背后的阴影。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