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贵族教育?这在中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我周围有很多朋友经常跟我探讨,中国和英国的教育区别。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学校太依赖考试成绩,而英国的学校除了看成绩,还会重视课外活动,注重培养领导力和沟通能力。
那到底怎么理解贵族?我要先跟大家分享一个蛮好玩的故事。十年前,我在上海与英国大使一起吃饭,并且邀请了几位上榜的企业家,大概有五六个人。大使旁边坐了一位上海著名的企业家,大使就问这位企业家:“Where is your child’s school?”(您的孩子在哪里上学?)我帮他翻译了,而我的企业家朋友很自豪地说:“胡润,你跟大使先生这样说吧,我的小孩就在你们英国读书。”接着,大使就问是哪一所学校?我的企业家朋友就回答不上来,他说:“我也不清楚,要问一下。”他给太太打电话,但太太也不知道小孩学校的名字。我的这位企业家朋友就给儿子打电话:“儿子,你现在这所学校叫什么名字?”我们都觉得挺有趣,因为这位企业家连自己儿子上哪一所学校都不知道。
之后,我就问这位企业家,你是怎么选择这所学校的?他回答很简单,就选择最贵的!我蛮震撼的,因为这位企业家为小孩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一个国际化的学校里培养成才。但是,这所学校在英国的排名并不是很靠前,贵是很贵,却不一定是最出名的培养贵族的学校。
很多人与我讨论如何选择学校,是因为知道我毕业于英国一所著名的贵族中学,伊顿公学。伊顿曾经是真正的贵族学校,600年来培养了很多英国贵族。但今天的伊顿已经不再是你想的那样,只招收有贵族血统的孩子了。
---------
英语中“aristocracy”,即贵族这个词很有意思。原来是指:in the highest social class, who have special title。(处在社会最高层,且有特殊的地位的人。)发展至今,核心意思其实也没有改变,也是强调有社会地位、有话语权。只不过对比老一代贵族,我们今天说的是“新贵”,比较有趣的是新贵们取得成功后,就开始发愁怎么体现自己的“贵”和品味。同样是花钱,为什么有的人就被称作“暴发户”,而有的人就受到大家的争相模仿?今天我们先从贵族的源头说起:教育。
贵族教育发展至今,其实核心内涵并没有改变,都是个人在身体和精神上的追求,试图实现自我和社会价值。贵族不再是简单的皇权阶层,在当今社会,贵族更像是一个形容词,代表一种进步的选择。
---------
我应该算是我们家族之光,第一个考上伊顿公学的孩子。在我父母那一代,如果想让孩子上这个学校,在出生的当天或第二天,父母就要立刻去学校登记报名,不然都排不上。不过,到我这一代已经不是这样了,都是孩子十岁时统一参加考试,所有人都一样,如果成绩好就被录取,成绩一般就进不去。
我通过考试进入伊顿的经历,其实与一些中国孩子有一点类似。我不是在英国出生,我也没有在英国长大。我其实来自一个人口五十万的小国家卢森堡,不过父母是英国人。我的母语虽然是英文,但是从小在卢森堡学的是德文和法文。我的父母为了让我有机会上伊顿这样的名校,在我11岁的时候就送我去英国念小学,当作“prep school”预备学校。
其实,预备学校对很多中国家长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你想让孩子在13岁考上类似伊顿的世界级名校,就有必要考虑提前进入预备学校。因为在预备学校,我能学习适应寄宿生活,学习当地的课程和在英国比较流行的运动。比如,我在卢森堡从来不打橄榄球,但是我在英国的预备学校学了这项运动,而橄榄球正是伊顿比较流行的体育课程之一。
我的父母送我到英国读预备小学,对我考伊顿,有很大的帮助。我读的这个预备小学,只有100多名学生,不是特别有名,不过每年会有一到两位学生成功进入伊顿公学。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第一次听到伊顿公学的时候,其实是不想去的。因为这所小学的大部分孩子都会去当地的中学,我不想离开我的朋友们。但是,我的父母比较有远见,建议我尝试一下,去考一考。我记得同校还有另外一个学生要考伊顿,他肯定能考上,因为他是个真学霸。他是家族第四代的伊顿校友,他的父亲、爷爷、爷爷的父亲都毕业于伊顿。
另外,我在卢森堡是没有机会学拉丁文的,而拉丁文也是伊顿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如果没有学习拉丁文就很难考上,所以必须学会。我记得当时我特别喜爱拉丁文,而且我还学了古希腊文,这两门语言我学的都特别快、特别好。很多在英国的学生要学五年,而我才学了两年,考试成绩就很好。最关键的就是预备学校的帮助,所以我觉得对家长来说,预备学校是要认真考虑的。如果你想要让你的小孩进入寄宿制中学,那你就要提前两年准备起来。如果你想让孩子进一所名校大学,也要考虑一下这种两年的预备学校,让孩子提前熟悉当地的文化和课程。只有真正的学霸小孩,才不需要预备学校,不过这也只是少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