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悦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2019年北京高考历史试题知识点分析与应战策略

2020-11-05 05:30    

一、知彼知己:北京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

从题量和时间来看,时间紧、任务重。北京高考历史试题,做题时间只有50分钟。一般要用10分钟完成12道选择题,剩余40分钟完成至少5道材料题,平均每道8分钟,考试时间非常紧张。另外,近两年高考(2017、2018)材料题的阅读量甚至题量都有所增加,这需要大家下定决心,排除畏难情绪去刻意训练,才能从容应对。

图1:北京高考历史各板块题目建议时长

从试题结构来看,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根据2018年的数据,通史知识维度,中国古代史占28%,中国近现代史占36%,世界史占36%;专题知识维度,必修一政治史占28%,必修二经济史占20%,必修三思想文化史占12%,选修占4%,模块综合占36%;能力维度,获取和解读信息占28%,调动和运用知识占40%,描述和阐释事物占20%,论证和探讨问题占12%。大家要根据试题结构,有所侧重地安排复习和训练。

图2:北京高考历史试题结构分析

从试题的难度来看,稳中趋易,有所创新。近年来北京学生高考历史的平均分在不断提高。去年的平均分为69.75分,创历史新高;海淀区平均分更是达到74.99分。这说明学生对北京卷的命题越来越适应,但也需要看到近年来北京题的变化。字数和题量的变化固然值得重视,题型的不断创新更需要引起注意。例如2018年要求回答“历史对你有什么用”,2016年通过曹操墓考查史学素养等。新题型可能成为颠覆最终成绩的“灰犀牛”。

图3:2014-2018年北京高考历史试题平均分数

接下来,本文将从考查目标与要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今年热门考点三个方面,来分析2019年北京高考历史试题的考点,并给出复习冲刺策略。

二、答题策略:被人忽视的考查目标与要求

高考历史对所学知识的直接考查只占40%的比重。仅仅背诵记忆知识,并不能取得较高的分数。剩余60%的分值,需要学生具备四项考查目标所要求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基础层次: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俗称“审题意”。首先,要把题目和材料读全、用完。其次,要理解并遵照试题的要求答题。如设问出现“结合所学”,答案一定要体现所学知识。最后,要学会从整体上判断命题人的设计意图,材料题要记得看大题干。

进阶层次: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俗称“读材料”。一方面,要懂得先看设问再看材料,基于问题来提炼材料中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对材料进行分析与整合。所谓分析,就是梳理材料的逻辑关系和层次关系。所谓整合,就是要对材料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将具体例证、数据、补充和重复内容等省略。

2.调动和运用知识。基础层次:将所学知识与试题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俗称“想得到”。首先要重视材料的时间信息,用时空定位法框定知识范围。其次可以用多维展开法回忆知识,如笼统问背景或影响,可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展开思路,涉及具体领域则需要结合所学,从具体维度展开,如经济领域的农业、工业、商业、城市、交通等。

进阶层次:准确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俗称“用的对”。要把握两个基本原则。其一,优先分析材料,知识只作辅助。先看材料,再调动知识。当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教条不一致时,优先遵循材料。其二,答案的语序和逻辑要与问题保持一致,尤其是在答背景/原因分析题,以及答论述题组织论据时,该原则非常重要。

以上两项能力,是答所有题目都需要做好的基础性工作。接下来的两项能力主要涉及材料题的答题。

3.描述和阐释事物。基础层次: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俗称“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就是按问题要求,将基本史实叙述清楚。参考例题如2017年37(2):概括18-19世纪儿童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讲道理就是梳理现象之下的因果关系,作出符合逻辑的解释。参考例题如2018年37(2):概括19世纪欧洲历史学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理解以上要求,可以应对60%的材料题。

进阶层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俗称“抓本质,做评判”。这一层次对标的是解读题。答题的第一步,要准确提取材料中的现象,并逐一分析背景原因;第二步,要通过总结和归纳,把握现象的共性和趋势,揭示其本质和规律,并作出一定的价值评判。解读题在北京卷已出现5次,今年出题的概率仍大。

4.论证和探讨问题,对标论述题。一方面要求熟练运用基本的论证方法,如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另一方面要求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答题时,首先要提炼一个明确的观点,往往是对题目主题的具体化。观点无正误,但要明确,能说得通。其次是拆分论点,至少安排两到三个论证角度。然后,每个角度要调动两到三个史实来支撑,做到史实和论点的逻辑保持一致(如上文所述),史实能够证明论点。最后,总结拔高,阐发意义。这很接近语文议论文或英语作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大家可以借鉴参考。

图4:考查目标与要求(来源:2019北京卷考试说明)

三、新题策略:你所不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从2016年开始,伴随着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制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成为历史教学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建诸其上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也开始在高考历史命题中渗透。

