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正文

传统文化类节目的逆袭:论年轻化,《拜见小师父》赢了

2021-11-07 18:41    

自从大张伟参加了东方卫视《拜见小师父》节目,就和蒙古语结下了不解之缘,连续挑战两首蒙古语歌曲。在大张伟的精心改编下,传统民歌与电子音乐相遇在同个时空,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在国内知名专业问答社区知乎上,有不少网友对大张伟的“电音民歌”表示喜爱:

而此前,周深也曾凭借完美结合了越剧唱腔+流行歌词的越剧版《大鱼》刷遍全网,仅《大鱼》一条短视频,播放量就高达300万,还获得著名音乐制作人高晓松的主动点赞,在年轻人中反响热烈。有观众还表示:“别老说年轻人在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了,那是因位方式没找对,大老师用这种年轻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弘扬蒙古传统文化,简直棒棒棒!”

那么《拜见小师父》这档节目,究竟是如何把民歌、戏曲等自带浓厚历史光环的传统文化,推进年轻人的世界的?

标签

形式年轻化: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60后、70后正在逐渐淡出时代的舞台,90后甚至00后开始尝试掌握话语权。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消费习惯,综艺节目的主流目标受众早已开始向年轻人倾斜。生活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90后、00后是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且更加娱乐化的一代,“好看”、“好玩”是他们的主要需求,话题性和娱乐性是他们的兴奋点。一档节目想要有好的发展,必须要了解这些年轻人的喜好,走出年轻化的路线。

但年轻化也并非一个新的议题。上世纪90年代后期,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诞生,至今仍然火爆。究其原因,就是《快乐大本营》始终紧跟年轻人的喜好,甚至把桌游搬上荧幕,还玩起了狼人杀,它的长红不衰,足以证明“年轻化”对年轻人的号召力。

如今,尺度更大,内容更劲爆的网络综艺一步一步崛起,这对于电视综艺无非是个巨大的压力。不过,“有压力便有动力”,电视综艺被激起了无限潜能,年轻化的趋势,推动了电视综艺的创新。

当我们在谈论年轻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是青春、是流行。青春,是年轻人的态度;流行,是年轻人的审美趋势,这些定义与年轻化同为一体。

《拜见小师父》就是这样一档不断试图与年轻人同步的原创节目:它尝试用年轻人的语态、思想更新制作思路,没有评委,没有嘉宾,没有说教,没有强行正能量;它顺应年轻人喜欢的“脑洞大开”的节奏,让明星拜师于萌娃小师父,不仅失去了平日里的明星光环,甚至还被小师父在技能上碾压;它抓住了年轻人的“热血”心理,看小师父如何调教明星徒弟,看明星徒弟如何从一窍不通的小白变成“逆袭重生”的大神;它用饶舌、热舞、流行音乐等现代技术让传统文化更加充满新鲜、活力。

标签

内容年轻化:让传统文化“燃”起来

回归《拜见小师父》这档节目本身,“明星向萌娃拜师学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流行元素混搭”,是《拜见小师父》与以往常见的文化类节目最大的不同:不仅具有文化性,更具有娱乐性和话题性,恰好与年轻人的收视需求相符合。

《见字如面》、《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文化类节目在网络上的走红,证明了年轻观众同样需要一档可以静下心来用心欣赏的节目。不过,换个角度来看,传统文化也离不开这些固有标签:历史悠久、内容艰深;观看传统文化节目,要求观众本身就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因此,《拜见小师父》选择做一道减法,给传统文化的大门安了一道“年轻”的门槛。一首传承上百年的蒙古语民歌,即使听不懂,在大张伟的精心改编下,仍然可以朗朗上口;一段“端茶倒水”的姿势,配上帅气的饶舌音乐,也有了动作片般的画面感……

无论是selina的“龙行十八式”茶艺表演,还是大张伟的电音蒙古语民歌串烧,亦或是周深的越剧、京剧……这份新意与心意,是一种“燃”;用音乐对话传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巧妙与现代元素编合,努力维系两个时代之间的链接,这份用心与专注,也是一种“燃”。

这份“燃”,足以引起年轻人的共鸣。《拜见小师父》既满足了年轻人隐藏的文化需求,又在潜移默化中,巧妙地传递出了这样的信息:只要找到合适的角度,民乐与流行音乐并不冲突,优秀传统文化不会过时。

结语:

《拜见小师父》堪称教科书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目的案列;它不仅传递知识,击中了年轻受众的关注点,更摸准了观众们内心深处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激起了民族文化自豪感!这才是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正确打开方式!

-END-

标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