例如,2018年37题(2)对唯物史观素养的考查;2016年12题、21题和2017年17题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查;2016年40题、2018年37题(1)对史料实证素养的考查;2017年14题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2018年40题对家国情怀的考查。每一次核心素养新题型的出现,都是对既往的命题模式和相应的答题套路的突破,让学生和老师措手不及。因此,有必要了解什么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并通过真题和模拟的例题来摸索方法。

1.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一方面,要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包括: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规律;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另一方面,要能够运用唯物史观解决问题。

2018年北京卷37题(2)考查了对唯物史观内容的了解和掌握(经济基础、阶级斗争),今年西城二模37题(2)第②小问:从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两方面,归纳17世纪以前西欧迈入近代社会所具备的前提条件,则考查了对唯物史观的运用。不过总的来说,唯物史观更多是渗透到其他题目中当中来考查,单独出题的概率不大。

2.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在往年的高考中,曾经考过地图题、时序题,或者两者融合(2016年12题、21题和2017年17题),这些都是对时空观念素养的简单考查,今年的东城二模14题也是如此。但真正意义上的时空观念素养,要求把握史事的时间和空间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史事加以说明,而不是简单的位置判断和时序排列。

今年的模拟题中,比较符合这一要求的题目是西城二模21题。此外,今年朝阳二模17题,东城二模41题,都考查了对史事时空联系的把握,值得关注。

3.史料实证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以往的高考中,历史题也会经常利用史料来判断选项或分析问题,如2018年北京卷37题(1)对《史记》和《春秋》的考查。但史料实证素养要求与此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对史料的辨析,包括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认识不同类型史料具有的不同价值,辨别史料的真伪和价值高低,辨别史料作者的意图等等。2016年北京卷40题开始出现对史料辨析能力的考查,但尚不明显。

今年的模拟题中,真正符合史料实证要求的题目是东城二模40题。此外,西城二模37题(1)考查学生的史料整理与论证能力,介于传统史料分析题和新型史料实证题之间。

4.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往年高考相对比较契合历史解释的题型,主要有背景原因分析题、解读题、论述题等。新版的历史解释素养增加了难度,如要求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和解释,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尝试从来源、性质和目的等多方面说明原因并加以评析等。2017年北京卷14题,通过柳宗元在不同历史时期获得不同评价的材料,考查了学生辨析历史解释并分析原因的能力。但高考真题材料题中尚未见到典型的历史解释题。

今年的模拟题中,比较符合历史解释要求的题目有海淀二模37题(3),涉及了对前人观点的评价,实际上这类题型在过去的模拟题中有不少,如2018年西城二模37题(2),大家可以参考。

5.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家国情怀的考查是所有对核心素养考查的题目中出现概率最大的。因为这更多是一种思想态度,而不是具体的历史方法,因此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现出来。

2018年北京卷37题(3)是一道非常经典的基于中国近现代史考查家国情怀的题目。类似的题目还有

需要注意的是,家国情怀不仅限于对家乡、民族和国家的情感,还包括对世界历史发展进步历程的认识,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对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正确认识。因此,今年朝阳二模41题考查了中国两次与世界接轨的经历,同样值得关注。

总的来说,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了解并掌握的内容。一旦在今年的高考当中出现,很有可能产生全新的题型。大家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图5: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汇总表

四、猜题策略:从模拟题看今年热门考点

虽然高考命题人曾否认真题的命题会参考借鉴北京各区的模拟试题,但从以往的高考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到模拟题与高考题之间存在着一些联系。例如2018年西城二模37题以“新材料·新视野·新方法”为主题,侧重对历史学素养的考查,而当年高考则以“史学: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为主题。另外,高考真题并不回避社会和历史热点问题,如去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明治维新150周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周年,这些都反映到了高考命题当中。因此,我们可以尝试梳理今年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周年大事来猜测高考可能的命题素材。

图6:2019年海西朝东四区高三模拟材料题主题

通过以上对今年四区高三模拟材料题主题的统计,我们大概可以梳理出以下热门考点:

1.中美经贸摩擦。该主题下涉及多个考点,包括中美关系发展史、近代西方贸易政策的演变、大国竞争的历史经验、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策略、自主创新与产业发展、产业升级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等。

2.人类命运共同体。该倡议最早见于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报告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2015年,习近平在联合国面向世界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包括了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与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世界近现代国际格局的演变、改革开放等知识点高度相关,与“一带一路”峰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美贸易摩擦等热点联系密切,需要大家引起重视。

3.北京史。在北京卷的高考命题中,北京史必然会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其可能的考查方向包括北京城市的发展,可能与地理政治综合考查;北京的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中轴线等;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火烧圆明园,五四运动,开国大典等。

4.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中国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两件事具有重要的历史节点意义。因此,要高度关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就与历史经验,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与历史经验,以及贯穿新民革时期和新中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至此,本文全面介绍了北京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高考考查目标与要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及今年的热门考点。希望能给广大考生带来帮助。(高中文综 赵万东 徐秀晨)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